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的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28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
从2000年开始,学校实行由上海市和交通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4年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
目前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涵盖10个专业领域,其中工商管理硕士是全国62所具有该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是全国30所具有该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我国高校唯一批准立项建设的集装箱供应链领域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产业经济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际法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管理与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港口机械电子工程、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轮机工程等学科先后成为交通部和上海市的重点建设学科。
航海技术和物流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海关物流、外贸经济、海商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港口机械)、信息工程(港口航运)等专业先后成为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学校分别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成为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还成为中国、新加坡、挪威三国政府在海事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的成员单位。
学校有全日制学生近一万五千人,其中,本科生一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二千余人。
几十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四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被誉为是“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
全校共有教学、科研教师800余人,教授11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超过75%,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28%。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有62人,有30余人得到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教委的人才工程(计划)资助培养。
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等二级办学部门。
学校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设有水上训练基地,拥有万吨级育锋教学实习船,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船及29艘水上训练艇。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木兰航运仿真纪念中心在临港新校区建成。
学校设有以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物流研究中心、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和海洋文化研究所等组成的科学研究院,以及港口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海商法研究中心等与航运有关的科研机构;有上海港口机械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海洋运输情报网等为航运业提供咨询与科技服务的机构。
学校主办并公开出版《上海海事大学学报》、《集装箱化》、《水运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学术刊物。
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网站信息采编中心和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网站信息采编中心设在学校。
学校年科技经费超过9000万,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一大批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其中,“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重视并不断发展与国外(境外)的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近30个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智利、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瑞士、瑞典、丹麦、挪威、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埃及、越南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高校、国际组织、港航企业等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内容涵盖了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及学生交换等领域。
留学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占地2000亩的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校区已正式启用,4000余名师生已入住新校区。
学校将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为建成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而努力奋斗。
1909年,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1年8月,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改建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1月,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改由国民政府交通部直辖,改名为吴淞商船学堂。1912年9月22日,吴淞商船学校迁入吴淞炮台湾新校舍,命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15年吴淞商船学校奉国民政府之命停办,全部校舍、实习船及书籍、仪器等由海军部接收,开办海军学校。1928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收回吴淞商船学校校舍,筹备恢复吴淞商船学校。1929年9月1日吴淞商船学校正式复校,定校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由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兼任,杨志雄任雄副校长,主持日常校务。校舍仍为原吴淞商船学校校舍。
上海海事大学校园灯塔1932年“一?二八”事变,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被日军轰炸,学校在上海市内租屋上课。1933年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修复,学校迁回,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被侵略炮火摧毁,学校被迫停办。1939年6月,因战火内迁重庆,改称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隶属于教育部。1939年11月27日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于“江顺”轮举行隆重开学典礼。1943年,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国立重庆交通大学。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并入交通大学的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师生迁回上海。1946年10月14日,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在上海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正式开学。交通大学代管的航海、轮机两科复归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9月,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及海关总署税务专科学校海事班合并升格为上海航务学院,设航海系、轮机系和无线电专修科。1958年,交通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务学院建制,随委托上海海运局负责教室校舍等基础设施筹建工作。1959年9月5日,学校正式开学,并命名为上海海运学院,为交通部所属,校址设于浦东大道1550号。1961年9月,上海海运学院筹建工作初步完成,遂脱离上海海运局,由交通部直接领导,为交通部部属重点院校,党委由中共上海市委领导。建校初期设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船舶机械、港口机械等专业,并附设专业基本相同的中专部和一所普通中学。1962年,交通部决定对所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先后将上海海运学院海洋运输类专业调整到大连海运学院,将机械工程类专业调整到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同时将该两校的管理和经济类专业调入上海海运学院。又在上海海运学院院陆续创办了远洋运输业务、交通财务会计、英语、法语等专业。1966年,转变成为交通部所属以水运经济管理为主要专业的交通部重点高等院校.1972年,先后恢复海洋运输类各专业。2000年,实行交通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领导体制,学院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同年11月19日,临港新城新校建设破土动工。2008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城新校基本建成。校园占地面积13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率52%,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2009年,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和上海海事大学迎来她们的百年华诞,历经百年的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同年9月23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200余名校友齐聚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隆重纪念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建校100周年。会后举行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建校100周年纪念碑揭幕仪式。该纪念碑象征着中国航海教育之源??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百年历程。
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点(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其中工程硕士包括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软件工程等9个领域),45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挂靠学校。现有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育锋”教学实习船,新造世界最大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帆艇及29艘水上训练艇。
