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范学院
电话 : (0874)8998692
地址 :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江大道
学校简介 : 曲靖师范学院地处我国第三大河珠江的发源地、云南省第二多数会、爨文明的故里、“天下十佳宜居都会”——曲靖市。
黉舍是滇西南地区独一一所浅显本科高校,是云南省硕士学位授予扶植黉舍,是云南省和曲靖市优先支撑生长的省属高校之一。
2007年6月,以“杰出”的成绩经由过程了教诲部本科讲授事情程度评价。
黉舍弘扬“苦乐畅通领悟育英才,百年树人铸精魂”的曲师精力,对峙“育人是办学第一任务,讲授是西席第一本分,西席是办学第一资本,生长是办学第一要务”的办学理念,践行“刚毅刚烈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构成了“民主调和,求是创新”的校风,为处所经济和社会生长培养各种初级利用人才4万余人,享有“千里珠江,泉源起航;花匠摇篮,桃李芳香”的佳誉,已生长成为滇西南地区教诲生长的龙头、合格师资培养的首要基地、先进文明扶植的首要窗口。
黉舍现有校本部、古城和环东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267亩。
校舍面积20.9万平方米;藏书楼馆藏文献总量达108万册(种);牢固资产总值4.27亿元,此中讲授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16万元。
2004年9月建成的充满浓烈当代大学气味的校本部,建有适应当代讲授需求的综合讲授楼、理学尝试大楼、当代信息技术中间、高标准藏书楼、门生会堂、活动场馆、高尔夫练习场、多媒体课堂等服从完整的教诲讲授设施,建有服从齐备的校园信息收集体系,收集终端进门生公寓。
校本部占地1158亩,环境美好,绿化面积占51%。
黉舍设有16个讲授单位,4个教辅机构,7个研讨机构,3个省级尝试讲授树模中间,2个省级合格尝试室,2个省级重点扶植学科;设有31个整日制本科专业,13个高职高专专业,28个成人教诲专业。
专业触及经济学、法学、教诲学、文学、汗青学、理学、工学、办理学8大学科门类。
面向天下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整日制在校生一万余人,另有函授、电大、收集教诲在籍门生一万余人。
黉舍现有退职教职员工758人,此中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西席213人,博士、硕士学位(含在读)西席2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享用国务院特别补助专家6人,天下优良西席1人,享用云南省当局特别补助、云南省凸起进献专业技术人才专家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讲授科研带头人3人,云南省高校“讲授名师”2人,云南省优良西席3人,校级学术学科带头人10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0人,校级讲授名师10人,长年聘请校外兼职传授56人,外籍西席7人。
开端构成了一支合适本科讲授要求,具有较高思惟停业本质的西席步队。
黉舍重视对门生创新精力、实际才气才气纵横和失业合作力的培养。
门生在天下大门生数学建模比赛、“应战杯”天下大门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天下师范院校门生说话笔墨根基功大赛等各种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60余项。
大门生“三下乡”活动,持续7年遭到团中心、团省委表扬。
2004年至2008年,毕业生持续五年以93%以上的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遭到省教诲厅的表扬。
黉舍高度正视教诲讲授研讨和学术研讨。
2000年以来,共承担各种科研项目400余项,此中独立掌管国度社会迷信基金帮助项目4项,独立掌管和结合承担国度天然迷信基金项目2项,独立掌管教诲部或云南省各种项目160余项;出版专著、课本及艺术作品集和参编课本133部,颁发论文2500余篇;建成省级佳构课程5门,承担教诲部讲授鼎新项目3项,省级讲授鼎新项目27项;获得省级讲授服从奖6项,云南省各种科研优良服从奖21项,省部级以上各种教诲讲授奖105项。
黉舍主动展开国际交换与合作。
与英国外洋志愿办事社(VSO)、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社区大学、美国职业高尔夫学院、泰国北柳皇家师范大学等黉舍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爱干系;遴派西席和门生共82人(次),分批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粹习和拜候;遴派西席2人,赴西北亚地区展开说话讲授、培训,培养西北亚地区说话利用型人才。
选聘英国、荷兰、爱尔兰、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外洋籍西席48人(次)到校担负讲授任务;全面推动留门生招生事情,招收留门生10人。
在新的汗青生长阶段,黉舍环绕曲靖市委、市当局做出的“在2015年把曲靖师范学院建成以师范和工科为主的综合性曲靖大学”的计谋决定计划,建立了“强本、申硕、建立综合大学”的妥协目标。
瞻望将来,黉舍将以科门生长观统领奇迹生长全局,走内涵生长之路,着力进步办学质量和程度,力图在专业覆盖、特性学科、国际化程度、地区社会影响力、进献率诸方面构成上风,尽力建立综合大学,并终究把黉舍办成上风较着、特性光鲜的利用型多科性大学,完成“进入西部同类高校先停止列”的生长目标。
学校概况
全景图曲靖师范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本科院校,于2000年10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学院占地面积为1276亩(合85公顷),校舍建筑面积为2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40797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8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0.38万元/人,图书65万册,并建有校园信息网络。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员工571人,其中专任教师362人,教师中有正高19人,副高126人,中职190人,现有博士15人,硕士10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3人。学院2005年面向22个省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977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2015人。曲靖师范学院规划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0人,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13000人。曲靖师范学院具有百年的师范办学传统,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开办的“师范传习所”,位于我国第三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曲靖市。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滇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是云南省优先支持发展的省属高校之一。 曲靖师范学院践行“刚正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民主和谐,求是创新”的校风,到2006年,培养各类专科毕业生2万余人,各类本科生2212人。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63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在读博士14人)、硕士学位教师173人(在读硕士22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40.50%。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3人,云南省优秀教师3人,长年聘任校外兼职教授37人,外籍教师5人。“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研项目351项。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项,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项,云南省各类项目126项。