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IT),简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应用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由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8亩,建筑面积约58.27万平方米。
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括28个二级学科和方向)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教职工1610名,其中专任教师1022名。
全日制在校生15982人。
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6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63.17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中外文网络数据库48个。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历史沿革1956年9月,上海轻工业技术学校成立,隶属于上海市轻工业局领导。同年9月,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在所属制药公司开办的上海制药工业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开办了上海市第二轻工业技术学校。1957年7月,因一、二轻工业局合并,两所学校也合并,改名为上海市轻工业学校。1959年9月,上海轻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并入该校,与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62年8月,上海轻工业设计院专科学校停办,学生并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生也并入,均按专业插班。1962年9月,上海食品工业学校并入该校,改名为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学校,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74年9月,学校改名为上海轻工业七?二一工人大学。1978年1月,恢复大专,定名为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10月,香料香精工艺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7年4月,国家教委确定学校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1998年6月,表面精饰工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工程专科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第一批试点专业。同年,学校改由上海市教委领导。同年,市教委同意学校进行装潢美术、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3个专业学生兼修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策划专门化)专业的”双专科“教育试点,学制四年,毕业后学生享受本科待遇。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创建和领导的重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1954年8月,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建校筹备处成立。1955年7月,重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正式成立,位于原上海市龙华区徐家木桥。1956年5月,学校改属中央冶金工业部领导,校名为冶金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1958年7月,冶金工业部委托上海市冶金工业局代管,同年10月改为专科学校,并更名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同年11月,学校与上海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分设大专部和中专部。1962年6月,学校由高等专科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1963年3月,学校归冶金部直接领导,同年6月校名改为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并于1964年2月定为冶金部的重点学校。1971年3月,学校归上海市冶金工业局领导。后由上海市冶金局和高教局双重领导。1974年9月,学校改为上海冶金七?二一工人大学,招收工人学员。1978年1月,学校恢复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名称和高等专科学校性质。1988年,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学校招收四年制“3+1”本科教学试点班。1990年10月,学校与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合并成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并于1991年9月启用新校名。1993年2月,市高教局同意学校进行机械类专业学生兼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双专科”(学制四年,毕业后学生享受本科待遇)教育试点。3月,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于1999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专业示范专业”称号。1996年,市教委同意学校以会计专业为第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第二专业,进行“双专科”教育试点。1997年2月,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1998年,学校归上海市教委领导。1999年9月,工业热力及计算机应用专业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5年以来,先后有4个专业被列为全国高等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9月,上海化学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成立,隶属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局领导。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2年,上海化工医药专科学校并入。1971年5月,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上海农业化工学校三校合并为上海市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74年5月,校名改为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1978年8月,学校恢复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校名。1986年至1987年,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同志曾任学校党委副书记。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精细化工工艺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市高教局同意学校进行有机化工等化工类专业学生兼修化工经营管理专业的“双专科”(学制四年,毕业后学生享受本科待遇)教育试点。1994年7月,化工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第二批试点专业。1997年4月,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1998年,学校改由上海市教委领导。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直属于国家轻工业局(后改为轻工业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是国内唯一的香料香精专业研究所。1980年获批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7月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并实行属地化管理。2003年,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划归上海香料研究所管理。
2000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9月14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正式揭牌。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共同申请了“应用化学”硕士点。2004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9月,“应用化学”联合硕士点迎来首届研究生。2006年2月,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并入学校。2007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良成绩,并且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8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与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科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成立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科技园(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技园)、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10月,占地面积近1500亩的奉贤校区正式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校区。2012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5年3月16日,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共建协议。此后,双方在人才培养(包括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依托各自学科平台,发挥办学优势特色,支持学校提高办学水平。2016年3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函》,同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31010259。4月23日,学校举行了更名揭牌仪式。2017年6月,入围2017年博硕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自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建设期一般不少于3年)。