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东省 >>广州市 >>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电话 : 020-85220130,85228929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
中考网 : 广东省 | 广州市 |
高考网 : 广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
  1946年迁回上海。
  1949年9月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
  1958年在广州重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任学校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军教授任校长。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 忠信笃敬 ”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
  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18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2年,学校通过“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立项,确定以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中外关系与华侨华人、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6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设有20个学院,49个系,98个研究机构和80个实验室,67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8个招收和培养博士的专业;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 、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
  学校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 、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广州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9.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8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6.08万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藏书280.36万册。
  学校设有6所国家级三甲附属医院,即广州华侨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1所专科医院即深圳眼科中心,1所直属医院即深圳华侨城医院。
  8家医院共有职工6529人,病床4978张。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107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它们遍及世界五大洲美国、巴西、秘鲁、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
  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6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68人,教授365人,副教授566人。
   目前,有各类学生34100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学生2447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915人,本科生17582人 。
  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3498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
  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酥竟恪⒙碛泻愕刃矶嗾?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中外。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
  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树立“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 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校史发展

暨南学堂

暨往开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经过筹备,校址被选在南京薛家巷妙相庵。该处地居南京城中央,鼓楼之南,唱经楼之北,西北紧邻金陵大学。

1907年3月23日,暨南学堂正式开学。首批学生21人,全部是爪哇归国的侨生,原籍大部分为广东。

1907年8月28日,巴达维亚中华会馆董事潘立斋、梁映堂又护送10名侨生到达南京学习。

1908年5月,南洋各岛第三批46名侨生抵达南京。

暨南大学校本部地点-广州

早期的暨南学子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远离家乡和父母,远涉重洋,负笈祖国,年龄幼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加之来到语言习惯和生活环境相当陌生的地方,普遍会难以适应。因此,学堂采取“家庭学校制”,所有设备,均仿家庭之布置,管理学生,亦按各生之习惯,视其不良者,矫正之。两江总督端方对侨生多方照顾,极为优待,规定侨生除了自备衣物和零用钱外,学费和食宿费一概豁免。每年另外发放冬夏两季制服。学堂还为侨生免费医病。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驻守南京的张勋领着“辫子军”攻进南京城后,曾运来大炮对着暨南学堂。学堂赶紧把学生送到上海避难,大部分侨生返回南洋,小部分参加了革命军,而暨南学堂也因此停办。民国初年,袁世凯窃据大总统宝座,由于惧怕革命党威胁其政权,担心“暨南都是些革命党”,因而对暨南复办一事态度消极。导致当时的大多数华侨青年或失学海外,或滞留内地,或流离失所。

暨大旧校区

时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和海外华侨强烈要求政府尽快恢复暨南学堂。不但暨南的侨生发出复校的要求,就连任职于交通部航政司的司长雪兰莪和华侨代表叶兆菘等人也于1912年联名具呈教育总长,他们认为,光绪末年开办的暨南学堂功不可没,“自丁未南京有暨南之设,侨情始与内地相洽,迄今五年,而荷政府之对待我侨民者与昔遂异:昔之不准立小学者今亦听我立小学矣;昔之不准设中学者,今且听我立中学矣。”

1917年,战事稍停。11月1日,教育部终于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并委派江苏教育司司长黄炎培为筹办员。

国立暨南学校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1918年3月1日,暨南学校补习科正式开课。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

1918年5月,学校研究后决定变通章程,并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凡国内高等小学毕业,其父兄或保护人现在南洋经营商业者,又师范科华侨学生有缺额,而国内学生有赴南洋为教师之志愿,且具有相当资格者,均得适用入学手续,准予入学试验。”

国立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1923年,为了适应学生的增多,并创建大学部,暨南学校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

1927年6月,在赵正平和姜琦之后,郑洪年继任暨南校长。担任暨南学校校长后,郑洪年力主将商科改为商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和艺术院五门,将暨南学校扩充为当时唯一的华侨大学??国立暨南大学。

1937年国立暨南大学校门 上海真如暨南大学石牌校区

从此,暨南大学进入了一段全面发展的时期。首先,暨南大学将原有的商科大学改组为商学院,随后又陆续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同时附设中学部,其中高中部设普通科、商科、师范科和农科,初中部则不分科。此外还设置了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外交领事专修科,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颇具规模,教学楼、宿舍、实验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作为当时的华侨最高学府,学校还设置了一所专门的研究机构??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研究南洋、美洲的华侨问题,主编了《南洋研究》季刊和《南洋丛书》等。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出版《国立暨南大学学报》刊登学生的研究成果。暨南大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中国国家代表队输送了不少体育健将。他们中 有不少人曾经代表中国参加历届远东运动会和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如足球队队员陈镇和、徐亚辉,篮球队队员蔡演雄、王南珍、尹贵仁,田径队员郝春德、傅金城(短跑)、符宝庐(撑竿跳高)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暨南大学迁到上海公共租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为日本军占领,暨南大学又播迁到福建建阳。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暨南大学开始着手迁回上海的事宜。何炳松惨淡经营,呕心沥血,都要找到合适的校址了,却被一纸调令发到国立英士大学当校长。他曾给学生阮毅成发过电报,称“不得已力疾拜命”,准备鞠躬尽瘁了。但因长期劳累过度,1946年7月病逝于上海,时年56岁。

