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电话 : 0471 - 4311359
地址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中考网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市 |
高考网 : 内蒙古 | 投票
学校简介 :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1952年创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签署任命了第一任校长。
  经过56年的艰苦奋斗和建设发展,学校现已成为自治区办学规模最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本科、专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办学层次齐全的自治区重点高等学校,以农为主,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教等8个学科门类。
  为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14所院校之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院校,为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依托自治区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始终紧密结合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成了突出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设有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农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林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言学院、理学院、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等19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和1个高等教育研究所。
  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2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其中蒙汉双语授课专业13个。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各类人才7万余人。
  遍布全国各地及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自治区农、林、牧、水、草、沙、乳等各行各业中,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多已成为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
   学校拥有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70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6人;有6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7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21人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5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许多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200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806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5亿元。
  其中,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4项,列全国农林院校第六位,取得科研成果265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一等奖7项 ,获得自治区人文社科奖44项。
  通过成果推广转化和社会服务,学校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科技支持与服务。
  学校在2005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加拿大、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和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组织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
  2004年开始,学校陆续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和蒙古国等国的8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2007年与加拿大农业部签订了建立“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协议,同年该机构在我校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对外合作办学和科研协作。
   2002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让全校各族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对学校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学校制定并启动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质量工程”,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办学”、“开放办学”五大战略,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高校的建设机遇,组织召开了全国14所西部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座谈会,总结经验,规划未来,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
  同时加大了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各方面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在投入大量经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和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契机 ,配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实施了“一本班级”、“二本班级”、“国际合作办学班级”、“双语授课班级”、“教改试点班级”、“蒙语授课班级”、“蒙语预科班级”等7类本科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机遇,启动了前所未有的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这一举措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及各项工作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校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连续12年获“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教务处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先进教务处。
  同年有3名教师分别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光荣称号,有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材被评为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试点班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助专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抓住了国家教育部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又一次大好机遇。
  目前,全校各族师生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学习“12.14”舍己救人英雄群体、郝龙彪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全国优秀大学生李莹的感人事迹,精神面貌一新,正以饱满的热情投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为落实温家宝总理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扎实工作。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全局,继续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
  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突出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立足内蒙古,依托西部,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牧)”,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农牧林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使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历史沿革
内蒙古农业大学 1952年,国家政务院批准,由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合并迁至呼和浩特,创办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签署任命了第一任院长。

1958年,原内蒙古林学院成立,这是党和国家为适应内蒙古作为全国林业生产基地的需要,在建立的第一所高等林业院校。

195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农业学校、内蒙古农业干部学院、内蒙古牧业干部合作学院等3所学校并入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

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

1958年,内蒙古党委批准,学校的水利系移交内蒙古水利学校,成立了内蒙古水利电力学院。

1962年,内蒙古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系并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1963年,内蒙古农牧学院被列为华北地区重点高等农业院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招收国外留学生和研究生的高校。

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内蒙古林学院,并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恢复内蒙古林学院,从此,农林两校进入了各自的恢复、发展和振兴期。

1981年,内蒙古农牧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8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批准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院校。

1985年,内蒙古农牧干部学校并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内蒙古农牧学院成为内蒙古第二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撤销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0年,学校成为内蒙古第一个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2001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共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协议,正式进入省部(局)共建行列,属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

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林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言学院、理学院、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大分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22个院(部),其中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学科专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蒙汉”双语授课专业13个,“汉英”双语授课专业17个。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2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 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 (1个):草业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农业水土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草业科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 5个):农业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 22个):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木材科学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树学、蔬菜学、农业经济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4个):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水工结构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草学、畜牧学、农业工程、林学、兽医学、生物学

附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内蒙古农业大学共有8个学科参评,其中草学排在第5位。

代码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代码学科名称全国排名0909草学50828农业工程80829林业工程80905畜牧学120906兽医学14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161203农林经济管理200901 作物学 24

师资力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7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4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53人。专任教师队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71%;教职工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979 人。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402人,特聘院士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资助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4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6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7人,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次,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17人,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人员2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5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列入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资助项目25人。10位专家入选国家奶牛、绒毛用羊、牧草、玉米、马铃薯、燕麦、甜菜、向日葵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有4位专家被聘为自治区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

特聘院士:汪懋华、刘鸿亮、官春云、尹伟伦、夏咸柱、吴常信、王浩、康乐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和平

国家级教学名师:朝伦巴根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李国婧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内蒙古农业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其中4门荣获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1门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试点班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助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数36个。2006-2014年,学校有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有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9项。2002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都获得“优秀”。

