太原理工大学校门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1997年由原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而成。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体、美、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 “211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
2003年在全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十九世纪末,在义和团运动中,山西仇杀天主教主教、教士130余人,教案特别严重。在处理教案问题中,在山西传教的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 Timothy)于1901年3月向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铁帽子王爱新觉罗?奕?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选拔全省优秀学子入学,学习近代学问,教导有用之学,开导晋省人知识。对此李鸿章、奕?立即表示赞同并电告巡抚岑春煊遵办。
1901年10月,岑春煊派洋务局提调周之骧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
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来太原拟签订正式合同时,方知晋省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于是他又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归并办理。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总理为谷如墉,总教习为高燮曾;拟办中西学堂改为 “西学专斋”,总理为李提摩太,总教习为敦崇礼。
太原理工大学历史沿革1902年6月7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由山西司道及绅士等与李提摩太及拟聘之西学专斋总教习敦崇礼签字,巡抚盖章立案,呈报光绪皇帝朱批。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山西大学堂与稍早开办的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一起成为中国最早开办的三所近代国立大学。
1902年6月26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西学专斋正式开学,巡抚岑春煊和省城重要官绅都出席了开学典礼。为解决校舍不足,巡抚岑春煊专令拔贡院附近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作为西学专斋办公、上课和教习宿舍之用。西斋的总管理和学生膳食住宿等一切行政事务由中斋所设提调和舍堂监督统一管理,只教学相对独立。西学专斋初办时只设有预科,教习多为外籍人,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与英国学校相同。开设的课程一般是近代学科,有英语、数学、文学、法律、物理、化学、采矿、格致、西洋史、世界史、体操、图画等,并开有物理和化学实验课。为解决西斋教材不足的问题,李提摩太等还曾于1902年至1908年在上海开设了山西大学堂高译书院,此为中国第一所大学译书院。翻译出版了各种高等、中等和师范学校教材和名著,为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6年,经过一定发展,西斋开办了法律、矿学和格致三个专门科。
1908年,西斋又开办了工程科。西斋学生毕业也同中斋学生同时于省城进行统一毕业考试,考试及格,一律称为“举人”,各专科毕业生,经过进京应试,及格后授予“进士”。此外,省府还拨专款,前后从西斋选派了优秀毕业生50余名赴英国留学,学习铁路、采矿、机械等工程科目,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为山西省开发矿产、兴办工业及发展该校工科做出了一定贡献。
1910年,山西大学堂已开办近10年,省出经费50万商银已付清,根据“合同”规定,西学专斋应归还山西自办。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来并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西斋教习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离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监督改称为校长,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的建制也同时取消。设立了预科和本科,预科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为文法科,二部为理工科,均修业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
1918年7月,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被称为国立第三大学。直至此时,全国公立(官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并规定凡是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其所学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长及教员满三年者可参加参议员选举。直到1922年重新颁布学制,全国大学才逐步增多。
1931年,国立山西大学改名为山西大学,学校工科改建为工学院。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
1937年,被迫停办。
1939年,复校。
1953年,山西大学取消建制,工学院(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命名为太原工学院,是高教部直属高校。赵宗复担任首任院长。作为高等学府的一校之长,赵宗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深知办好一个学校,教师是第一位的。解放初期,教师奇缺,为了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赵宗复千方百计从全国各地招聘教师。他经过多次周折,聘请来了刚从美国留学回国的范维垣先生任土木系副教授,范先生来校后开出了土木系从来没有开过的超静定结构学、土力学等重要课程。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荟萃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1962年,山西水利学院、山西化工学院并入。
1981年,山西煤炭化学工业大学并入。
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山西省省委书记王儒林莅校调研1984年至1995年,杨桂通一直担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指出“一所好大学要有领先学科、杰出学者和优良学风。所以办大学要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做好三件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他认为不能单一学科,要在众多学科交融中培育出高水平的、有自己特色的龙头学科;他大胆地破例为青年学者创造工作生活条件;他从总体上倡导“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在此期间,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6系1部的单一工科院校变成了一所拥有14个系、4个中心、8个研究所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学校的校舍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合理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合并山西矿业学院,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同时步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2000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并入太原理工大学,后发展成为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和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010-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先后组建、成立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软件学院。
2014年9月29日,太原理工大学明向校区全面投入使用。
明向校区校门2014年,学校“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同年,学校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6年9月,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同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 ;12月,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和山西医科大学举行医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2017年1月12日,太原理工大学在明向校区举行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暨山西省大数据发展联盟揭牌仪式。 6月,学校入选科技部2016年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9月9日,学校在明向校区举行了基础学院揭牌仪式。
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12月,学校和山西医科大学举行医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共同建立医工科技产业结合共同体和两校科技利益共同体,设立医工联合创新研究院。
2018年3月,山西省体育局、太原理工大学、右玉县和玉龙马业的四方合作,共同建设太原理工大学马术学院。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亚洲先进的土木结构工程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知识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3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超级计算数据中心,1个微纳系统研究中心,6个山西省院士工作站。