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纪念碑 上海

1946年6月,国立暨南大学从福建建阳迁回上海。代表暨大在解放前最辉煌时期的真如校舍早已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国民政府划拨上海宝山路和东体育会路两所原日本人学校作为国立暨南大学校址。学校恢复了法学院,增设了新闻学、人类学两个系,共有四个学院,十七个系,一个学组。文学院、法学院设在宝山路,商学院、理学院和校部机关设于东体育会路。暨南大学复员回沪后,受内战影响,侨生比例非常低。

1946年岁末至1947年年初,北平、上海等地大专学校爆发反美抗暴斗争,5月又爆发反饥饿、反压迫、反内战的“五二○运动”,暨南爱国学生始终站在斗争队伍的前列,是这两次斗争的主力军之一,暨南大学也因此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

暨南大学石牌校区

1949年,暨南大学只有20余名教职员和40余名学生追随时任校长的 李寿雍去台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暨大被接管。7月12日,暨大教授陈炳相向军管会要求取消人类学系,理由为人类学所教内容“为反动课程”,学生人数极少,且“多要转系”。8月2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表军教字第一号命令,将暨南大学恢复为华侨高级学府,原有文、法、商及理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及交通大学,地理学系并入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暂时停办。1950年,暨大仍存在,但无学生。

暨南大学

1958年,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大力扶持下,暨南大学得以重建。陶铸担任了重建后的第一任校长。

1966年,“文革”开始,暨南大学停止招生,但学校里还有1000多人。

1970年1月,林彪想把第一军医大学搬到广州,取代暨南大学,就口头上称国务院同意将“房子已经空起来”的暨南大学转交给军方。2月,口头通知暨南大学革委会,宣布撤销暨南大学,并在2月12日确定了搬迁计划。5天后,《关于撤销暨南大学的请示报告》才被起草。到3月5日,广东省革委会才正式下发撤销暨南大学的通知。

1978年,暨南大学再度复办。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暨南大学,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及预科部合并组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11工程)。

2006年,作为百年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的永久性纪念碑分别在上海真如镇、宝山路落成。

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1年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三方签订了部部省共建暨大协议;

2011年,研究生院挂牌成立;番禺大学城新校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2年,番禺新校区正式奠基 。

今日的暨南大学

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5年6月,入选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1月1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教学点在东京举行开学典礼,首次在日开设硕士班。

2017年7月,入选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7年12月,暨南大学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2018年10月24日,莅校考察,勉励暨南大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

2018年11月,华南地区第一所专业电影学院??暨南大学珠江电影学院成立 ;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实力

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设有四海书院 国际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华文学院、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深圳旅游学院、教育学院、环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力学与建筑学院、护理学院、中医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光子技术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62个系 1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 ,以及体育部。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暨大本部礼仪队

截至2017年11月,暨南大学设有287个研究机构和96个实验室 。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3个 ,省、部级设置的工程中心4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2个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分别是暨南大学拉美中心、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暨南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 。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

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

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广州现代产业新体系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省级:广东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重点实验室 、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32个

?工程中心

国家级: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中心 等省、部级工程中心 48个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东莞研究院 、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光子技术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 、纳米光子学研究院、生活方式研究院、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 、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

科研成果

暨大珠海校区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83个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2011-2017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第七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1篇 。2017年8月,暨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获得各类资助220项,批准金额8768万元,排名全国第32位,这得益于学校成功实施“工科振兴”计划。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暨南大学公管土风舞

截至2017年3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392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2010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的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Z15),是目前广东省高校仅有的两所综合类查新工作站之一 。

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2011年建成“华侨华人民间文献展示室”,收藏并对外展示400余种晚清民国时期相关华侨华人的证章、契约、侨批、口供状等珍稀民间文献。2016年11月,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 。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26万条,目前,世华馆/华人中心已成为收藏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文献资源数量最为丰富、种类最为齐全的文献重镇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

《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文化传统

?校训

暨南大学校训

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忠、信、笃、敬”四字,除了继承其原有积极的道德含义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过时的内容,还应该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

?校徽

暨南大学毕业照片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奥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校歌

暨南大学校歌

暨大第一首校歌是该校创办时的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歌词强调“誓为祖国强海权”,“唤起侨魂风云变”。第二首校歌未见在学校的刊物发表过。据老校友回忆,学校曾采用《孔子颂》作校歌。其内容是提倡尊师重教。第三首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其内容是宣扬民族精神和侨校的历史使命。第四首校歌发表于1948年暨南大学《毕业纪念册》。其主题是:“要把光荣的民族文化,广播到海外!”

