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
电话 : 0717-6392665 6392282
地址 : 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学校简介 : 三峡大学(英文全称为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于2000年6月29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国家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并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名城湖北省宜昌市。
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还有清江水布垭、隔河岩及众多国际国内知名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长江三峡、百里清江、神农架原始森林等旅游名胜。
这里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交融地,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峡大学注重从精神和文化层面挖掘三峡区域的丰富宝藏,把寓意“扬水电之帆、索三峡之源”的“扬帆索源”作为校标,把“求索”作为校训,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宜昌、融入三峡、服务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宗旨,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
学校现有12个专业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32个硕士点,35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18259人,硕士研究生1332人,留学生403人;现有教职员工2919人,其中专任教师1636人,教授226人,副教授6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4人;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5人,三峡学者特聘教授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原电力工业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4人、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湖北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12人,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24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54人;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62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0.2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59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总价值19073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0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 。
现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一级学科的省级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的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坚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
6万余名毕业生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及湖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生52人。
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上升;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2%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
近五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
获得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0项;学校高水平足球队、大学生龙舟队、篮球队、大学生艺术团在各级各类文体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007年,学校高水平足球队在2006-2007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中获得冠军。
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9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电力公司重大课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重大专项、水利部创新基金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达2亿多元;有52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0余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50余部,授权专利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7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达600余篇;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库区移民、医药化工、旅游规划与开发等行业领域。
近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6项;在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
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实用医学进修杂志》、《灾害与防治工程》等学术期刊。
学校高度重视与海内外的广泛合作与交流。
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国务委员陈至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教育部部长周济,水利部部长陈雷,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等领导同志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近几年,由学校主办或承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0余次。
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20余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
现有外籍教师30余人。
2007年11月,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
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签定了“支持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校友会。
目前已有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等94个单位和个人成为我校董事会成员。
在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地区以及海外成立了校友分会,参会校友达数万人。
学校着力推进“学科立校” “人才强校” “科技兴校” “质量固本” 四大战略,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校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目前,学校已经成为湖北省省属高校中水电特色与优势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
三峡大学,这个在浓浓的历史文化土壤中诞生的时代弄潮儿,犹如三峡里的长江水,吐纳百川;她又象“求索”的三闾大夫,昂首天外,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数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2月)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新建本科院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同年5月水电部发文建校。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合并后组建能源部和水利部,学校直属于能源部。
199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能源部撤销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于电力工业部。
1996年5月,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改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组成部分。
?湖北三峡学院
(一)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46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省立宜都师范学校。
1950年,改名为宜昌师范学校。
校园风景
1958年夏,迁至宜昌办学。同年秋,更名为宜昌师范专科学校,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为其题写了校名。
1977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宜昌分院。
1978年,更名为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49年11月,湖北省政府创建湖北公医专科学校。
1958年,湖北公医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宜昌医学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更名为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三)宜昌职业大学
1978年9月,宜昌市政府成立宜昌高等工业专科班。
1983年5月,更名为宜昌职业大学。
(四)三校合并
199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合并组建湖北三峡学院,为省属本科高校。
合并发展
2000年5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三峡大学。
2004年,三峡大学本部完成校园扩建,其余三个校区的本科专业全部搬至本部,实现一地办学目标。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三峡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
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66所本科院校试点单位之一。
2013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函,学校取得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8月,三峡大学接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2月,三峡大学调整学科专业,调整组建了机械与动力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2月,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10月,正式成为“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成员之一。
2016年6月,三峡大学列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2018年1月,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校园风景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拥有30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
学院设置 水利与环境学院 土木与建筑学院 机械与动力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医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理学院 生物与制药学院 艺术学院 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
