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1日,在原上海市教育局长顾毓秀的支持下,由著名戏剧家熊佛西、李健吾、吴仞之等创办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第一任校长是顾仲彝。学校接收地处北西川路横浜桥的前日本国民小学(今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为校址,于当年11月开始招收话剧演员组、技术组和研究班(编导组)新生,12月开学上课。著名戏剧家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陈白尘、杨村彬、吴仞之、赵景深等均曾先后来校执教。
1946年10月,学校为抗议上海市参议会无理通过“裁撤剧校”的决议,齐心协力展开紧张的护校斗争。在上海进步文化界的有力支援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这场斗争取得胜利,学校得以保存下来。但顾仲彝却不能再继续任职,由熊佛西继任校长,至1948年秋,学生人数达200人左右。
戏剧专科学校1949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沿袭解放前的体制,仍隶属上海市教育局领导。全校各科均招收高中毕业生人学,学制一律三年。
1952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和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于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划归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仍由熊佛西任院长。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原有校址已不敷应用,遂于1955年8月迁至华山路。
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改校名为上海戏剧学院。
1960年5月,学校被文化部定为部属重点院校,至1962年建院10周年时,全院系科设置已发展为表演、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四个系的完整建制。在此时期,全院的学生人数从1952年的248人,增加到1965年的668人,教师人数从同期的57人增加到157人。其中宋端钧、赵铭彝、余上沅,孙浩然、吴晓帮、胡蓉蓉等名家都是解放后来校任教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海戏剧学院遭到严重破坏,教学工作被迫中断7年,至1973年恢复招生。
70年代中,学校曾建立美术系。80年代至90年代,曾开办电影导演班。95年开办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首创电视主持专业并成立了电视艺术系。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之一。
1981年,首届毕业的研究生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戏剧学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1992年,文化部决定学院为部属院校率先实行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1994年,学院荣获人事部、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学校开始招收博士生。
2000年4月,学校从由文化部主管划为由文化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统筹为主。
2002年,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三校并入上戏,作为戏曲舞蹈分院、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
2004年,学校相继筹建了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2005年,学校在戏曲、舞蹈和电视艺术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了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
自一九五二年建院以来,表演系就是学院的主要系科,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众多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和大批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以及艺术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才,成为新中国戏剧、影视表演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年来本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在国内的戏剧界颇有影响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与总结,目前以形成了一整套丰富、完整、科学、规范的专业培养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现有教师32人,包括表演、台词、形体、声乐等专业方向,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具备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5人。在继承表演教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教师们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出国交流访问、参加国际学术讨论、演出展示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表演教学思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表演教学经验,使表演教学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明星的摇篮”,“表演艺术家成长的地方”,这是社会舆论对表演系的赞誉。五十多年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跨进学院的大门,踏入表演的门槛,在教师严格指导下经过四年的刻苦训练,努力学习,系统地掌握话剧及电视剧、电影表演艺术的创作规律、基本理论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艺术休养和观察、概括生活的能力,能够运用表演艺术的内外部技巧独立创造舞台银幕形象。多年来,在新中国的戏剧舞台、电视银幕及电视剧屏幕上,表演系的历届毕业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们塑造的众多舞台、银幕形象成了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他们本人也以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他们本人也以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