全校出版专著、教材及艺术作品集67部,参编教材56部,发表论文2240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56篇,国内核心期刊载文116篇,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 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与文艺评论奖3项。2000年以来, 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30门。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7项,设立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奖105项。 学校与英国、美国、泰国等国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选派教师和学生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和访问;全面推进留学生招生工作,并积极开展东南亚地区语言教学、培训,培养东南亚地区语言应用型人才。 从“师范传习所”到师专、从专科学校到本科院校,百年师范教育,曲靖师范学院现正发展成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文理兼容、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大学,成为滇东北地区教育发展的龙头、合格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先进文化建设的窗口。
校史沿革
校园风景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7年开办的“师范传习所”,1912年设置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56年更名为曲靖师范学校,1977年招收昆明师范学院曲靖普通(本科)班,1978年成立曲靖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建立曲靖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曲靖师范学院。2002年2月,云南省教育厅、省外事办公室、省公安厅批复,同意曲靖师范学院招收外国留学生。2003年1月1日,学校举行新校区开工典礼。2004年5月,云南省学位评审专家组对曲靖师院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专业进行了全面评审通过,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6月,学校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12月21日,中共曲靖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上,曲靖市市委书记赵立雄提出:“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曲靖师范学院向以师范和工科为重点的综合型大学方向发展,力争2015年建成综合型曲靖大学。”2008年11月21日,“曲靖综合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2010年,学校成为云南省优质生源高校。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校园风景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员工931人,其中专任教师677人,正高职称教师81人,副高职称教师23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专兼职教师的45%,博士、硕士学位(含在读)教师546人,硕博教师占专兼职教师79%以上,37位教师受聘担任上海师大、云大和云师大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专家1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长年聘任校外兼职教授150人,外籍教师9人。
院系设置
曲靖师范学院教学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曲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国际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专业设置
现有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7大学科门类;全日制专业设置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思想政治教育、财务会计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体育学、社会体育、美术学、艺术设计等2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设置工艺美术、舞蹈表演两个专业。成人教育函大、夜大、电大设置有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电算化会计、网络工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会计学、园艺学、工商管理学、行政管理、小学教育等30多个本专科专业。我院"文艺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备选学科,"文艺学"、"区域经济学"、"物理化学"为我院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凝聚态物理学"为院级重点建设备选学科。成立了"珠江上游经济发展研究所"、"滇东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计算化学与理论研究所"和"文学艺术研究所"。
学科建设
校园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共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3个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学),2个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数学),2个已挂牌二类重点学科(物理化学、文艺学)。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截至2014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9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双语课程(有机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示范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特色专业级别 | 年度 | 专业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国家级2009汉语言文学人文学院张永刚省级2009思想政治教育政法学院赵庆鸣2010物理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桂琴201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刘俊
省级精品课程年度 | 课程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年度 | 课程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2006文学概论人文学院张永刚2009中学应用教育学教师教育学院李建新2007有机化学化学化工学院汪 帆2010常微分方程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刘俊2007中国古代文学人文学院蔡燕2011儿童文学教师教育学院周均东2008政治经济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巴春生2013泰语听力外国语学院李彬芳2008 结构化学化学化工学院孙成科
