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山东省 >>青岛市 >>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电话 :
地址 :
中考网 : 山东省 | 青岛市 |
高考网 : 山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为原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被誉为我国橡胶界的“黄埔军校”,是国内最早开设橡胶专业的学校。
  近几年,学校获得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百余项,省、部、市级课题196项,企业横向课题240项;十余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
  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山东省“九五”企业技术进步先进单位,创造了被社会广为赞誉的“科技大学现象”。
  学校有崂山、四方、高密、济南、中德(在建)五个校区,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校舍面积9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20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
  青岛科技大学是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其中以高分子学科为优势特色,拥有教育部橡塑重点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橡胶行业一半以上的总工及技术骨干均为该校毕业生,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简介

基本简介

崂山校区学校名称:青岛科技大学英文全称:Qingdao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崂山校区:青岛市松岭路99号邮编:266061(占地2000亩)四方校区:青岛市郑州路53号邮编:266042(占地553.7亩)高密校区: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邮编:261500(占地800亩)济南校区: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邮编:250014(占地40多亩)[1] 中德校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 邮编:266000(在建)[2]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0年,学校有崂山、四方、高密、济南、中德(在建)五个校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5个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0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中心;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校训校风校训:明德、笃学、弘毅、拓新校风: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科大精神: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橡胶品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办学宗旨:立人传知、求新惠众

学院杂志

为贯彻落实校党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首届“廉政文化建设月”活动,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青岛科技大学纪委主办的《清风苑》电子杂志如期与师生见面了。《清风苑》的创办,使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多了一块理论学习的园地、信息交流的平台、问题探讨的天地。为广泛开展学校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促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学校纪检监察室特地采用了iebook超级精灵电子杂志制作软件制作了《清风苑》电子杂志,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青岛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学校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学校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1年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学校现有崂山、四方、高密三个校区,校舍面积7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16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办学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60人,教授、副教授740人,其中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9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达1042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430人。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设有63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理、工、文、经、管、医、法、艺等8个门类;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2个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9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中心;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12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2011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行开放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同德、韩、美、加、俄、法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高校开展合作,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学校与德国朗盛、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建研发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等不同层次人才,逐步完善了国际化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教育特色。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国际化公司的就业比例逐年提高,部分专业国际就业率达到50%以上。在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三洋、阿尔卑斯、创绩等跨国公司都可以看到学校毕业生的身影。

青岛科技大学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先后获得1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29位(并列),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并列);在“2010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59位(并列),驻鲁高校第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三个,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学校在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积极探索被社会广泛赞誉为“青岛科技大学现象”。作为省属高校唯一的代表,学校于2009年、2011年连续两次在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在2011年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同志高度评价“科大模式”。