建院以来,表演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表演艺术人才,有的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还有一大批活跃在舞台、银幕和荧屏上,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的演员,如:陈赫,胡歌、蒋劲夫、祝延平、周野芒、姜瑞佳、刘小锋、王珂、徐刚、徐洪浩、袁弘、万茜、何建泽、韩雪、孙飞虎、李志舆、祝希娟、钱枫、焦晃、赵有亮、潘虹、奚美娟、李幼斌、朱泳腾、刘晓虎、尹铸胜、陆毅、鲍蕾、田海蓉,于和伟、周杰、傅冲、任泉、李冰冰、廖凡、李钰、聂远、佟大为、冯绍峰、喻恩泰、涂黎曼、任重、孙晨耀、小宋佳、姚芊羽、沈傲君、马伊?、程俊博、郝蕾、施大生、徐峥、钱芳、郑恺、王亚楠、任程伟、保剑锋、肖涵、唐嫣、白百合、杜江、娄艺潇、海陆等。
导演系导演系始建于1962年,第一任系主任为吴仞之。历任系主任为胡导、张仲年、苏乐慈、李建平。现任系主任卢昂、书记眭慕蛟。
导演系专门为戏剧艺术培养导演专门人才。自建系以来,为国家、部队和各省市专业剧团培养了大批话剧、歌剧、戏曲和电影电视导演人才。改革开放后,导演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学力量和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科研不断深入,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为表演艺术团体的骨干和领导,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著名导演。
导演系的教学任务由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中、青教师担任,现有教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6人,攻读博士学位的2人,攻读硕士学位的1人,教师队伍有着较高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
自2009年起,我系开始举办系列“国际导演大师班”,每年聘请五位国际一流的导演大师来我院进行大师班教学,已于2009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了美国和英国两届,2011年俄罗斯导演大师班也已筹备完成。近年来,我系聘请了多位国际著名戏剧导演担任客座教授,他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博格、耶鲁大学导演系主任利兹?戴蒙德教授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尼古拉斯?巴特尔、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
导演系专业课程《导演元素练习》被评为2006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导演片段教学》2006年被评为学院重点课程。
导演系主要课程包括:导演基础理论、表演基础训练、导演构思、导演片段教学、多幕剧创作、影视导演基础等。
本系教师曾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奖”;上海市教委“曙光奖”;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育才奖”以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导演艺术创作上囊括了所有国家级舞台艺术奖项,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文华奖;“新世纪杰出导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剧金狮导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文化部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等。
我校毕业的优秀导演有:谷亦安、苏乐慈、卢昂、韩雪松、熊源伟、蒋维国、卓鉴清、陈明正、胡伟民、徐企平、李建平、郭小男、陈加林、王延松、周小倩、郑大圣、周可等
戏剧文学系上海戏剧学院校园戏剧影视文学系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建最早的系科之一。1946年举办的编导研究班是戏剧影视文学系的前身;1959年正式建立戏剧文学系,设编剧专业;1990年改为戏剧影视文学系;1990年代以后增设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艺术管理、艺术教育三个新专业;现有戏剧影视编剧、艺术教育、戏剧学三个专业,培养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各类进修生在内的各层次学生,其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系师资力量齐整。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位10人;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人,被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荣誉称号1人;被授予“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人;担任全国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1人;担任市级学会会长2人,副会长2人。
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学成果卓着。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戏剧影视编剧与文艺人才。历届校友创作的许多戏剧作品,如《年青的一代》、《陈毅市长》、《原罪》、《中国梦》、《挂在墙上的老B》等,在当代戏剧史上产生影响。叶长海、丁罗男、孙惠柱、宫宝荣等是戏剧文化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
戏剧影视文学系课程与教材建设硕果累累。主要课程包括:《编剧理论与写作》,《中国戏曲史》,《中国话剧史》,《外国戏剧史》,《编剧概论》,《中外戏剧名着选读》,《理论写作》,《艺术概论》,《演艺基础》,《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等。其中《中国戏曲史》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话剧史》、《编剧理论与技巧》、《编剧概论》、《电影名片分析》等被列为上海市级重点课程。教材《编剧理论与技法》、《插图本中国戏剧史》分别获2007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
戏剧影视文学系科研力量雄厚。戏曲研究为一大优势。老一辈的陈古虞、陈多等教授对此都有开疆辟土的贡献,现在叶长海、宋光祖、金登才、张福海、刘庆等老师的研究成果与教学成果令人瞩目。《王骥德曲律研究》、《中国戏剧学史稿》、《戏曲美学》、《中国曲学大词典》、《中国京剧》等着述荣获国家级奖项。中国话剧史论教学和研究拥有实力,老一辈的魏照风、赵铭彝、柏彬等教授有开创之功,现在丁罗男、曹树钧、汤逸佩等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卓着。学术着作如《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曹禺剧作演出史》、《叙事者的舞台》等广获好评。外国戏剧研究方面的专家孙惠柱、宫宝荣、刘明厚等教授研究视野开阔,学术着作中《法国戏剧百年》等荣获全国性的科研奖项。在剧作学、艺术学研究领域,孙祖平、陆军、朱国庆等教授学术成果丰硕。