本科专业设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 学院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120201K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12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901K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601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学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402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040104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080905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四年 工学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体育学院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外国语学院 050204 法语 四年 文学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理学院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070303T 化学生物学 四年 理学 071001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071004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机械与动力学院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年 工学 082201 核工程与核技术 四年 工学 120701 工业工程 四年 工学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学 材料与化工学院 080414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080602T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080801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081001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081401 地质工程 四年 工学 082801 建筑学 五年 工学 082802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四年 工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四年 工学 0811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四年 工学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083001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四年 工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082502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120103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20105 工程造价 四年 管理学 100201K 临床医学 五年 医学 医学院 100203TK 医学影像学 五年 医学 100501K 中医学 五年 医学 100701 药学 四年 理学 101101 护理学 四年 理学 130201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学 艺术学院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译等13个类别23个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点。
2018年1月,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授权学科 所属学院 获批年度 工学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与环境学院 2013 0814 土木工程 土木与建筑学院 2013 0808 电气工程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8 管理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8
硕士点 所属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5) 二级学科硕士点(1) 代 码 学科名称 获批年度 代 码 学科名称 获批年度 水利与环境学院 0815 水利工程 2011 080104 工程力学 2006 土木与建筑学院 0814 土木工程 2011 -------- -------- --------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11 -------- -------- -------- 机械与动力学院 0802 机械工程 2011 -------- --------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016 -------- --------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0808 电气工程 2011 -------- -------- --------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8 -------- --------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 -------- --------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6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998 -------- -------- -------- 1202 工商管理 2011 -------- -------- -------- 0202 应用经济学 2018 -------- -------- -------- 医学院 1001 基础医学 2011 -------- -------- -------- 1002 临床医学 2011 -------- -------- -------- 文学与传媒学院 0401 教育学 2011 -------- -------- --------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011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1 -------- --------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301 法学 2016 -------- -------- -------- 理学院 0701 数学 2011 -------- -------- -------- 0702 物理学 2011 -------- -------- -------- 生物与制药学院 0703 化学 2011 -------- -------- -------- 0710 生物学 2011 -------- -------- -------- 0713 生态学 2011 -------- -------- -------- 外国语学院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2011 -------- -------- -------- 民族学院 0304 民族学 2018 -------- -------- --------
硕士专业学位点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所属学院 获批年度 翻译(0551) 英语笔译(055101) 外国语学院 2011 工程(0852) 机械工程(085201) 机械与动力学院 2005 材料工程(085204) 材料与化工学院 2014 电气工程(085207)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03 控制工程(085210)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0 计算机技术(085211)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土木与建筑学院 2005 水利工程(085214) 水利与环境学院 2003 项目管理(085239) 水环、经管 2006 物流工程(085240)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1 生物工程(085238) 生物与制药学院 2016 临床医学(1051) 临床医学(105100) 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 2014 中医(1057) 中医(105700) 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 2015 工商管理(1251) 工商管理(125100)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1 公共管理(1252) 公共管理(125200)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 会计(1253) 会计(125300)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 药学(1055) 药学(105500) 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 2016 法律(0351) 法律(035100)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8 教育(0451) 教育(045100) 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8 体育(0452) 体育(045200) 体育学院 2018 汉语国际教育(0453) 汉语国际教育(045300) 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8 艺术(1351) 音乐(135101) 艺术学院 2018 艺术设计(135108) 艺术学院 2018
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所属学院 优势学科 水利工程 0815 水利与环境学院 土木工程 0814 土木与建筑学院 特色学科 电气工程 0808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础医学 1001 医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水利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生态学 0713 生物与制药学院 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机械工程 0802 机械与动力学院 物理学 0702 理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学院
“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科群名称 主干学科名称 支撑学科名称 水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电力与新能源 电气工程 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师资力量
校园风景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041人,其中教授383人,副教授10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3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组)成员1人;有博士生导师128人,硕士生导师1045人;获批湖北省“百人计划”5人,获批“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50个,获批“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楚天学子人选90余人;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20余人;有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6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及21位院士在内的200余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湖北省“百人计划”:孙成华、杨先一、陈鸿钧等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级别 团队名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 省级教学团队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9) 医学专业形态学教学团队(2008) 表中数据,截至2014年12月
三峡大学省级创新团队(群体) 名称 来源 立项时间 基于变形分析的稳定分析原理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03 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04 三峡库区水环境与生态恢复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07 复杂动力系统的行为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08 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10 可靠和稳定的网络模型与控制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11 肿瘤分子生物学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12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体系研究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13 高稳定性微网关键技术研究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2013 复杂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05 高混凝土拱坝施工优化与实时控制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06 三峡区域药用植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07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09 混凝土坝功能退化与寿命预测的风险决策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10 功能导向孔性晶态材料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11 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监测系统优化及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12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夜景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 品牌专业10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9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试点学院2个,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1个。