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度获批1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包括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39项,青年基金69项,NSFC-山西省煤基低碳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NSFC-山西省煤基低碳联合基金培育项目8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应急管理项目3项,理论物理专项3项。 2015年度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317件,进入全国高校获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名 ,学校不断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先后与全国十几个地市和400余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截至2017年4月,太原理工大学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047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6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42项。
2017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7年度集中受理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学校在集中受理期间申报的项目共获批10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7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88名,山西省单位第一。2017年学校的平均资助率为20.68%,获批直接经费4500万元。
按国家基金委各学部统计,学校获批的项目数发布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39项、化学科学部27项、信息科学部18项、数理科学部15项、地球科学部7项、生命科学部2项、管理科学部1项。
按学校各二级单位获批项目统计:煤化所17项,化工学院12项,物电学院和力学学院各为11项,新材料中心10项,矿业学院9项,材料学院8项,机械学院7项,信息学院和电力学院5项,建工学院和数学学院各为3项,水利学院和环工学院各为2项,计算机学院、采矿所、经管学院和轻纺学院各为1项。
学校2017年度集中受理期立项的项目数较2016年同期增加26项,其中面上项目增加15项,资助率增加5.33%;青年项目增加10项,资助率增加1.22%。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30多万册,期刊3000多种,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建筑工程及人物传记、山西地方文献为馆藏特色。电子图书200多万册,网络数据库60余个,镜像资源20T以上,自建有《山西民居图片数据库》等多个特色数据库 ,已建成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汇文libsys,是完全网络化的系统,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校区读者服务,而且通过Internet,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还是山西省完整收藏了SCI、EI、ISTP、CA等检索刊物的图书馆。从1997年开始,逐步构置大型中外文数据资源,在线使用的数据库有18种,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成员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镜像站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
2017年7月,据国知办函字[2017] 531号文件,学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选拔工作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专利文献服务网点之一。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是全国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体系的基础节点,是服务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的专利文献支持中心、专利信息咨询中心和知识产权公共教育中心。
学术期刊
名称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自然科学类双月期刊,国家批准刊号为CN14-1220/N,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效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等。《煤炭转化》1978年创刊,自然科学类季刊,国家批准刊号为CN14-1163/TQ,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效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等。《山西煤炭》1981年创刊,工业技术类季刊,国家批准刊号为CN14-1096/TD,被评为山西省二级期刊。《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3年创刊,社会科学类季刊,国家批准刊号为CN14-1269/C,被评为山西省二级期刊。《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创刊,社会科学类月刊,国家批准刊号为CN14-1250/C,被评为山西省二级期刊。《系统科学学报》1993年创刊,自然科学类季刊,国家批准刊号为CN14-1333/N,被评为山西省二级期刊,被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确定为会刊。(参考资料 )
截至2017年4月,太原理工大学设有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农学等九类学科,81个本科专业 ,25个学院和1个研究生院。
(参考资料 )
太原理工大学校徽中心部分呈现的是一个陀螺(top)的形状,体现“求实”、“创新”的校训,也蕴含“公平、 正直、 重基础、 求发展”的寓意。1902代表的是学校创立于1902年,有着长远的历史背景。校徽的色彩选择了蓝色,蓝色是一种给人冷静与理性感觉的色彩,符合学校作为理工院校的性质。
《圣火在百年前点燃》
太原理工大学校歌简谱汾河之滨有我们的校园,校园里充满青春的笑脸, 绿树环绕群楼伫立,陪伴我们刻苦钻研, 破译地层的密码,寻找太空的支点 求证科学的方程,描绘文明的图案 啊,圣火在百年前点燃, 求实创新代代相传 拥抱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向往腾飞蓝天!汾河之滨有我们的校园,校园里充满青春的笑脸 绿树环绕群楼伫立,陪伴我们刻苦钻研 冶炼金属的翅膀,拓展工业的航线 锻造祖国的辉煌,构架现代的风帆 啊,圣火在百年前点燃, 求实创新代代相传 拥抱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向往腾飞蓝天!
啊,圣火在百年前点燃, 求实创新代代相传, 拥抱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向往腾飞蓝天! 我们向往腾飞蓝天!
求实,创新
(参考资料 )
截至2017年1月,太原理工大学共有迎西、虎峪、明向、柏林四个校 区,占地总面积3201亩,公共校舍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迎西校区、虎峪校区、柏林校区位于的汾河西畔。明向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北部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距太原市中心约25公里,距离太原南站约12公里,距离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约10公里。明向校区、迎西校区、虎峪校区等校区统筹规划,分别承担所在学院、系、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其中明向校区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打造新校区的理工特色,在大数据研发、微纳测控、光电信息、环工、经管、政法、国家大科技园区等成为国家创新、研发高地,搭建学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新平台。
迎西校区(北区)
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清泽园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政编码:030024
院系设置: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四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
虎峪校区(中区)
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新矿院路18号
太原理工大学明向校区邮政编码:030024
院系设置:软件学院为整建制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的三、四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
明向校区
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209号
邮政编码:030600
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中西广场院系设置:信息工程学院、数学学院、力学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轻纺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二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
柏林校区(西区)
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矿街53号
邮政编码::030024
院系设置: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在此就读。
太原中考信息
太原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