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沙叶新、荣广润、李小林、孙惠柱、赵耀明、罗怀臻、谢柏梁、丁罗男、班会文、陆军、于东田、李婴宁、曹路生、张献、李胜英、喻荣军等
舞台美术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设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剧场技术管理两个专业,其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含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与化妆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在专业学术、教学、科研、设计创作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教师曾多次获得文化部“文华舞台美术奖”、“宝钢艺术奖”、“宝钢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先后有三名教师获得“曙光学者”称号。自2008年起,“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连续三年获上海市教委下拨特色专业专项经费支持。2008年全系有多位教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形象设计和舞台场景设计工作,并担任核心岗位,获“优秀个人”奖。服化教研室获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具有时空震慑力的29个巨大烟火脚印,那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那极富民族特色、又紧随时代潮流的人物造型,还有那一系列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和大手笔,均出自一批被称为“上戏团队”的杰出设计师和专家之手。而这支“上戏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我系的校友和师生们!由他(她)们担任艺术总监、焰火灯光、布景以及人物造型总设计所构成的核心团队圆满地完成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演出任务。
六十多年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在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以时代发展为依据,不时更新、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的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注重满足社会需求,配备的师资堪称国内一流。这批师资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均能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承接国内外一系列重要的演出与设计任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但会将演出经验带进课堂而且还能使自己的学生获得参与精彩演出的难得机会。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人物造型设计工作就是由服化教研室老师带领毕业班同学完成的。经历过如此大型活动的考验,同学们获得的经验知识和受到的锻炼远非书本加上课堂之和所能比。
六十多年来,我系的毕业生和校友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国内外当代著名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大师,还有国家级、省部级艺术院校的院长与学科带头人,还有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化妆设计领域内的专家,甚至还有艺术领域内功成名就、成绩斐然的企、事业家。
代表人物有:周本义、胡妙胜、韩生、韩立勋、王千桂、金长烈、伊天夫、李建群等
截至2014年4月,上海戏剧学院有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3个。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戏剧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市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
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舞台美术创新工作室、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
建设成果2000年至2008年间,上海戏剧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98项,其中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资助。
2010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选送的京剧《死水微澜》入选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2010年11月,上海戏剧学院的音乐话剧《瞬间不是永远》在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荣获专业组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大奖。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截至1990年,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共有藏书约21.8万册,期刊合订本2.8万册,订阅中外期刊700余种,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国内戏剧、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期刊资料。
学术期刊
《戏剧艺术》是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艺术类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戏剧理论与批评、中国戏曲史论、中国话剧史论、表导演艺术研究、剧场演艺研究、戏剧教育研究、比较戏剧与跨文化戏剧研究、国外戏剧思潮、外国戏剧史论、剧本译介等栏目。
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本校的训练的体系,不仅是授予学生戏剧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他们如何做人。
??熊佛西
校歌上海戏剧学院院歌
1947年田汉作词,2010年修订。
上海戏剧学院院歌大地重光,
江海浩荡,
在东方巨港,
矗立着一座戏剧教育的巍峨殿堂。
人生的戏剧,
戏剧的人生,
人类的精神象那灿烂的明珠在这里闪光。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善良儿女,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青年工匠。
脚踏实地,
沉着坚强,
团结合作,
奋发向上。
接受先辈的遗产,
学习国际的优良,
倾听大地的呼声,
投身社会的课堂。
人生的戏剧,
戏剧的人生,
人类的精神,
在这里闪光,闪光!
明珠在这里闪光,闪光!