省级教学团队年度 | 团队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年度 | 团队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20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燕2010 化学教学团队化学化工学院汪帆2012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刘俊2011 经济学教学团队经济与管理学院荀关玉2009 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人文学院张永刚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示范区年度 | 试验区名称目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2009云南省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师教育学院丁晓东2011云南省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教师教育学院丁晓东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 | 示范中心名称目名称 | 所属教学单位 | 负责人 | 2006普通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张忠玉2007大学体育教育示范中心体育学院吕金江2008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学院汪帆学生成绩活动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等各类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700余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团中央、团省委表彰。2004年至2013年,毕业生连续十年以93%以上的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学校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育英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惯例,2011至2013年,学校推荐学生参加省级作品竞赛获奖40件,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奖2件,使我校成为云南州市高校中唯一连续四届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高校。
对外交流学校成立了“云南省出国留学预备学院曲靖分院”,启动了与泰国东方大学、美国宾州曼斯菲尔德大学、新西兰商学院和林肯大学联合招收“1+3”、“1+2+1”等多种出国留学人才培养项目;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老挝、泰国、印度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3所高校和教育管理集团,以及教育服务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教师互访、师生交流、学生留学和学生海外带薪实习等项目,稳步、高校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0年-2014年3月,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90余项,其中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7项,独立主持和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独立主持教育部等各类项目26项,省级各类项目129项,省教育厅各类项目254项,曲靖市各类项目15项,校级各类项目501项,横向课题27项;出版专著、编著、艺术作品集和主编教材180余部,发表论文6100余篇;获得省各类优秀成果奖48项,省部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奖105项,曲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5项,曲靖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24项。2011-2013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项目1018项,新增各级各类项目立项2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级项目46项,省院省校合作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项,教育厅项目74项,横向项目16项,学校新增项目研究经费2004万元,至2014年1月,在研科研经费数已达3106万元。2012年“云南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获得云南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实现了省级社科重大招标课题的零突破。发表论文总数及核心期刊论文、SCI、EI、ISTP三大检索、授权专利数、成果评奖等,与过去相比,均有大幅增长。教师以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130余篇,出版著作和主编教材66部,SCI论文84篇,EI论文56篇,ISTP论文42篇;获得专利授权11项;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云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曲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7项,曲靖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15项。共结项课题13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6项,国家自科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20项,市厅级109项。 科研条件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建有2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与低维材料重点实验室、煤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珠江上游经济发展研究所、滇东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计算化学与理论研究所、文学艺术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云南城市文化研究所、水彩画艺术研究所、版画艺术研究所、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所、双语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云贵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构[20],在建研究院所有31个。建有现代信息技术中心、体育实训教学中心、艺术实践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4个实验中心和化学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财务会计等基础实验室 。 学术交流
2011-2013年,校院两级共举办学术讲座356场,其中邀请校外专家主讲207余场。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08篇。举办承办各级学术会议32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不断扩大,与国家、省、市共建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了省院省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与师宗一中等地方中小学开展了多项形式多样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文化传统
校标
风景学校的校标为圆形,外圈为校名“曲靖师范学院”中英文,中文为爨体,体现了爨文化的特征。内圈圆内变形三角寓意为曲靖师范学院为过去曲靖师专、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合并升格组建而成;变形三角又为汉字“人”的变形,体现了“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思想,寓意“精业乐教,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变形三角又意为山峰,寓意刚正、向上和不断攀登之意,和浪花代表的珠江水结合,刚柔相济,体现了“刚正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精神;数字“2000”标示学校2000年诞生。爨体校名、变形三角、数字“2000”的红色象征红土地,浪花的蓝色代表珠江水,象征深邃和深远。 校歌
