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山东省 >>济南市 >>长清区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
电话 :
地址 :
中考网 : 山东省 | 济南市 | 长清区
高考网 : 山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山东女子学院已有58年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开始举办高等学历教育,1987年升格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1995年随总院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
  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逐步过渡到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全省妇女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
  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大、办学理念先进的女子院校,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和省教育厅的表彰。
  目前师资力量雄厚院系设置齐全。
  

学院简介

山东女子学院

(一)山东妇女干部学校创建时期(1952.5--1961.2)1952年5月,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成立,主要职能是举办妇女干部短期培训班。创业伊始,百业待兴,学校教职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克服重重困难,到1960年6月,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妇女干部2570人。由于国家经济困难,1961年2月学校停办。(二)山东妇女干部学校恢复重建时期(1979.11?1987.12)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进入了恢复重建和进一步发展时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到1987年12月,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各级妇女干部1674人。招收中专班3个,举办大专班4届,共培训大中专学生400余人。(三)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时期(1987.12--1995.8)1987年12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按正厅级建制试办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属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1990年5月,由试办转为正式成人高校即管理干部院校。1994年1月学校迁入土屋路校区。(四)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时期(1995.8--2010.3)1995年8月,学校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转向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兼有成人教育、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多种职能的女子高等院校。2003年9月,长清大学科技园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5年9月,学校整体入驻新校区。2010年3月,学校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女子学院。(五)山东女子学院时期(2010.3?)新起点,新跨越。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5月18日,山东女子学院揭牌庆典大会隆重举行,揭开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工作中,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对外交流、后勤保障、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女子大学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设施概况
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分长清、市中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33.87亩,现有建筑面积24.7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40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5.56平方米。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目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4137.40万元。建立了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具有摄录编和自动录播、综合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9大基础平台;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8个实验(训)中心,共有96个实验(训)室、多媒体教室52个(设8984个座位)、语音室15个(设972个座位)、教学用计算机2804台、154处校外实训基地。在建中的幼儿园将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伴随着学校的蓬勃发展,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以社会科学、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教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工业技术类为主的藏书体系,其中女性书刊资料为我院的特色馆藏。目前,图书馆各类纸质图书81.6万册、中外文期刊1199种,另有电子图书23万册,购置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七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分别有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社会科学Ⅱ辑、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五个专辑,涵盖了1994年至今的全部数据。建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和300座的电子阅览室。

师资力量
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重视高层次教师的引进与培养,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专业结构日趋合理,能够适应本科教学要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34.13%;博士、硕士占52.70%。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分会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中心专家组成员1人,2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聘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项目专家。学院特聘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专家、教授为该院客座教授和荣誉教授。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

院系设置

学校的教学及研究机构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语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旅游学院、社会与法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齐鲁国际培训学院、妇女研究所、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所、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所、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国际商务实习与培训中心、旅游开发与研究中心等。现开设6个普通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以及成人本、专科专业,涵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管理学、工学四大学科门类。

办学特色
山东女子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超越的办学道路,坚持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女性教育的特殊要求相结合,努力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责任意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鲜明的课程与专业特色:在进行课程和专业建设过程中,认真研究女性成才规律、成长环境和就业特点,突出社会需求导向,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积极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幼儿园游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女性学导论》、《社区工作》、《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所设的39个专业各具优势和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  

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注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爱心、真情渗透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学院的“大学生恳谈室”、“大学生成长与心理咨询室”等,受到了同学们的信赖。《中国教育报》曾以"女性人才的摇篮"为题对学院作了专题介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丰富的校园:文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女性潜能的开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心理咨询、学术讲座、宿舍文化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各种平台。不断丰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位,积极营造昂扬向上、民主和谐和富有女校特色的育人环境。  

宽广的就业渠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一书多证”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截止到每年5月底分别为90.82%、91.63%、91.86%,到年底均达到98.70%以上,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办学成果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36项,教育厅等厅级课题3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8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厅级科研奖60项;出版著作教材10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75篇,其中,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0篇,在CSSCI期刊来源发表论文81篇。妇女理论研究是我院的科研特色,于1994年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妇女研究所,下设性别平等理论研究与实践、女性高等教育研究等7个研究基地,目前是全国妇联妇女研究/培训基地、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基地。创办22年的《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是全国三大妇女理论研究刊物之一。2008年,该刊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年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报,“性别平等理论研究”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团结、求实、进取、创新”的校训、“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校风,继承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学院精神,经过58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在山东省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先后获得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和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华女子学院始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成绩显著。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幼儿园游戏”被评为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社区工作”参评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均90%以上,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交流与合作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合作的会计专业(专科)双文凭项目招生。成立于1995年的齐鲁国际培训学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十年级(高中一年级)、澳大利亚南昆大合作的大学预科项目、芬兰蒂古瑞拉中学合作的IB(国际高中)项目以及日本江之川高中项目等。送出留学生仅澳大利亚昆士兰十年级项目就有600余人。2004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留学中介机构??山东好媛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现已获得聘请外籍教师来华任教、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签证咨询服务及接收外国留学生四项合法资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春华秋实,学院培养了近4万各类人才。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大、办学理念先进的女子院校,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和省教育厅的表彰。

领导关怀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原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建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帼英、黄启?,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马忠臣、马仲才,原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全景,原山东省委常委、省妇联主任杨衍银,原副省长张瑞凤,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宋法棠、吴爱英,原全国妇联副主席、山东政协副主席孔令仁及原国家教委计划司司长王显明、成人教育司司长董明传、李英惠等领导同志曾先后到分院检查指导工作.  

