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山西省 >>大同市 >>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
电话 :
地址 : 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
中考网 : 山西省 | 大同市 |
高考网 : 山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校合并成立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131.1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6。
  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馆藏书160万册。
  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1000余人,教职工2258人,其中专职教师1566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理念,弘扬“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张扬“关爱学生,敬重教授,崇尚学术,张扬个性”的校风,发扬“人文、科学、创新、奉献”的教风和“勤学多悟、执着至诚”的学风,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学校连续多年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和考研率均名列全省前茅。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科、人文、理、工、医为主,兼顾农、商,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拓宽和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培植新的专业增长点,形成多学科渗透,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
  
部分专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个别学科在国内小有名气。
  学校现有14个学院,45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35个专科专业,覆盖理、工、文、史、农、医、经、管、法、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一级学科2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6个,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国家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现有专任教师156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2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062人。
  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103名教授分别被华东师大、同济大学、南昌大学等学校聘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两院院士和49名资深教授、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
  
坚持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在全面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特点,开展煤炭深加工、辽金文学、北魏文化、云冈石窟保护、地方民俗、地方病防治、高寒地区作物等领域的研究。
  学校建有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和大同市DNA鉴定中心,研究所18个。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被SCI、EI、ISTP收录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500余部。
  
此外,学校人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学软硬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工作成效突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态势良好,一批新的国家合作与交流项目相继启动,一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的国际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学校整章建制、抓好管理、夯实基础,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多丰收。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改革,像一只矫健的雄鹰,以时代精神和百倍热情,展翅腾飞在祖国的蓝天上。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山西大同大学-夜景雁北师范学院

1958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创建。1962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撤销。1976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雁北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雁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65年大同卫生学校升格为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50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创建。1958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升格为大同矿业学院 。1959年,大同矿业学院改建大同煤矿专科学校。1961年,大同煤矿专科学校改建大同煤矿学校

1975年,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创建(合署)。1984年,大同煤矿学校更名为大同煤炭工业学校。1999年,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大同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84年,云中大学(专科)创建。1990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云中大学(专科)。1993年,云中大学(专科)更名为大同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教育学院

1984年,大同教育学院创建。

合并建校

2002年7月22日,教育部发文批准筹建山西大同大学。

2006年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山西大同大学。7月1日,山西大同大学隆重举行揭牌庆典大会。山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教育厅及大同市委的有关领导莅临大会祝贺。

2008年9月,向阳街校区(商学院)整体迁入御东校区。

2009年9月,新建路校区(医学院)整体迁入御东校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月,该校共有教职员工2226人,其中教师165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7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共11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333人才”2人,省级“131人才”1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百人计划”人选1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特聘教授2名。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16个学院,1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国际交流中心),1所附属医院(原大同市七医院-大同铁路医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生物科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网络工程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学

工学院:测绘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煤炭深加工及利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器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矿井运输与提升、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煤矿开采技术、工程地质勘察

政法学院: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音乐学、美术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美容医学、护理学、美容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影像技术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文史学院: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

外语学院:英语、商贸英语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学科建设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建有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史、医、教、管、法、艺、农、经等11个学科门类。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070205凝聚态物理070302分析化学100204神经病学与免疫学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050101文艺学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040110教育技术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070201理论物理070304物理化学100201内科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070104应用数学081901采矿工程120202企业管理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30107经济法学060105专门史050402音乐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教学建设

山西大同大学-全景截至2014年1月,该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79项。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拨约3000万元的现代化煤矿机电设备,确保采矿、机械、电气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建成了1个教育部卫生部“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项目。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体育教育、安全工程

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矿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电动力学、预防医学、公共心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系统设计

学术科研

建设成果

2003年至2010年,该校申请到带经费的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 14项,获准立项的省级各类项目301项,校外拨入经费1027.7万元。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项。2007年至2010年四年期间,申报专利34项;获授权专利18项;教师发表论文2108篇,比前四年增加了44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88篇。

2009年至2013年,该校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9项,部委级科研项目28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68项;申请专利67项,授权专利60项。校外拨入科研经费3092.73万元;被SCI、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达560篇。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优秀人员,五年中,各类科研奖励金额累计达1200多万元。2014年,该校获得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大课题立项,资助金额为人民币80万元,为该校在该领域获得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科研平台

山西省重点研究基地:

山西大同大学-正门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下设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所和辽金文学研究所)

校级研究所:

固体物理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所、煤炭采矿工程研究所、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呼吸病与职业病研究所、炭材料研究所、高寒作物研究所

院级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所、煤矿机电技术研究所、地方经济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术交流

2006年6月,与中国辽金文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辽金文学国际高级论坛”。2008年5月,举办“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举办“首届云冈文化论坛”。2010年9月,承办全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7届年会。2011年8月,承办了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2011全国引力理论与宇宙学研讨会。

校区校址

截至2014年5月,该校有15个教学学院,煤炭工程学院在新平旺校区,其它学院均在兴云街校区(御东校区)(主校区)。另有大同师范分校。

兴云街校区(御东校区):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邮编:037009

新平旺校区: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平泉路52号,邮编:037003

大同师范分校:大同市城区平旺电厂路,邮编:037039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采用双圆相套,篆书“大同”二字同构叠置。厚重而圆通,古朴而典雅。如“钟”,其声宏远,是励志,是自强;如“鼎”,人立其上,“鼎立”天下。人之为本,人之为大。“大同”者,简约而直观,人类之终极情怀,大同大学精神价值之期许。

徽章为长方形证章,“文化红”衬底,上嵌姚奠中题写的校名,可用于师生员工佩戴。

校旗

校旗为“文化红”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姚奠中题写的“山西大同大学”校名,左上方为学校徽志,校名、徽志颜色均为黄色。

校训

校训为“厚德、博学、慎思、笃行”。

校歌

校歌为王守义作词,孙一鸣、李恒林、于有荣作曲的《使命》。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的7月1日。

学校领导
校长冯锋

校长:冯锋[1]

冯锋,男,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导,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首批入库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历任雁北师院学生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院长助理,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职务。2016年1月11日起任山西大同大学校长。

党委书记:常乃军[1]

常乃军,男,汉族,1961年3月生,山西芮城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体育研究与教育》主编。198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系,1985年至1986年在西安体育学院进修,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山西省委党校第二十五期中青班毕业。历任山西师大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团委书记、学工部(处)长、副院长;1999年任山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体育学院院长;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1年12月任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郭永、张晓永[1]

纪委书记:张晓永

党委委员:常乃军、郭永、张晓永、闫世忠、白昕

副校长:张策、寇福明

大同中考信息

大同学校大全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

山西大同大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