国家级精品课程:家畜病理学、治沙原理与技术、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家畜育种学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综合英语、电工技术、动物生理学、普通化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投资项目评估、家畜解剖学、林木种苗学、大学英语、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畜牧业经济管理、机械原理、园艺植物实用生物技术、路基路面工程、分子生物学、道路建筑材料、耕作学、花卉鉴赏与花文化、灌溉排水工程学、普通昆虫学、土壤学、动物营养学、牧草种子学、家畜繁殖学、发展经济学、木材干燥学、设施园艺学、生物化学、水泵及水泵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家禽生产学、食品微生物、理论力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结构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作物栽培学、家畜育种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管理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分析化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物理学、水力学、食品工程原理、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高等数学、测量学、管理学原理、园艺植物生产环境、食品分析技术、材料力学(本科)、造林学、植物学、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治沙原理与技术、中兽医学、家畜病理学、家畜繁殖原理与应用技术 、工程水文学、材料力学(高职)、汽车电子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学、有机化学、道路工程、汽车构造、工程力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林学、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物生产类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自治区品牌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草业科学、园林、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农学、园林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畜牧兽医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艺技术、旅游管理、食品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信息试验教学中心、理学院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工商管理教学团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教学团队、测量学课程教学团队、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普通物理教学团队、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草业科学创新教学团队、数理化基础课蒙汉双语授课教学团队

对外交流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截至2014年5月,已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组织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共邀请了800多名外国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讲学、科研和培训活动,有的担任了特聘教授和学校顾问,选派了380多名教师到国外学习。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7个自治区候选科技创新团队。

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级特色优势学科专项资助实验室:“畜产品加工”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工艺技术研究室:兽用疫苗研究室

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沙生灌木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 “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 重点开放实验室

财政部与地方共建的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草食家畜诊断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作物栽培与遗传改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动物遗传繁育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动物营养与饲料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

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乳制品研究”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沙生灌木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育繁工程研究中心”、“畜产品加工”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育繁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内蒙古农业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在研的科研项目总数776项,总经费3.84亿元。2006-2014年5月,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在研项目数1180余项,项目总经费4.6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8项,总经费1.39亿元,列全国农林院校的第6位。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74项,其中一等奖8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自然》)评出了2012年度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前100强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名列第52位,排名在中国农大、四川农大、南京农大、华南农大之后,居农业高校第5位。自然出版指数(NPI)是针对在《自然》和其他17本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出版的文章数,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高质量的基础性研究的标志性指标。[24]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上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了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和破译工作。该项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

学术资源

农大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当时刊名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院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当时校名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是内蒙古高校创办最早的学报,也是内蒙古创办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1999年,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原内蒙古林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多科性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更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版本发行。2002年创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蒙古文综合版),在内蒙古自治区内部交流发行。

图书馆

内蒙古农业大学 1999年4月12日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图书馆和原内蒙古林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截至2012年3月,馆舍面积3万平方米,分设西、北校区馆,总馆在西校区。阅览席位2570个。

文献资源建设上,以收藏农业科学文献为主,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文献信息资源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8.7万册,中外文期刊1185种,电子图书120万册,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500个。拥有48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引进SCI、EI、Willy等权威外文数据库9个,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集成化管理上,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中首先建设完成以CISCO-4006为核心交换机和21台接入交换面组成的千兆连接校园网、百兆到桌面的有线和无线信息网络系统,存储量为24TB,提供24小时全天候网络服务,并设立了西部地区最大的托福考点和西部地区唯一的GRE考点,电子阅览室设有280台计算机

文化传统

学校开展“名人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金马杯”文艺汇演,“校园那达慕”草原文化节,“精彩四年、成就一生”主题教育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还组织“优良学风班集体”、“星级文明宿舍”、“心理文化活动月”等活动。

学生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生联合会各院学生会主席团学研会学管会社管会新闻中心文艺部勤工助学广播站彩虹网农大论坛(内蒙古农业大学论坛-塞外花园)

农大校歌

在祖国北疆的草原青城里,

一座美丽的校园桃李芬芳,

那里有团结求实的优良校风,

那里有博学创新的智慧之光,

啊!内蒙古农业大学,

为了那金色的憧憬和绿色的希望,

广育英才,

创造内蒙古明天的辉煌,

创造内蒙古明天的辉煌!

呼和浩特中考信息

呼和浩特学校大全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