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辽宁省 >>沈阳市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电话 : 024-89724466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52号
中考网 : 辽宁省 | 沈阳市 |
高考网 : 辽宁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沈航创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唯一一所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现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省属重点院校,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沈航现有北陵和道义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200余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1.1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9亿元。
  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文献103万册,电子图书24余万册,各类报刊3000余种。
  沈航现有专任教师83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9人,硕博比约76.7%。
  辽宁省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 个;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 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 人;辽宁省百、千层次人才33人;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8人;特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为我校兼职教授,此外还聘任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沈航现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5 个学科门类,拥有4 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专业”;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主干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6 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 个领域可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现有9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其中,国家国防科工局在我校设立的“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全国34 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
  沈航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所处地域的优势,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沈航面向29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生18000余人。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7% ,名列省属高校前列。
  沈航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秀。
   “十五”以来,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24门;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3 项;学生在国际和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
   在57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沈航人秉承“心系祖国,崇尚严谨,坚毅求实,激情进取”为基本内容的航空航天精神,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批高素质人才。
  建校57年来,培养各类毕业生近5万人,目前,有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并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管理骨干。
  其中千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他们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沈航毕业生已经成为支撑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 年10 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就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这是我国第二架由高等学校制造的飞机。
  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
  近5年来,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200余项,年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
  近5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00余篇。
   沈航与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30余个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2004年以来,学院先后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
  在校留学生100余人。
   面向未来,沈航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继续弘扬航空航天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将沈航建设成为在行业内、区域内有重要影响,以工为主、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航空航天大学。
  

学院简介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沈航创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航天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现为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唯一一所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省属重点院校,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占地总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6.7 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拥有图书103万册,各类报刊2000余种。学校以航空航天学科与专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等学科门类相结合,设有21个二级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学生 20000 余名;现有教职工150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 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博比达到70% 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人。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 个、国防科工委与辽宁省共同建设的重点学科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7 门,省级工程训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科工委与辽宁省共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6个,可在4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先研究、国防基础科研、国家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通过各级鉴定的科研成果10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50余项,成果获奖30余项,获准专利30余项,年科研经费已超过5000 万元;近3 年,学校出版学术著作 50 余部,在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600余篇,被 SCI 、EI、ISTP 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近 200 篇。

学校常年聘请外国专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常年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考察及开展科学研究,并先后与美、英、俄、澳、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 30 余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校史沿革
时 间校名变更情况主管部门1952.08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1953.09

1955.09

1956.01

东北第一工业学校

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1958.12

1959.10

沈阳航空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0.02

1962.08

1969.03

1972.09

1978.05

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国营第251厂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 航空工业部

航空航天工业部 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9.01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2.09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辽宁省、国防科工委共建
校风校训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校训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校风
办学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建设,着力凸显航空宇航学科专业特色;注重产学研合作,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弘扬“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沈航精神,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的现代化大学。

办学目标:充分发挥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建设现代化的航空航天大学,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办学类型:教学型。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结构: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

本科培养目标: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 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服务辽宁等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事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11月,该校下设20个教学单位;有57个本科专业。 [4-5] 教学单位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 计算机学院 民用航空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理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部 工程训练中心 研究生学院(研究生部) 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处) 空军后备军官学院 创新学院 航空发动机学院 本科类专业 [6] 经济学 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学 英语、日语、广告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工学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旅游管理 艺术学 表演、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重点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它是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北方软件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人机智能中心、CAD/CAM中心、沈航专用仪器设备研究所、格微软件公司诸单位组成,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该学科不仅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也锤炼了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教授11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3人,其中既有在国外取得学位的博士、硕士,也有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硕士。该学科老中青结合,梯队稳定,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人工智能、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人机智能交互技术、模式识别、网络信息安全等,该学科先后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八六三课题、国防预研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辽宁省青年基金课题、航空科学基金课题、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沈阳市火炬计划课题、沈阳市快速列车计划课题以及与微软中国研究院、与日本东芝公司及国内多个单位合作的横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实践中心

向课题,年均科研经费过千万。其中以张桂平教授为带头人的人机智能中心研究的环球使者-多文种操作平台实现了多国文字同屏操作,无代码冲突,该项目通过了由两位工程院院士为首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所采用的人机优势互补、动态编码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格微软件公司的中英、中俄、中日、中韩、中德、中法一典通软件产品已通过联邦软件商店上市销售;以日本东京大学博士蔡东风教授为带头人的人工智能方向研究重点是约束满足问题,他提出的新的近似解法可用来处理自然语言问题,其意义重大。以孙小平教授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方向的研究特色是军事装备的原位检测以及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智能仪器仪表的开发,该研究方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飞机电机火花原位检测”、“飞机大气中心仪原位检测”、“五九式坦克电气系统原位检测”、“海军弹药X光图象处理”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解决了部队急需并多次获奖,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其战斗机俯仰、横滚造成油量表姿态误差动态补偿理论国内领先,研制的电脑加油机主控板以小流量、高精度计量著称,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的网络税控系统为确保国家能源税收及石油公司远程高质量管理做出了贡献。此外该学科还在立体仓库巷道机微机控制及密集架微机控制系统方面都有产品通过用户验收,在设备不解体无损检测,与辽宁中医学院合作进行中草药成份识别等领域本学科均有建树,每年均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杂志或学术会议发表,科研成果屡屡获奖。四个现代化的核心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改造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前景风光无限。

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具有改革力度大,真正产、学、研三位一体,科研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优势。本学科的人机智能中心、仪器仪表研究所既是科研基地,又是生产基地。在辽宁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愿与有志开拓进取的实力单位精诚合作,强强联手共创更大辉煌。

校园风光
综合教学楼校园一角机械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沈航一号
办学成果

在57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沈航人秉承“心系祖国,崇尚严谨,坚毅求实,激情进取”为基本内容的航空航天精神,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批高素质人才。建校57年来,培养各类毕业生近5万人,目前,有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并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管理骨干。其中千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他们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沈航毕业生已经成为支撑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 年10 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就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这是中国第二架由高等学校制造的飞机。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5年来,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200余项,年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近5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近600篇。

沈航与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30余个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2004年以来,学院先后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100余人[1] 。

沈阳中考信息

沈阳学校大全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辽宁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省金融职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东北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