同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8月7日,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8月31日,由奉贤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上应大负责管理和运行的国内唯一化妆品行业综合服务机构“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10月12日,学校与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截至2017年9月,学校下设研究生部和19个二级学院(部),共设有50个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含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中美合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市场营销(中加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工程管理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园林、园艺、生态学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工程创新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软件工程(会同专业学院“卓越计划”教学班培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含中新合作)、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中美合作)、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外国语学院英语、德语轨道交通学院通信工程、铁道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绘画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含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网络工程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其他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部、体育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学院、国际教育中心附属中专: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截至2017年9月,由上海市和企业共同资助“联盟计划”项目获批数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高校首位。2017年获批48项,占全市立项项目65%。近年来经费1.8亿元左右,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专利转化排名跃居全国高校第54位。“轻化工程”团队完成的“新型香精制备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制出68个香精产品,全部实现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约28亿元,孵化出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三家公司上市,该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肖作兵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申报的“芳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获批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与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印度尼西亚哈利达集团公司三方签署《哈利达褐煤的评价与提质技术研究开发》协议,哈利达集团出资1100万元人民币。朱勇强研发团队在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技术入股(作价1500万元)注册江苏大容高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新型香精配置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5]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于2001年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工程、香料香精技术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计算机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园林园艺、数理科学、经济与管理工程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和相应的基础理论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技改成果、科技信息等。学报的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研究简报“。[6]
馆藏资源
据2017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文献在艺术、材料、机电、化学化工、食品及生物等学科领域形成特色,馆藏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86.66万册,中外数据库48个(含自建库3个)。
1、校徽LOGO中心“应用”二字阐明学校的办学思路,既表示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为人之道(《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近效“经世应务”“明体达用”的中华文化精华,又体现学校以“应用技术”为本的办学传统和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砥砺知行,厚德精技”的大学精神。
2、“应用”二字紧接内圆,寓意顶天立地。强调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既要“顶天”做好“形而上”,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力争走到国际最前沿,又要“立地”夯实“形而下”,立足行业企业需求,履行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3、“应”字中间三笔,演绎为英文“SIT”,是学校英文名简称。“用”字三纵三横,整体构成“用”字,代表学校源于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凸显三校合并组建后交融并进、追梦圆梦的精神内核。
4、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表示圆融、通达和全校师生同心同德之意。外圆上方手写体“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学校的中文校名,由徐匡迪先生亲笔题写,下方英文部分,是学校英文名的全称。整个校徽LOGO以绿色为背景,采用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徽LOGO深绿、黑色配色基因,凸显学校工科院校特色,表示学校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欣欣向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5、校徽LOGO中心部分呈现“鼎”的造型,古朴庄重,寓意学校汇聚八方力量,共图发展。校徽LOGO整体呈天圆地方之态,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结合,寓意学校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厚积薄发,问鼎一流。
明德、明学、明事
释义:
关于“明德”
“明”在此作动词,其义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等,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如公德、道德准则;又指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如美德、品德;还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中国文化中,“德”被认为立身之本。
“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德之人。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品德修养,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品德高尚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关于“明学”
“学”,指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如哲学、数学、化学等;又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学问、学术、学识、博学多才等。“学,识也。”(《广雅》)。
“明学”,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治学。“明学”更加强调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使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强调学以致用。
关于“明事”
“事”,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与活动,如事情、事件、事业等;又指职业,如“谋事”,即找职业、找工作。
“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事。中国传统文化把“会做事”作为对人的一种积极评价,“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符合该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定位。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creation创业社、溢彩摄影社(流光溢彩光彩闪烁)、职业规划者协会拙金社、LC理财社、裁判社、M.I.
香料学院“3.5雷锋日”活动C.E.Sky协会、吉他社影视创意社、绿色未来同盟、crazy话剧社D-ZONE舞蹈社、岚风心理社紫兰文学社、服饰文化社、W.I.N.D环保艺术社社工之家、十字绣社团、WISE桌游社、电影音乐社、器乐社交谊舞协会、乐淘社、文馨坊、礼仪协会、安全zone篮球社、逸清茶社、星光天文社、devil‘snest、日语社、“海湾听涛”读书会建筑社、能源社、节能社、多维空间影效社、乒乓球社民族舞蹈社、映像电影社、魔术社、吉他社、英语社电子竞技社、机补力工作室、网球社、sigmar科学实践社、商学社意翔手语社、语言艺术协会。社团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为庆祝学校成立58周年并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携手众社团倾力打造了2012“最炫社团风龙辰迎校庆”?第三届“社团嘉年华”活动;由校团委主办,校职场智造社、魔鬼口才社和语言艺术协会联合承办的首届“职场口才精英挑战赛”;“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社团文化节??第四届校园短剧大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比赛由校团委主办,城建学院和Crzay话剧社共同承办;理学院举行“祈福平安,艺术传承”活动;“艺伴学涯”月月演之第二届“金色年华?花月飘香”音乐会成功上演;“趁年轻”主题活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届微电影节闭幕式在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上海中考信息
上海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