楼巍,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自动化系,曾赴日参加中日教育研修。先后担任上海工业大学自动化系助教、讲师,通信系副书记,电控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校学生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等职。2003年2月任上海大学副秘书长、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2003年12月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2004年2月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书记、副院长。2008年5月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2008年11月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2012年4月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
楼巍同志还担任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秘书长,亚洲仿真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上海市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理事。199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荣誉称号。主要论文、着作有:《人工心脏瓣膜离体计算机测试系统》、《Simulation of Hum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步入大学》、《流动中的核心群体》、《高校学生工作者手册》等。
院长:韩生韩生,男,汉族,1960年12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教授。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研究生,历任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副主任、主任。2004年12月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2006年4月任主持行政工作副院长,2009年9月起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从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创作与教学工作。主要设计作品有:话剧《大桥》,越剧《家》、《蝴蝶梦》,赣剧《牡丹亭》,电影《兰陵王》美术设计,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舞美总设计,1988年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设计话剧《耶稣孔子列侬》,1997年和1999年应邀赴新加坡设计话剧《灵戏》,2001中国APEC会议文艺演出美术总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创作工作等。任上海市演艺虚拟空间实验室主任。撰写《舞台设计的创意和表现》、《数字艺术与演出创作》、《数字演出艺术创作与实验》等专着。曾获文化部第二届、第四届“文华舞台美术奖”,中国话剧舞台美术“金狮奖”,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览会“设计大奖”,“宝钢艺术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北京奥运会“工作荣誉奖”。先后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敏胡敏,女,1967年10月出生,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讲师,高级政工师,1987年6月加入,1989年10月参加工作2000年10月-2002年5月,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办主任;2002年5月-2005年7月,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办副主任、主任;2005年7月-2008年7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办主任;2008年7月-2012年4月任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2年4月起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黄昌勇,男,1966年12月生,河南潢川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创意学院院长、大都市文化观测研究中心(MCAC)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理论:文化创意与艺术管理研究);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文化产业研究)、上海创意产业中心(SCIC)副总规划师。1995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起,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或同时担任传播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2010年2月,经过公开选拔,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从事文学、文化理论、文化创意产业、都市文化等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等国家
副院长:黄昌勇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有:《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与措施研究》;《上海文艺创作资源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研究》;《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研究》;《上海后世博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上海文化资源整合研究》等,参与国内多个区域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咨询。主要着作有:《左联五烈士评传》(合着,重庆出版社,1995年)、《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砖瓦的碎影》(增订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等百余篇,学术论文和作品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作家文摘》等多次转载,获第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八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
副院长:宫宝荣宫宝荣,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江苏扬中人,1976年4月参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博士,教授。1982年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考取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代培硕士研究生,1983年6月获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文学系硕士学位;1987年10月获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戏剧系博士学位;1996年10月获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管理系硕士学位。1987年10月起任教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2002年任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2004年4月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主任(主持工作);2007年5月任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2010年5月,经过公开选拔,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外国戏剧、文学等研究工作,承担过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的科研项目,还曾被聘请为国家话剧院剧目顾问、中央戏剧学院校外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分支主编、《辞海》条目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外国戏剧鉴赏辞典》主编等职,着作包括《法国戏剧百年》、《梨园香飘塞纳河-20世纪法国戏剧流派研究》等。