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水利水电工程、医学影像学、工程管理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生物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水利水电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水利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输电线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三峡大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水利水电工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生物工程/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峡文化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书法基础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峡文化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经管类)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临床医学、通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品牌专业 土木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 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水利水电工程、医学影像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英语语言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三峡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实习实训基地、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电气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旅游管理 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医药类专业群、临床医学 省级精品课程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经济学、大学物理实验、大学体育、 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古代汉语、 水利工程施工、医学免疫学、电力系统分析、分析化学及实验、 三峡文化、混凝土结构学、电子技术基础、电路、 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数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水工建筑物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三峡文化、书法基础、胡适的人生与风范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峡文化、经济学 省级试点学院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 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 电气英才”拨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表中数据,截至2014年12月
?基础设施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9个,建有16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共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0305.8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7万元。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4241台(套),合计总值26810.99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305台(套),总值11935.70万元。
?学生成绩
2017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2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82项;在文化艺术、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78项。
截至2017年12月,近5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获得荣誉
校园风景
2010年,学校获得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扩大开放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被评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2014年,获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20年突出贡献奖”。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人民网“基层党建宣传示范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等荣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台、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省级校企研发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60多个校级科研机构。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科研平台 名称 批准部门 依托学院 批准立项时间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 土木与建筑学院 2006年11月评估认证 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科技部 科技处 2014年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名称 批准部门 依托学院 批准立项时间 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水利与环境学院 2003年12月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土木与建筑学院 2005年7月 防灾减灾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土木与建筑学院 2001年12月 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机械与动力学院 2008年12月 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2年11月 水电站仿真实验室 原电力工业部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1996年9月 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生物与制药学院 2005年7月 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3年12月 肿瘤微遁环与免疫治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 医学院 2014年12月 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9年10月评估认证
省级以上部门和行业协会认定的研究机构 名称 批准部门 依托学院 批准时间 湖北省土家族医药研究所 省民宗委 生物与制药学院 2011年6月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商用软件工程研发推广中心 省经委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06年6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省文化厅、省教育厅 民族学院 2013年10月 中国五人制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足球协会 体育学院 2012年12月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心 水利部 水利与环境学院 2013年12月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名称 批准部门 依托单位 批准立项时间 新型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2009年 湖北省校企共建微电机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宜昌飞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2012年11月 智能气泡水位计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湖北亿立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2012年11月 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银花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神农架绿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2012年11月 新型石墨材料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中科恒达石墨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2013年10月 头孢类药物中间体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湖北楚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2013年10月 光电检测技术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宜昌市博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2013年10月 紫外线吸收剂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宜昌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2013年10月 柑橘生物保鲜与防治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宜昌市晓羲红果业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2013年10月 溅射靶材与玻璃镀膜技术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当阳峡光特种玻璃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 2014年1月
三峡大学校级科研机构 名称 依托学院 名称 依托学院 三峡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与环境学院 三峡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峡大学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政治学与基层政治文明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所 三峡大学廉政文化研究所 三峡大学清洁生产研究所 三峡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研究所 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 土木与建筑学院 三峡大学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三峡大学工程结构研究院 三峡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人居环境研究所 三峡大学近代城市研究所 三峡大学土木工程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三峡流域社会治理研究院 法学与公共 管理学院 三峡大学边坡生态防护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 三峡大学现代建筑创作研究所 三峡大学能源法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 机械与动力学院 三峡大学法律服务中心 三峡大学新能源车辆研究所 三峡大学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所 三峡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 艺术学院 三峡大学动力装备研究所 三峡大学设计艺术研究所 三峡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材料与化工学院 三峡大学民族艺术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矿产资源开发与材料研究所 中国五人制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体育学院 三峡大学新型石墨材料研发中心 三峡大学翻译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三峡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材料与化工学院 三峡大学全球英语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 三峡大学欧美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三峡大学水电站仿真技术研究所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三峡大学三峡文化研究中心 民族学院 三峡大学输电线路研究所 长江三峡发展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电力科技研究院 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所 三峡大学风电与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所 三峡大学土家族研究所 三峡大学网络与智能控制研究所 三峡大学跨文化及劳动关系研究所 国际合作与 交流学院 