第五首是在1986年暨南大学80周年校庆之前,歌词追溯学校几度迁移,历经“钟山、黄浦、建阳、白云”,“我们是来自五洲的炎黄子孙……寻根啊,根在中华……任重道远,发扬光大民族魂”。这第六首校歌注重对新世纪暨南精神的提炼,不但将“忠、信、笃、敬”的校训写入歌中,同时也将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等巧妙地贯穿在歌词中。

校歌(合唱版):龙吟词,相西源曲

扬子滔滔连珠江,暨南教泽播八方

百年沧桑千里路,一朝涅盘出凤凰

言忠信,根在中华

行笃敬,走遍万邦

四海关爱,暖流荡漾

五洲学子,汇聚一堂

剑锋砺就,桃李芬芳

德润寰宇,辉映炎黄

?暨南精神

忠信笃敬

知行合一

自强不息

和而不同

总体目标

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领导

党政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宋献中

党委书记、副校长:林如鹏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泉

副校长:周天鸿、刘洁生、饶敏、张荣华、叶文才、洪岸、张宏

校长助理:王志伟

?历任领导

端方 暨南学堂创办人 廖承志 董事长(1963-1970,1978-1983) 郑洪年 堂长(1907-1909,1927-1934) 陈序经 校长(1963.1-1964夏) 杨熙昌 堂长(1909.1-1911.10) 杨康华 校长(1964-1970,1979-1983) 赵正平 校长(1918-1920,1921-1925) 荣毅仁 董事长(1985.1-1994.1) 柯成懋 校长(1920夏-1921秋) 梁灵光 校长(1983.10-1991.6) 姜琦 校长(1925秋-1927夏) 钱伟长 名誉校长(1991.6)董事长(1994.1) 沈鹏飞 代校长(1934.1-1935.7) 周耀明 校长(1991.6-1995.12) 何炳松 校长(1935.7-1946.5) 刘人怀 校长(1995.12-2005.12) 李寿雍 校长(1946.6-1949.5) 胡军 校长(2005.12-2018.02) 陶铸 校长(1958.6-1963.1) 戴秉国董事长(2013.11)

校董事会

暨南大学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高等学府,也是最早设立校董会的学校之一。国立暨南学校校董会经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于1922年3月成立,敦聘教育界、侨务界、实业界的著名人士史量才、黄炎培、张謇等17人担任校董。1927年国立暨南学校改名为国立暨南大学。1931年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6次常务会议决议,暨南大学成立新的校董会,由宋子文、林森、孔祥熙、马超俊、陈耀垣、余井塘、吴铁城、萧佛成等11人为校董,陈立夫、孙科、郑洪年为常务校董。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1963年2月9日成立暨南大学董事会,敦聘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和教育界、侨务界以及海外、港澳知名人士为董事,廖承志先生任董事长。1970年,暨南大学被迫停办。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暨南大学。1978年6月9日廖承志先生主持召开复办后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复办暨南大学有关工作,审定了《暨南大学发展纲要(1978?1985)》,通过了暨南大学董事会章程。董事会的宗旨是:发扬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精神和支援祖国四化建设的积极性,协助政府办好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聘请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中的知名人士和国内热心教育人士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廖承志先生继续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廖承志副委员长逝世。

1985年1月召开暨南大学董事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讨论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文件精神,会议决定学校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和成立教育基金会,以加强对外联络和宣传,更好支持学校办学,本届董事会由荣毅仁副委员长接任董事长。

1994年1月召开暨南大学董事会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学校关于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的报告。荣毅仁先生因担任国家副主席,国务活动繁忙,辞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职务,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1999年1月30日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换届工作并规划学校跨世纪的发展蓝图。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任暨南大学第四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任董事长。

2003年11月16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换届工作。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继续担任暨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继续任董事长。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先生逝世。

2008年11月15日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暨南大学工作报告》和《暨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暨南大学董事会章程修改草案》,并向新一届董事颁发了聘书。与会董事还对我校的新校区规划和建设以及申报研究生院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继续任董事长。第六届董事会还增设了永远名誉董事一职。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董事长逝世。

2013年11月15日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原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戴秉国担任董事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和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为暨南大学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颁发了聘书 。

2017年11月16日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和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为暨南大学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颁发了聘书。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暨南大学工作报告》、《暨南大学第七届董事会工作报告》、《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建设情况汇报》。暨南大学第八届董事会现由87位董事和7位永远名誉董事组成,分别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荷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

