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学院
电话 :
地址 : 内蒙古医学院校区
学校简介 : 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简介内蒙古医学院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医药院校。
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民族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 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两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845.12亩,总建筑面积31.90万平方米。
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64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28.10万元,学校图书馆各类图书文献86万册(种)。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学部、鄂尔多斯分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5所附属医院(3所为直属附属医院、2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区内外设有24所临床教学医院和46个其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办单位,2005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
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学、中医学、蒙医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本科专业。
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五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
本科专业中,蒙医学、蒙药学和中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0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2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261人。
其中,本科生9067人、研究生1057人、成人及高职生5055人、留学生82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有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组织胚胎与人体解剖学、内科学(血液)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中蒙药实验室、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人体组织胚胎学实验室、蒙医疗术学实验室、医学生物工程学实验室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教学实验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
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目前已经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形成了坚强的合力。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74人。
其中,教授169人,副教授235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人员161人,硕士学位人员3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67.9%。
有硕士生导师36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4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
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85名。
学校有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
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
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着内蒙古医学院美好的明天!校址:内蒙古医学院校区 - (0471)6935749 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学院南校区 - (0471)6653014 通道北街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学校概况
办学历程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1]
学校简介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学校风光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着内蒙古医科大学美好的明天!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0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59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363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215.25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37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鄂尔多斯学院、口腔医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54个其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师资
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蒙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医学在一本线招生;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2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28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765人。其中,本科生10535人、专科生2718人、研究生1370人、留学生72人,民族预科生70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5人。其中,教授182人,副教授23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1人,硕士学位人员4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67.95%。有硕士生导师4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1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9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9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杰出人才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6个、自治区草原英才19人,有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教坛新秀6人,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内蒙古医学院时期姓名性别民族任职时间姓名性别民族任职时间张晖女汉1956.9--1966.3义达嘎苏隆男蒙1956.4--1956.11刘璧男汉1966.4--1968.3木 伦男蒙1956.12--1966.3石琳男汉1973.10--1978.11刘 哲男汉1978.12--1983.5刘哲男汉1978.12--1983.5鲍镇美男汉1983.12--1984.9张涵男汉1983.5--1987.5陈 锵男汉1984.9--1987.5斯勤女蒙1987.5--1992.8安志庆男汉1991.4--1995.8吉如木图男蒙1992.8--1998.5王延彬男汉1995.8--2000.3陈羽女蒙1998.5--2000.2.20杨成旺男汉2000.3--2003.3王延彬男汉2000.3.28--2003.12毕力夫男蒙2003.6--2008.3王耀新男汉2003.12--2010.09欧阳晓晖男汉2008.8--2011.7内蒙古医科大学时期姓名性别民族任职期间姓名性别民族任职期间
包红亮
男
蒙
2010.09--
杜茂林
男
汉
2010.09--
历史沿革
内蒙古医科大学始建于1956年,中国在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内蒙古医科大学
1958年,学校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
1982年,内蒙高教局批准该校正式成立校级学位评定委员会。
1986年,在教务处内设立研究生科,配备了专职人员,从此研究生教育开始了规范化教育阶段。
1998年,成立了研究生处级建制单位,教务处原研究生科的管理职能划归研究生处,同时撤消研究生科。
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
2001年,学校机构改革,研究生处改制为研究生部并划为业务职能部门。
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04年,成立了研究生学院同时撤消了研究生部,属于二级教学单位。
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4月,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鄂尔多斯学院、口腔医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临床医学院。
学科建设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有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学校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本科专业。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普通外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蒙医脾胃病学
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1个):中医学(蒙医学)
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民族医学(蒙医学)
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本科专业医学17个:蒙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法医学、蒙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蒙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临床医学
理学2个:心理学、生物技术
文学1个:英语
管理学4个: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医药卫生大类5个:眼视光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
其它2个:心理学类(中外合作办学)、生物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财经大类1个:医疗保险实务
生化与药品大类1个:药物制剂技术
校园文化
学校校训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内医精神和衷共济、开拓创新、积极奉献
精品活动2011年3月15日,由校学生会生活部、丹田物业公司、公寓管理科联合举办的“阳光校园”活动开启。
2011年4月8日晚,由校学生会网络信息部主办的第二届电影配音大赛决赛在教学南楼101教室举行。
2011年10月24日-11月6日,第十四届趣味体育节活动由共青团内蒙古医学院委员会,公共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医学院校学生会共同举办。
2012年12月1日,由内蒙古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总队主办,实践部承办的艾滋病宣传活动隆重举行,主题为“全面防御、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2013年5月,毕业秀之梦想致青春摄影大赛由内蒙古医科大学社团联合会成功举办。
2014年4月27日,第三临床医学院化妆社团举办了第二届创意化妆大赛。
2014年4月28日、29日,蒙医药学院团总支属“孟根都热”社团展开“献爱心帮助琪布尔早日康复行动”。 学生社团
学友社型人舞域社团化蝶飞俱乐部阿凡提勤协会弈语轩俱乐部天使e族部门新蕾护理协会简介放飞”歌舞俱乐部药学院梦想剧社俱乐部弈林棋社SHOW??SPORTS俱乐部晴空光影社团EC英语俱乐部索伦嘎蒙语社团智库社第一舞台话剧社孟根都热社团第三临床医学院化妆社团
荣誉
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79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获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28项卫生科技成果在全区推广。全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
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03年以来,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投资6亿多元,完成10万多平方米的病房大楼、门诊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在区内外有24所临床教学医院,其它专业的31个实践教学基地分布在制药企业、药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科研院所。
对外交流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北京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旗帜,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得到了党和国家及自治区领导的重视和关怀。领导们给学校的题词寄托了他们对学校的殷切希望,刘云山同志题词“培育白衣天使,服务各族百姓”;布赫同志题词“发展医学教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乌云其木格同志题词“育人育医衔远志,学中学西扶苍生”;连辑同志题词“艰苦耕耘五十载,励精图治谱新篇”。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布赫、乌云其木格,教育部领导周远清,自治区领导杨晶、巴特尔、乌兰、连辑等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