在6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和“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锻造出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建校60余年来,学校为中国橡胶行业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精英,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2011年首次公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学校列驻鲁高校第4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软件工程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强化建设)化工过程机械(强化建设)材料物理与化学(强化建设)应用化学(强化建设)机械设计及理论分析化学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企业管理和文化研究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化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山东省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集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塑料高性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多相流体反应与分离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教育厅)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实验室(强化建设)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强化建设)热能工程实验室纳米材料工程技术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实验室塑料高性能化技术实验室清洁化工过程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发改委)聚合物加工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化工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塑料高性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资源化学利用研究开发中心山东省石油化工行业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中心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工业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新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热物理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字化橡胶轮胎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隶属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作研究中心、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朗盛青岛高性能橡胶研究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美国ADI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美国阿尔法(Alpha)橡胶测试示范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德国SAPERP联合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三菱电机工业自动化(FA)实验室企业研究中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聚氨酯产品开发中心
师资力量
青岛科技大学两院院士雷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宋湛谦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兼职教授蔡鹤皋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兼职教授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陈洪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兼职教授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兼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张书圣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永岩山东泰山学者郭庆杰教授、杨卫民教授、侯万国教授、张宝泉教授、张建明教授、董立峰教授、李速明教授、于伟泳教授、闫业海教授、段咏欣教授德国洪堡学者闫业海教授、张建明教授、段咏欣教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构建具有国际化意识大机械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化分析创新团队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
历史沿革
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1952年上海市东南药科职业学校和广澄药科职业学校收归轻工业部接办,两校合并成立轻工业部医药工业学校,年底,校名改为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1958年青岛第二橡胶厂厂办青岛橡胶工业学院创建(合署)。青岛工艺美术学校1962年青岛美术专科学校创建。1963年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改建青岛市美术学校。1981年青岛市美术学校更名青岛工艺美术学校。青岛科技大学形成1950年9月工业部轻工管理局正式接办前私立文会中学,改名为轻工业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2年4月将工业部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改名为沈阳轻工业技术学校。1952年8月沈阳轻工业技术学校改名为沈阳轻工业学校。1954年6月沈阳轻工业学校(纤维造纸工业专业)并入天津造纸工业学校,更名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国家轻工业部部属)。1955年9月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并入沈阳橡胶工业学校。1956年上半年沈阳橡胶工业学校由轻工业部部属调整为化学工业部部属。山东化工学院1956年7月迁至青岛,改名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国家化学工业部部属)。1958年9月2日在青岛橡胶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化工学院。1961年7月青岛第二橡胶厂厂办青岛橡胶工业学校(橡胶工艺和橡胶机械专业)并入山东化工学院。1962年4月18日山东化工学院改隶属于化学工业部。1965年7月化工部计划将山东化工学院内迁,原附属中专部仍留原址单独建制,复办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67年山东化工学院改隶属山东省领导。1968年4月山东化工学院和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合并,定名为山东化工学院。1970年10月山东化工学院改建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1971年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升格山东化工学院。1979年5月山东化工学院改隶属化学工业部。1980年4月橡胶工艺专业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名。青岛化工学院1984年9月山东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赵朴初题)。1998年由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划转山东省领导。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3年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邵华泽题)。2011年,青岛科技大学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7年3月17日,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揭牌暨绿色化工高峰论坛在济南燕子山庄举行,标志着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正式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这是山东省科教融合的成功范例,也是青岛科技大学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以来的首个标志性成果。谢克昌与刘兴云为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揭牌,巩守柳与马连湘为青岛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揭牌。2017年3月28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开工建设,成为青岛科技大学继四方、崂山、高密、济南校区后的第五个校区,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三地五校区办学格局正式形成。
现任领导
弘毅楼高青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并分管党委办公室、教代会、工会、组织、党校和学报(社科版)等方面的工作;马连湘校长(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并分管校长办公室、人事、财务、国有资产、发展规划、档案和学报(自然版)方面的工作;王瑞芳副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宣传、统战和校报方面的工作;王文哲副校长分管高密校区、产业(包括研究所所办产业)、教职工住宅建设方面的工作,协助马连湘校长做好财务方面的工作;韩兆会副书记分管后勤、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和离退休方面的工作;罗公利副校长分管学生、武装、共青团、人文社科建设和校友会方面的工作,协助高青书记做好工会、妇委会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李庆领副校长分管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审计方面的工作;刘光烨副校长分管科研、图书情报、高职和成教方面的工作,协助马连湘校长做好重点学科(实验室)方面的工作;张淑华副校长分管教学、招生和体育方面的工作;韦殿华副校长分管基本建设和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等18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现有7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依托中心;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学校2007年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方校区

化工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成教学院高职学院

崂山校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

传播与动漫学院

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中德科技学院

国际合作学院(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学术成就
科研成果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百余项,省、部、市级课题196项,企业横向课题240项;十余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在有关机构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2007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1979-2006中国高校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励情况”三项排名中,我校分别列全国高校第39位、第27位和第22位;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度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258篇,排名第58位;被工程索引(EI)收录137篇,排名第76位。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山东省“九五”企业技术进步先进单位,创造了被社会广为赞誉的“科技大学现象”。博士、硕士一览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 数学 化学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统计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12个)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 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学 音乐学 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舞蹈学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青岛科技大学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海洋化学 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安全技术及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 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药物化学 药剂学 会计学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情报学
知名校友
在目前全国的橡胶企业中,70%以上的橡胶企业的老总、总工均系该校毕业生。以及在母校科大任教的大量优秀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导。以下暂未列出。排名不分先后

党政军届

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前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副国级王忠禹国务院办公厅、前朱?基总理办公室主任副部级李炳军前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副部级王重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助理、少将正军级孙承军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少将正军级王福通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副总裁兼司库华敬东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刘玉岐原化工部橡胶司副司长陈好智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李宁宁新疆建设厅党组书记徐国华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魏青松原山东省化工厅副厅长陈继协威海市监察局原局长徐怀堂山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张四同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专职监事翟金勇东营市会党组书记周燕明潍坊市政协副主席、总工会主席满郭强青岛市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刘世光威海市政协副主席李淑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巡视员于建樵