1979年,上海海运学院招收研究生;1981年,国务院恢复建立学位制,国际经济法、运输管理工程、航海技术、和工程机械4个学科专业,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7月成立研究生部,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1994年起具有单独入学考试招收在职研究生的自主权;1995年获准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1996年开始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并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权。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系、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还设有院办公室、资料室、学生工作部等机构。该学院的航海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启端?1909年南洋公学船政科。现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轮机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制冷与低温工程等4个硕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与行政管理(海洋管理)6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轮机工程为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学院共有十二个教学实验室(即航海、船艺、船舶通信导航、货运技术、航海模拟器、主机、辅机、自动化机舱、轮机模拟器、船舶电站、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轮机自动化)、一个水上训练中心、一个创新基地(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一艘教学实习船(“育锋”轮)以及海上智能交通、智能船舶与交通环境、船舶运用工程与货运技术、船舶安全与管理工程、船舶新能源及现代轮机管理与信息技术等6个研究型实验室组成,设备总值达到1.2643亿元。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为上海海运学院水运管理系和国际航运系,是全国最早创建的交通运输管理类(水运管理)专业院系之一。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丰厚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从事交通运输(水运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基地。为了适应上海建设成为航运中心的更高要求,于2003年组建了交通运输学院。现设管理系、国际航运系、交通工程系及数字物流综合实验中心。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为学校的特色专业。1986年交通运输、国际航运专业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专业,1988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被列为交通部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航运管理、物流管理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物流管理及航运管理专业两个特色专业获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资助专业。交通运输学院现拥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校博士生达20余名;交通运输工程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个硕士点,国际航运与物流工程与物流工程与管理2个中外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共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500余名;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国际航运管理”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仓储与配送”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物流管理”与“航运管理”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经济管理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立足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沿江地区、面向海内外,追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物流经济系、国际经济贸易系、财务与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系和一个实验中心,以及物流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海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第三方物流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还设有MBA教育中心,负责国内MBA项目的管理;设有中国?荷兰教育与研究中心(CHERC),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并协助MBA教育中心举办国际合作MBA项目。学院的科学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领域: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港口与区域发展、海运产业的政府管制、海运市场研究、海运产业技术经济研究、国际贸易与海运、海运与金融、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政策、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海洋旅游研究、海运企业管理创新、国际航运中心研究。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由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和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组成。物流工程学院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一个博士点,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电力电子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六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装备)、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七个本科专业以及中荷合作办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个专业。可向海外招收留学生。港口机械电子工程、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物流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物流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属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同年又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海海事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设有以海商法为核心的国际法学类课程,在海商法界权威魏文翰、魏文达教授的带领下,首开中国高等院校海商法教学与科研的先河。1979年,该校开始招收国际法学研究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设海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开始招收国际经济法(海商法)本科专业。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以海商法的教学与研究为特色,有一批在航运界、保险界有影响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多名教师具有律师资格证书并参加法律实践,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是该院办学特色。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正、副教授20余名,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近450人,本科生600余人。法学院现有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3个法学硕士点,2009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8年9月24日,由法律系升格成为法学院。海商法为上海海事大学的特色专业。2000年海商法专业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专业。2005年法学专业被列为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设专业。2007年法学院所属海商法研究中心成为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基础教学部、一个实验中心、四个研究所。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5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4个硕士点,并有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主要科研方向:网络分布式计算在航运企业中的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式识别、属性论方法、数据库、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多媒体技术、通信理论与技术、信息理论与技术、交通电子与通信系统等。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轫于交通部于1965年上海海运学院设置的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1978年成立外语系,1979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专业,并于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万吨级“育锋”轮教学实习船权,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时成为国内有资格授予该专业硕士学位的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2004年升格为学院,2006年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通过教育部A级评估。学院现设有英语一系、英语二系、英语三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汉语言文化中心、公共外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育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所、PCEC浦东外语培训部及教育部日本语能力考试中心等机构。在历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中,该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成绩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为47.33%,上海海事大学通过率为87.50%,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40个百分点。该院日语本科专业创办于2000年。日语专业全国四、八级统考成绩均高出全国平均20个百分点出以上。该院研究生教育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共六个方向。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海洋环境工程学院、海洋材料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合并设立的新学院,海洋学院5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环境工程教研室、安全工程教研室、港航工程教研室和船舶工程教研室,具备相关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并拥有上海市“现代造船设计制造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学院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海洋材料科学、船舶及港口防污染技术、海洋运输安全工程管理、海岸带环境信息技术、现代船舶制造工艺、航道与海岸工程技术等。学生会名字叫做“星承学生会”