暨南大学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戴秉国副董事长 何厚铧、崔世安、马兴瑞、曾益新、黄柳权、孔铉佑、谭铁牛、薛晓峰 、曾宪梓、余国春、霍震寰、马有恒、陈经纬、胡军 秘书长 胡军(兼) 副秘书长 陈永棋(兼)、 蔡冠深(兼)、 宋献中(兼) 董事 马志成、马儒沛、王 军、王敏刚、王赓武、方小榕、方文雄、孔健岷、古润金、石汉基、叶惠全、朱孟依、任启亮、任克雷、刘人怀、 刘艺良、刘宇新、刘泽彭、许智明、李 鲁、李文俊、李秀恒、李国华、李沛霖、李思廉 、 杨 钊、杨孙西、杨华根、杨国强、何世柱、?志广、宋 海、宋献中、张 力、陈本显、陈永棋、陈有汉、 陈有庆、陈志刚、林光如、周泽荣、郑家纯、赵 广、赵 阳、柯 岚、柯为湘、柯荣卿、钟立雄、钟阳胜、贺一诚、夏海钧、徐 婷、郭少春、郭孔丰、唐志坚、黄智隐、 龚中心、梁仲景、梁志斌、彭磷基、程金中、傅卓洋、 曾智明、蒙德扬、雷振刚、蔡冠深、廖泽云、廖雅彦、廖锡麟、颜开臣、 戴国坤、戴德丰 永远名誉董事 王华生、方润华、陈学忠、陈?旺、郭全强、唐翔千、符易亨
校友工作

?校友会

始创于1906年(清光绪32年)的暨南大学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高等学校。校友遍布世界五大洲、祖国各省市。广大暨南校友具有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一向关心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暨南大学校友总会成立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 。在一九九一年六月母校85周年校庆期间,海内外校友会的代表讨论成立校友总会成立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并委托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地校友会进行筹备。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日 至廿二日,海内外33个校友会100多位代表聚集澳门,举行筹备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暨南大学校友总会章程》和会徽,选举了校友总会领导机构。一致推举马有恒为校友总会会长,第一届理事会由33人组成,黄旭辉任理事长,钟业坤任秘书长。

2001年11月16日第二届理事会成立。马有恒再次被推举为校友总会会长,胡军任理事长,崔仁辉任秘书长。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该届理事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在校友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主持校友总会工作。

校友总会成立后,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创办了会刊《暨南校友》,该会刊以季刊形式出版。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决定设立校友工作办公室,也作为校友总会的办公室,并配备专职人员。

1996年母校九十周年校庆前夕,校友总会向各地校友会和广大校友倡议集资兴建校友楼,得到各地校友的热烈响应,广大校友积极筹资,共集资500多万元。该楼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五日奠基,一九九九年一月动工,同年底竣工,暨南校友吴学谦题写楼名。现校友总会设于此,楼内还辟有暨南大学校史展览厅,常年接待海内外宾客到此参观,是暨南大学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分布在国内外的暨南大学校友会已有101个,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祖国内地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起重庆、四川、贵州,东至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均成立了暨南大学校友会。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有两位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和李岚清,以及江上青、邓传楷、徐亨、李光前、许敦茂、陈共存、袁丛美、王乃昌、钟阳胜、刘焯华、汪国真、苏炳添、郑耀棠、王学萍、贾益民、彭磷基、贺一诚、傅?萁、杨兴锋、谭其骧、马有恒、胡志颖、叶惠全、郭梓文、邓焯谦、沈宏非、郑为之等。

校区介绍

?广州石牌校区(本部)

石牌校区定位在研究生培养,主要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及其依托的学院、特色学科(院)和继续教育。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瘦狗岭校区(华文)

瘦狗岭校区即华文学院,主要用于发展华文教育、华语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学院现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高级考点,国家汉办“汉语对外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点,中国普通高校对外联合招生考试点和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合对外招生主考点。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

?深圳校区

深圳校区(即深圳旅游学院)主要用于发展特色旅游专业,开设有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2001年11月,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是中国内地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的旅游院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侨城东路6号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前山镇,校园占地面积近900亩。珠海校区主要发展与港、澳、台及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路206号

?广州番禺新校区

番禺新校区计划于2012年11月开建8幢学生宿舍和2处生活服务区,2014年5月完工。该工程总投资2.61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拨款,总建筑面积达130533.4平方米。进驻番禺新校区的项目有广州医学院新校区、广东省职业人才教育基地等。新校区的规划设计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完成。教学楼、图书馆、学生食堂等标志性建筑将在一期工程中首批启动建设。

广州中考信息

广州学校大全

广州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新华学院

泰国博仁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艺术设计与信息管理系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

广东警官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