千里珠江,源远流长。我爱这爨乡沃土,翰墨飘香。刚正博爱,胸怀远大理想;睿智笃行,书写青春诗行。啊!曲靖师院,多彩的人生舞台,快乐的求知殿堂。千里珠江,源头起航。你看这人才摇篮,桃李芬芳。民主和谐,沐浴幸福阳光;求是创新,铸就灿烂辉煌。啊!曲靖师院,美好的精神家园,永远的心灵故乡。 校训
“刚正博爱,睿智笃行”“刚正”,“刚”是刚健、刚毅;“正”是正直、中正。语出《易经?乾》:“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意为刚劲强健而中正不偏。“博爱”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和“兼爱”的思想。《论语?颜渊》:仁者“爱人”。《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天下兼相爱则治……”。韩愈“博爱之谓仁,性而宜之谓之义”。博爱就是一视同仁。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刚正”是学校百年师范办学历史的写照,体现了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追求卓越、顶天立地、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是师生做事、为人的基本精神追求,是广大师生为学、为事、为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博爱”是教育的本质,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教育目标和师范教育的本质,“博爱”倡导校园内干群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友爱的关系,包含了爱自己、爱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大自然的丰富内涵。“睿智”,“睿”意为通达、看得深远,“睿智”表示“英明有远见”。“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在求学向善的过程中要博学审问,还要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尽力践行。表达了学校师生追求真知服务社会与人民的远见卓识,体现学校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善于谋划长远发展。“笃行”是治学、为人的最后阶段,要努力实践,将所学最终落实,做到知行合一,蕴含着责任意识,艰苦奋斗,全力以赴去实现愿景的自觉行为,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最高追求。 校风
“民主和谐求是创新”“民主”源自《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朴素民本思想。“民主”也是著名的“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和谐”源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中庸》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民主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治校理念,和谐是学校师师、师生、生生之间良好关系和治学氛围的反映。“民主”反映了做法、反映了学校治校方略,“和谐”是民主之下的结果,也体现了校训“博爱”的精神,二者一脉相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求是”源出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概括了学校师生办事求学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求索真相,揭示规律并把握规律的良好风尚。“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概括了高校科学研究的特质,倡导全校师生都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刻苦学习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不断创造新的知识。高校是先进文化产生的重要源头和传播的主要阵地,“求是”强调了惟实的态度,“创新”强调了科学的方法。 教风
“精业乐教立德树人”“精业”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教师耕耘事业的能力,教师教书育人必须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具有深厚的内功,要精通教学,要不断追求卓越、完美的教书育人技艺。“乐教”。源自《论语?述而》:“诲人不倦”。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有教无类”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倡导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事业来做的良好心态,体现了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人生追求。“立德”语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教师要注重修养,不仅要修个人之身,养个人之德,还要身在学校,心怀天下,要做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才能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强调“树人”是教师的天然职责,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这是我校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坚持育人为本风范的概括。 学风
“勤学善思励志力行”“勤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旨在倡导严谨治学、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风气,做到“海纳百川”。“善思”中“善”字是擅长、长于的意思,“善思”即善于思考或擅长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勤学善思”强调勤学与认真思考结合,提倡做学习的有心人。“励志”就是要志存高远,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坚定的意志。“力行”源自《中庸》“力行近乎仁”。杨雄《法言.修身》“君子强学而力行”。要求为学者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努力去做,与校训呼应,强调注重实践,学生要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校旗
1、学校校旗分为校内升旗使用和校外活动使用两种,白色旗面。2、校内升旗使用的校旗旗面中心位置为彩色校标,寓意学校是圣洁高雅而充满活力的求知殿堂。3、校外活动使用的校旗由纯白旗面、校标、中英文组合的校名组成。左上角为彩色校标,中间为红色中英文校名,其中,中文字体为爨体字,为红色。4、校旗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例为3:2,旗面尺寸为240cm×160cm,同时,也可根据需要比例缩放。5、各二级学院院旗和各学生社团在校内外重大活动或进行对外宣传时,要规范使用校旗。6、各二级学院院旗和各学生社团团旗可参照校旗制定,旗面颜色可更改,校标位置不变,把“曲靖师范学院”中英文校名的位置标各学院和各学生社团名称。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施洪甲校长:李国疆党委副书记:李国疆、杨思娅、王志刚副校长:段德友、李莉、孙成科、浦虹
杰出校友
学校的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徐文烈将军、《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桂涛声、抗日名将王甲本;“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援藏教育先进个人”、党的十八大代表胡艳,“云南省教育风云人物”和“云南省百优校长”郭跨存,200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援教教师”和“2009年度云南教育风云人物”梁春林等大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