副院长:张伟令张伟令,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教授。1987年8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及工程系,同年参加工作。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应用化学系副书记,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其间:1997年9月?1998年1月在上海市委党校中青班学习),党办、校办副主任兼闵行校区办公室主任,校办主任(其间:2002年10月?2003年6月在上海市教委挂职副秘书长)等职。2003年6月起,先后任上海市教委办公室主任、教委副秘书长等职,其中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担任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社会工作组组长,参加灾后重建工作。2011年5月,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副院长:郭宇郭宇,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一级导演,199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1992年任上海戏剧学院团委书记、导演系教师。1999年任上海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2001年任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总监,2005年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副总监。2007年任上海京昆艺术中心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兼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编室副主任。2011年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附属戏曲学校校长、青年京昆剧团团长。2012年7月起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先后导演过《红茶坊》(电视情景剧)、《2001APEC文艺演出》、《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评弹金榜?江浙沪评弹演员大赛》等电视节目。执导过《大马戏团》(话剧)、《紫钗记》、《拜月亭》(昆剧)等舞台剧。发表论着有:《俞振飞书信集》(专着主编)、《长生殿??演出论文集》(与人合作、专着主编);论文有: “电视戏曲节目的特性”、“荧屏的戏剧表现方式探讨”、 “探寻现代都市中昆曲的传播形式”等。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评委。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顾仲彝 校长(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1945年12月?1947年12月 熊佛西 校长(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1947年2月?1949年6月 校长(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 1949年6月?1952年9月 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1952年10月?1955年12月 熊佛西 院长 1952年12月?1965年10月 苏?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56年12月?1980年2月 院长 1981年4月?1984年2月 书记 1980年2月?1981年4月 肖洒 副书记 1956年8月?1981年2月 费瑛 副书记 1958年3月?1965年7月 代书记 1965年7月?1966年冬 副书记 , 副院长 1975年1月?1983年7月 杨进 书记 1958年9月?1964年8月 朱端钧 副院长 1962年12月?1978年12月 吴仞之 副院长 1958年3月?1966年7月 1979年1月?1987年3月 孙浩然 副院长 1979年11月?1984年5月 刘怀庆 副院长兼副书记 1965年11月?1983年12月 马步云 副书记 1977年10月?1978年12月 江峻峰 副院长 1979年1月?1988年7月 副书记 , 副院长 1988年7月?1989年5月 于伶 院长 1980年12月?1981年4月 苏宁 书记 1981年4月?1984年2月 何添发 副书记 1982年3月?1984年2月 书记 1984年2月?1990年7月 代院长 1989年2月?1990年7月 陈伯鸿 副院长 1982年3月?1988年7月 陈恭敏 院长 1984年2月?1988年2月 胡志宏 副书记 1985年1月?1990年7月 书记 1991年5月?1994年4月 余秋雨 副院长 1988年7月?1990年7月 院长 1990年7月?1992年6月 戴平 副院长 1988年7月?1991年3月 副书记 1991年3月?1994年4月 书记 1994年4月?2003年8月 荣广润 副院长 1988年7月?1996年4月 院长 1996年4月?2006年4月 胡妙胜 副院长 1991年3月?1992年6月 院长 1992年6月?1996年4月 孙福良 副院长 1992年6月?2004年12月 葛朗 副书记 1993年7月?2008年9月 副院长 1995年1月?2010年2月 张仲年 副院长 1997年7月?2006年4月 贺寿昌 书记 2003年8月?2008年9月 刘志钢 副院长 2004年12月?2011年5月 韩生 副院长 2004年12月?2009年9月 院长 2009年9月? 孙惠柱 副院长 2006年4月?2012年7月 楼巍 副书记 2008年5月?2008年11月 书记 2008年11月? 黄昌勇 副院长 2010年2月? 宫宝荣 副院长 2010年5月? 张伟令 副院长 2011年5月? 胡敏 副书记 2012年4月? 郭宇 副院长 2012年7月?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戏剧学院共有华山路、莲花路、虹桥路三个校区。
本部位于华山路630号,设有实验剧院、黑匣子戏剧实验室、新实验空间与小剧场,分别适合教学实习演出、实验戏剧排演。
莲花路校区位于莲花路211号,是戏曲舞蹈分院与附属戏曲学校的所在地,拥有专业练功房和演出观摩厅。
附属舞蹈学校位于虹桥路。
虹桥路校区位于虹桥路1674号,是附属舞蹈学校的所在地。
2012年招生情况
2012级上戏入学594人,其中本科生446人,硕士生133人,博士生15人,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家,分布在24个专业,包括表演(含戏剧影视、戏曲、舞蹈、京昆器乐等方向)、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舞蹈编导、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艺术教育、剧场管理等专业(方向)。
本科表演(戏剧影视)专业内蒙古定向培养生录取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招生的相关规定,我校可自行划定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凡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表演(戏剧影视)专业在自定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根据学校和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的定向委培协议精神,取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必须与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签订《定向就业招生协议书》后,才能发放定向生录取通知书。
上海中考信息
上海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