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9月27日,下辖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物流研究中心、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和海洋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科学研究院一直本着以努力强化学科建设内涵,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全面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宗旨,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潜力十足的年轻科研队伍。几年来科学研究院获得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发明奖,国家安监局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其科研经费总量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文理学院是承担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数理学科、行政管理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体育教学、人文基础课程的教学实体。前身是基础部教学部。现辖有数学系、社会科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三个公共课教学部。文理学院现有13个教研室、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所、静电研究所、数理研究所。设有文理教学实验中心,下辖基础物理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教师122人,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高工2人,副研1人,讲师80人,15%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除进行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行政管理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教学之外,还承担学校研究生、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科学、数理、体育公共教学工作。另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硕士点。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现有艺术设计系和工业设计系。其中包含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及一个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海华高等技术学院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由上海海事大学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办学。高校与企业合作举办高等职业院校,符合教育部、上海市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行业特色、企业背景"的高等技术学院之一。学院设有:船舶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高职专业。海华高等技术学院地处上海浦东新区中心地域的金桥地区,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区、实习基地和生活园区。学院的理论教学区有满足2000名以上学生同时上课的标准教室,配有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室外运动场。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电工电子等技能实训中心,同时设有现代造船设计、制造、维修技术,电气技术等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全校共有教学、科研教师800余人,教授11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超过75%,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28%。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有62人,有30余人得到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教委的人才工程(计划)资助培养。
目前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涵盖10个专业领域,其中工商管理硕士是全国62所具有该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是全国30所具有该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我国高校唯一批准立项建设的集装箱供应链领域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际法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管理与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港口机械电子工程、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轮机工程等学科先后成为交通部和上海市的重点建设学科。航海技术和物流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海关物流、外贸经济、海商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港口机械)、信息工程(港口航运)等专业先后成为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於世成 校长 黄有方 历任校长 序号 名 称 姓 名 任 期 1 (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监督 唐文治 1909.8??1911.8 2 (清)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监督 唐文治 1911.8??1912.3 3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校长 萨镇冰 1912.3??1915 4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王伯群 1929.7??1930.9 5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代理校长 杨志雄 1930.9??1932.5 6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代理校长 夏孙鹏 1932.5??1933.1 7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代理校长 徐祖藩 1933.1??1934.7 8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许建廷 1934.7??1935.1 9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伍大名 1935.1??1936.1 10 (民国)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刘永诰 1936.1??1937.8 11 (民国教育部)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吴俊生 1939.9??1939.11 12 (民国教育部)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宋建勋 1939.11??1943.6 13 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周均时 1946.7??1949.4 14 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于 眉 1950.3??1950.9 15 上海航务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于 眉 1950.9??1951.1 16 上海航务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黄逸峰 1951.1??1953.3 17 上海航务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蒲济生 1958.8??1959.4 18 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徐 健 1959.4??1966 19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杨 进 1978.8??1979.9 20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陈嘉震 1981.8??1983.12 21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陈希群 1986.8??1991.12 22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沈康辰 1992.1??1999.5 23 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兼,主持工作) 王宏彪 1999.5??2001.10 24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於世成 2001.10??2004.5 25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於世成 2004.5??2011.12 26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黄有方 2011.12??
学校分别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成为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还成为中国、新加坡、挪威三国政府在海事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的成员单位。“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造价2.73亿元的上海海事大学最新教学实习船“育明”轮于2012年12月12日在上海交付。这艘实习船由中国海运集团所属中海工业公司承建。该实习船世界上吨位第一,采用全新节能型母船开发,拥有当今船界最新设备仪器,同时具备全球无限航行能力。“育明”轮有11层楼高,船长189.9米,宽32.26米,型深(吃水)15.70米,航速17级。[9]校训忠信笃敬??《论语》
阳光照耀着校园
上海海事大学浪花拍打着心田为了振兴中华海运我们同窗在今天志在大海重任在肩团结奋进勇敢矫健东风扬起求知的风帆灯塔指引攻关的航线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展翅的海燕同学们快拉响远征的汽笛让理想的航船破浪向前!向前!向前!向前!!上海海事大学:http://www.shmtu.edu.cn/海燕网:http://www.smuzone.com/上海中考信息
上海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