特别是原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大姐和原、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大姐和原全国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大姐分别为分院题词:"求解放任重道远,育英才继往开来"、"发展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素质"、“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原山东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也为分院题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合格妇女人才。"这些题词都凝聚了她(他)们对山东分院的殷切期望,也表达了她(他)们对妇女教育事业的支持。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委、计委、财政厅、人事厅、外事办、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多次到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并帮助学院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  

2002年10月,山东女子学院(原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建院50周年。九届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全国妇联名誉主席陈慕华、十届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等题词祝贺。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我院第一任院长杨衍银、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我院第二任院长吴爱英、副省长邵桂芳等领导同志发来了贺信,全国妇联和中华女子学院分别发来了贺信。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原山东省会主任韩喜凯、原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苏毅然、梁步庭、赵志浩、原山东省会主任李振、原省政协主席陆懋曾、原省会副主任董凤基、张瑞凤分别题词祝贺。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  

中华女子学院的领导也多次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对山东分院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党务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作为山东分院主管单位的山东省妇联,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山东女子学院(原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正是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不断茁壮成长起来的。  

2006年8月31日,全国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山东省、济南市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再次亲临我院考察指导。  

2006年11月16日,原全国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佩云来我院视察。  

2008年12月,全国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对学院的发展作了批示。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杨衍银

杨衍银,原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妇联主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现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1988年至1990年兼任学院院长。

吴爱英,原山东省副省长、妇联主席,现任国务院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1990年至1993年兼任学院院长。

赵玉兰,原山东省妇联主席;1993年至1998年,2003年至2006年兼任学院院长。

刘培英,原山东省妇联副主席,1998年至2003年兼任学院院长。

胡升秀,1984.05-1988.11任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1988.11-1995.11任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95.11-2007.02任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2007.02-2010.01任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党委书记。现任山东省政协常委。

现任领导

孙秀丽

党委书记孙秀丽

孙秀丽,女,汉族,1959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7月至1987年2月,在泰山医学院任教;1987年3月至2000年5月,在山东矿业学院工作,曾任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副部长、土木工程系书记;2000年6月,任省妇联副主席;2006年6月,任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院长,2009年12月,任山东女子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分管办公室、干部、统战工作。

从事管理学研究,主持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参与10余项,发表(出版)论文(著作、教材)40余篇(部),曾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教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现兼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妇女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女性人才研究会理事、山东管理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党委副书记、院长范素华

范素华

范素华,女,汉族,1957年2月生,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2月至1983年12月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1984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济南大学(2001年以前在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作,曾任基础部副主任、主任兼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等职,2003年12月,任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6年5月,任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0年1月,任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财务工作。 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大学物理学》、《功能陶瓷》、《材料物理性能》、《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新型功能材料学概论》等多门课程。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等6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研,发表功能材料方面的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教材1部,曾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现兼任山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等。

党委副书记宿建沛

宿建沛,女,汉族,1959年4月生,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7月至2009年8月,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后留校,曾任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学生部(处)长兼团委书记,宣传、统战部部长,党委组织部部长等职。2009年9月,任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0年12月,任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学生、群团工作。先后多次荣获省新长征突击手、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省优秀青年工作者、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山东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从事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及党的建设研究,主持省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校级教研课题的研究,发表(出版)论文(著作、教材)20余篇(部)。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工作研究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全省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淑霞

王淑霞,女,汉族,1963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学位,教授。1981年9月,山东大学中文系攻读学士;1985年9月,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4月至2001年6月,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秘书系工作,曾任副书记、副主任,书记、主任等职;2001年6月,任副院长、党委委员。分管教学、招生就业、网络中心、中外合作办学。 从事现代汉语研究,担任《现代汉语》、《言语交际》、《普通话训练》、《档案管理》等教学工作。先后发表《荣成方言“X儿X儿”结构的形容词》、《荣成方言次浊平声字的演变》、《文登荣成方言的几个语音问题》等论文十几篇,著作有《荣成方言志》、《龙口市志方言志》、《定陶方言志》,参编《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等,《现代人才资源开发》2003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党委委员、副院长宋兆静