企业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部级王天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前中联橡胶(集团)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鞠洪振中国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傅向升著名的辐射加工专家、现任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劳伦斯奖”首位华人得主王传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志全双星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汪海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专家兼总经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丁建生首届“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中国十大科技英才”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景新海山东省工商联合会副主席、软控集团董事长袁仲雪ITAT集团董事长李伟上海裕浩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裕平瑞士欧瑞康集团公司中国区总裁王军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一祥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单国玲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11年毕升奖获得者滕方迁万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建奎亚星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希波锦湖轮胎中方总经理黄国忠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并兼任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明无锡市贝尔特胶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国有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光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公司副总经理申向阳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赵培录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经理吕亮功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副经理、夏季祥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水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副经理、副书记赵德元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绍光中国石化福建石油公司政工办主任郑季骅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厂长王红晨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邹忠厚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殿禄兰陵集团总经理张兴华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浩半岛都市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兰州航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雅克尔商务网总裁徐春元中国化工新材料公司党委书记徐维欣山东民生煤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李长珍银川佳通轮胎公司副总经理韩平安桂林橡胶机械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傅任平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代铭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德清山东百圣源集团总裁许伟才兖矿国泰化工公司副总经理孙永奎云南省印刷物资公司总经理胡沙娃济宁阳光煤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景宏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许振英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继文四川亚西橡塑机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胡泽跃桂林翔宇橡胶机械开发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力扬四川天华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枫

教育科研界

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庆芳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农化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台震林神舟飞船配套组件产品设计师、辽宁省优秀专家顾洗心神七宇航员舱外航天服橡胶系列产品主设计师 常大勇加拿大石油公司总工程师冯恩波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规划设计院院长王春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亚利桑那大学复杂系统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和中美高等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IFAC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委员会主席、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王飞跃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宝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俞志明中国橡胶协会会长范仁德吉林化工学院院长高维平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原化工部行业指导司协会管理处处长、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监梁建敏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牟善军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展江宏沈阳三橡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董秀琴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张代林临沂大学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临沂市联合生物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吕庆淮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海泉广州橡胶行业协会秘书长崔彦章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会长刘言潍坊学院院长王守伦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基础研究部主任、国家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履约研究室主任和全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化工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张明森原中国造纸学会机械浆及新闻纸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造纸学会理事长,吉林省轻工质量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吉林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丁福山东省化工协会副会长王家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授、主任医师姜学连全国橡胶塑料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高级顾问朱大为山东省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立江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秘书长陈明海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广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哈尔滨分会副会长 李纬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先满

【文化艺术界】

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主席叶兆信河北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省少儿书画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化厅当代书画院副院长张成中国书画研究院青岛创作中心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岛国画院副院长郑惠民菏泽市美术馆副馆长、菏泽市少儿书画院副院长吴林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济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济宁市群众艺术馆书记张涛著名砂画创始人和砂画艺术专利获得者、天一圆书画院院长周清中国著名现代抽象水墨画家、一级美术师东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水墨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房新泉山东省优秀律师山东天和人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清远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美术师、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花鸟画研究院院长、青岛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世骏资深企管顾问、实战型培训专家、上海派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栗序德衡律师集团事务所证券法部主任曹钧山东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封思孝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德娜青岛出版社美编室主任王鸿翔中国抽象艺术家、中国抽象艺术联盟副主席鹿林山东淄博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李伟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忠义著名画家、北京霍金科技有限公司艺术顾问慕安亮鹊华书画院院长何振峰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制砚石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希斌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美术科副主任冯滨作词、作曲、演唱、混缩等一手包办的全能型歌手 徐良
国际交流

学校在近60载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形成了“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优良校风,凝练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已成为青岛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学校同德、韩、美、加、俄、校合作,在博士、硕士到本专科不同层次、理工经管文多学科上进行了国际合作教育,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学校积极开展与国际化公司(如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等)的合作,设立研究基金、共建窗口实验室、“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等。

收费标准
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审批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学费标准具体如下:文、经、管、法类专业:3400元/生/年;理工类专业:3600元/生/年;艺术类专业:6000元/生/年;外语类专业:4800元/生/年;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办学)本科专业:28000元/生/年;中外合作办学(中韩合作办学)本科专业:22000元/生/年(暂定);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办学)本科专业:18000元/生/年(暂定);中外合作办学(中韩、中法合作办学)专科专业:18000元/生/年;中外合作办学(中加合作办学)专科专业:14000元/生/年;软件工程专业:9600元/生/年(暂定);网联网工程专业:9600元/生/年(暂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外包方向):9600元/生/年(暂定)。根据有关规定,经上级批准的部分热门专业的学费标准在上述基础上将上浮10%。收费标准如有变化,学校将按照山东省物价局新标准执行。退学学费规定:执行鲁政办发[2008]65号文件规定: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学习时间按每年10个月计算。

青岛中考信息

青岛学校大全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青岛学习中心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市科技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市海军潜艇学院

青岛市冶金矿山职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社区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青岛市军政人文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滨海学院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