三峡大学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三峡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 三峡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物联网技术研究所 三峡大学脊柱医学与创伤研究所 三峡大学建筑工程超声检测技术研究院 三峡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三峡大学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 三峡大学儿科研究所 三峡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三峡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 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移民研究所 三峡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三峡经济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人民医院 三峡大学金融研究所 三峡大学病理学研究所 第一临床医学院、 医学院 三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医学院 三峡大学脊柱外科研究所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中草药资源研究与开发研究所 三峡大学生殖医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肝病研究所 三峡大学眼科研究所 三峡大学肿瘤研究所 三峡大学妇科肿瘤研究所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发展战略研究所 三峡大学创伤外科研究所 三峡大学茶叶研究中心 医学院、生物 与制药学院 三峡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三峡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 理学院 三峡大学介入治疗研究所 三峡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 第三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磁电子与纳磁探测研究所 三峡大学骨病与创伤医学研究所 人民医院 三峡大学生物质能研究所 生物与制药学院 三峡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 三峡大学再生能源研究所 三峡大学急诊医学研究所 三峡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 三峡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 三峡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 三峡大学水文化研究所 三峡大学肛肠病诊疗研究所 第二人民医院 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三峡大学腔镜微创医疗研究所 三峡大学品牌传播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美学与当代文化研究所 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研究所 中医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围产医学研究所 妇女儿童 临床医学院 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所 ------------- ------------- 三峡大学针灸研究所
科研成就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4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63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有1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5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48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近53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600余部,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950余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
2014年获批省部级项目清单 成果名称 奖种 等级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机理及防控技术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300m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 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水利血防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水利水电工程岩体开挖卸荷效应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特大顺层岩质水库滑坡机理及预测评价-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高性能AZO溅射靶材及其连接关键技术在新型TCO玻璃生产开发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YZB4030型液压开铁口机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空间信息技术在农情与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K3501C系列高效节能直捻机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膦亚胺叶立德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三峡区域典型民间药用植物的开发应用研究 发明奖 二等奖 基因工程制备的钙网蛋白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中药组分QHF配方的筛选及治疗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骨关节炎疾病中细胞因子IL-17协同TNF-α调节iNOS的表达机制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因子-1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关系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水利工程地质体和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处理技术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经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UAE术在终止出血性宫颈妊娠的临床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HMGB1介导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机制及防治策略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特大型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塔柱高精度施工及设备安装技术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大型地下水电站混凝土高效施工技术与装备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乡村人类学 广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王朝国家的模仿与隐喻:武陵山土司与中央王朝关系研究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保护与传承研究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近代武汉城市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研究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府行为模式转换及其行政法规制 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17年6月,三峡大学图书馆中外文纸质文献总量达到285万册 (件);中外文纸质期刊13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86万余册,电子期刊4万余种。订购有Wiley Online Library、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Elsevier ScienceDirect、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 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中外文数据库。建设有“三峡水电特色文献资源中心”;建有三峡大学文库、水利水电文献资源库、工程移民数据库等6个特色资源库。
?学术期刊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和201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8年、2011年、2013年连续3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三峡文化研究”栏目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14年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专门设置"三峡历史文化研究”、“巴族、土家族文化研究”、“屈原研究”、“昭君研究”、“三国研究”、“武陵民族走廊”等专题。据2018年6月学报官网显示,约有50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报刊、文摘刊物复印、转载或摘录。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CA化学文摘(美)(2014)、SA科学文摘(英)(2011)、Pж(AJ)文摘杂志(俄)(2014)等收录。
《三峡论坛》
《三峡论坛》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MARC数据、DC数据等收录,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主要有水电论坛、三峡研究(三峡文化研究;三峡名人研究;历史研究;旅游研究;生态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研究;岩画研究)、区域经济研究、文化教育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书评等栏目。
《巴楚医学》
2017年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巴楚医学》正式创刊。办刊宗旨为:立足宜昌,面向全国,反映巴楚地区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医学科技的传播与交流,服务中西部人民健康,提升中西部医疗技术水平。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是“联合国学术影响力”(UNAI)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
2011年获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13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港澳台办对香港免试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资格,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6年学校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本项目”;2017年入选教育部“丝路奖学金”项目,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现有在校来华留学生1365人。同时,每年均派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及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究或学习。
学校成功承办了教育部“留动中国”、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等大型活动。
资质证书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评估甲级资质,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及城乡规划编制丙级资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上方是“三峡大学”中文名,下方为对应的英文名,中间是船帆,意为“扬帆索源”。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是红底黄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
?校旗
校旗为黄色、白色、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三峡大学”校名。
校徽与文字
精神文化
?校训:求索
“求索”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求索”为校训,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可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简明扼要。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建林 党委副书记、校长 何伟军 党委副书记 田斌、王建平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新祝 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悔、邹坤、黄应平、王炎廷 副校长 陈和春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秦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