宋兆静,女,汉族,1955年8月生,山东招远人,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学历,副教授。1972年10月至1976年10月在山东济宁纺织器材厂子弟学校任教;1976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8月至1981年2月在山东济宁高级技工学校任教;1981年2月调入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任教并担任行政工作,曾任业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专业课教学处副处长、第二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教务处处长、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等职。2004年6月,任副院长、党委委员。分管资产、继续教育、图书馆。

山东女子学院曾讲授《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中国妇女运动史》、《妇女地位与发展》、《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妇女理论研究,发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确立》、《性别意识研究综述》、《女性高等教育的美学思考》、《当代女大学生成长问题分析》等论文近20篇;主编、参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概要》、《女干部培训教程》等著作7部。现兼任山东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副院长赵胜村

赵胜村,男,汉族,山东商河人,1969年2月生,无党派,法律硕士。1987年9月,山东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学习;1994年4月,任商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员;1997年4月,任商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1月,任商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清华大学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2003年1月,任商河县副县长;2009年9月,任山东女子学院副院长。分管后勤、经营及基建工作。

纪委书记汪琦

汪琦,女,汉族,1956年9月生,北京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1982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11年6月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法学理论研究生学历。1982年7月起在本校工作,曾任社会工作系副书记、副主任,法律系副书记、书记,中文系书记、主任,文化艺术学院书记、院长,学校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等职。2010年12月,任山东女子学院纪委书记。分管纪委(监察)、宣传、校友工作。

党委委员、副院长贺兴利

贺兴利,男,汉族,1963年3月生,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学位,教授。1981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1985年7月至1988年9月,在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期间担任山东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理事兼秘书;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1991年7月起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工作,曾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教务科科长、副处长、处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院长助理、组织宣传(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2010年11月,任学校副院长,12月,任学校党委委员。分管科研、学报、审计及安全保卫工作。曾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 产 党员、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副厅级调研员林玉贵

林玉贵,男,汉族,1952年2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大学学历。1969年2月至198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五二九七零部队战士、干部;1981年12月至1991年11月,在济南国棉四厂工作,曾任工会副主席、宣传部部长、副厂长;1991年11月,任济南第二印染厂党委书记;1995年6月起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工作,曾任经营管理处处长、总务处处长、财务处处长、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2001年6月,任党委委员;2001年11月,任院长助理;2004年7月,任副院长;2010年11月,任调研员(原职级不变)。

管理机构
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教务处(语委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机关

人事处(退休工作办公室) 

财务处

纪委办公室、监察室 

保卫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 

基建处

党委组织部、党校 

招生就业处

后勤管理处 

校办产业处

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室、妇女研究所 

科研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团委

党委宣传(统战)部 

审计处

工会、妇女工作委员会

直属单位

网络中心 

学报编辑部

齐鲁国际培训学院、山东好媛出国留学服务中心 

图书馆

继续教育学院

文化传统

校训

校徽坤德含弘,至善尚美释义:坤德含弘,出自《易经》“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德,女性如大地之博、承载万物,崇尚美德、宽厚谦和。含弘,无所不有的包容和仁爱精神。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追求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尚美,崇尚秀外慧中之美,营造洋溢道德美、人文美的女院文化。八字校训含义深远、意蕴无穷,体现女院人所崇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操,博大的襟怀气魄,宏伟的境界追求,丰厚的文化底蕴。

校徽

校徽释义:正圆形,以深红色为主体基调,外环有中英文校名,线条流畅,认读性强。内环以古朴的汉字“女”为基础,幻化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图案,简洁明快又充满动感,能够体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现代女性精神,展现女子学院拼搏崛起、腾飞发展的美好前景。标志整体稳重大气、寓意深刻、特点鲜明。

校歌

山东女子学院之歌

校风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教风

严谨治学言传身教

学风

勤学慎思求真敏行

学院精神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
文化传统

校训

校徽坤德含弘,至善尚美释义:坤德含弘,出自《易经》“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德,女性如大地之博、承载万物,崇尚美德、宽厚谦和。含弘,无所不有的包容和仁爱精神。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追求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尚美,崇尚秀外慧中之美,营造洋溢道德美、人文美的女院文化。八字校训含义深远、意蕴无穷,体现女院人所崇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操,博大的襟怀气魄,宏伟的境界追求,丰厚的文化底蕴。

校徽

校徽释义:正圆形,以深红色为主体基调,外环有中英文校名,线条流畅,认读性强。内环以古朴的汉字“女”为基础,幻化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图案,简洁明快又充满动感,能够体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现代女性精神,展现女子学院拼搏崛起、腾飞发展的美好前景。标志整体稳重大气、寓意深刻、特点鲜明。

校歌

山东女子学院之歌

校风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教风

严谨治学言传身教

学风

勤学慎思求真敏行

学院精神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

济南中考信息

济南学校大全

山东轻工业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济南华文教育

山东济南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艺术设计学校

济南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警察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