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电话 : 0574-87600546
地址 :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
学校简介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于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全省第一个进行国有民办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学校。
学院于2004年11月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于2004年首批接受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获最高等级评价。
学院以“怀虚涵育,修己立人”为院训,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业”为宗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理论修养、有熟练技能的第一线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
按照“依托母体,相对独立、总体协调”的原则,科技学院既与宁波大学融为一体,又有相对独立的校园,规划占地面积7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与生活设施完善,环境幽雅别致,是学生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科技学院共享宁波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共享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共享图书资料。
在依托宁波大学的品牌及师资优势的基础上,科技学院已经具备一支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19人,并适当聘请从事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学院的“双师型”师资。
其中有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成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有多人曾获得国家、省、市级颁发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学院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实行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既有理论修养又有熟练技能的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科技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法商学院、理工学院和生命医学学院等四个学院、33个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
学院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1)公共基础平台:作为通识教育基础,对全院学生统一要求,实施分层教学。
诸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基础知识与能力等课程。
(2)学科基础平台:学科基础是该学科门类中各专业的学生均应修读的课程,在学科门类各专业中打通。
诸如学科基础课、学科主干课、跨学科课等课程。
(3)专业基础平台:主要为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等,为该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应学习的课程。
这三个平台课程层次不同,但互相联系、逐层递进。
平台必修课程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
选修课包括:(1)专业方向模块:一般至少设置三个以上专业方向模块,且每个模块课程应包括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生应至少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并按照要求学完该模块全部课程,达到合格。
“模块”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以及不同专业方向而设置的课程,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和个性要求,并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分工及学科的最新发展的接口问题。
(2)任意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学科选修课。
任意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综合素质教育需要而设置的,主要体现人性化教育。
学院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四年制本科毕业最低学分为150-160学分,五年制本科毕业最低学分为190-200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本科毕业时间可放宽到8年;学生从进校第一学期开始循序渐进地选学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明确专业意向,进入第二平台的专业基础课学习。
学生亦可在中途改选专业,但必须补修该专业所需的基础课程。
学生修满专业要求的最低必修学分和毕业要求的最低总学分,考核合格,即可毕业。
学生提前学完规定课程和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允许学生中途休学1?2年再读,学院承认其原有学分。
学生学成后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证书》。
科技学院学生经宁波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条件者授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教学仪器先进,基础设施完备,配有大容量的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卫星接收及播放系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EDA实验室等,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还拥有标准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人造草皮网球场、体操房、健身房、报告厅以及藏书量达110万册的图书馆等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多彩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还率先在浙江省高校中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用光纤直接连接宁波大学本部,使师生可以充分共享到宁大丰富的网上数字教育资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学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近百个实习、服务、创新基地。
创建我省首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立学院外贸公司,投入资金资助学生开发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
科技学院始终坚持严格要求与情感交融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方式。
采用班主任和专业导师双重管理体制,建立了家长联系卡制度和家长代表会议制度。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强化就读和就业指导,重视育人环境的营造。
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
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并积极拓宽就业市场,确保毕业生能顺利走上社会。
去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7月份统计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5.1%,截至9月毕业生已全部就业。
学院以抓学风为主线,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
学生工作的成效得到社会、家长、学校的一致认可。
办学六年来,我院因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教学质量、大胆的改革创新而备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文汇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均给予了热切关注并作了详尽报道。
概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与宁波前瞻教育科技发展总公司共同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12月,获得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当选全国部分独立学院院长联谊会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地理位置
学院坐落在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内,地处素有“文化之邦、商贾之地”美誉的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学院相临;宁波帮文化公园、宁波帮博物馆与学院隔墙相望;在这片商帮文化浓郁、文教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涌现了“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等一大批知名“宁波帮”人士;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镇海籍的有26位,可谓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学院既拥有环境优美的独立校园,又与紧密相连的宁波大学融为一体,能充分共享宁波大学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等优质教育资源。学院有北、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02亩,规划面积700余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人才培养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等连续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奖,斩获两金一银的佳绩。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是我国独立学院“浙江模式”的开创者。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错位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独立学院。
科技创新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有一批设施完备的专业实验室,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内建立了4500余平方米的产学研基地,是师生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园地。
合作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达文波特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韩国大佛大学等10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留学生交换、嵌入式工程项目、硕士研究生项目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办学特色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全景学生为本的办学传统
学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就提出了“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即要把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建院十多年来,“学生为本”深入人心,并被赋予了理想育人、文化育人、规矩育人的思想内涵,形成了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手段的全面育人机制。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院积极探索并成功实施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把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按照人才知识结构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划分为四个平台,根据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以及不同专业方向而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该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和个性要求,又解决了宽口径培养与专业对接的问题,并实现了模块设置的与时俱进。
多维课堂联动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学院逐渐探索出“以学术论坛、名师名家讲坛、师生工作室、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科技竞赛为载体,拓展第一课堂教学,实现一、二、三课堂互动、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互补、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对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
基地化的产学研深度结合
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内建立了4500余平方米的产学研基地,是师生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园地。首批入驻的动漫产研基地以其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特色获得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高度肯定。
可充分共享的文教资源
学院坐落在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内,地处素有“文化之邦、商贾之地”美誉的宁波市镇海区;在这片商帮文化浓郁、文教资源丰富的土地上,可谓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学院既拥有环境优美的独立校园,又与宁波大学紧密相邻,与宁波帮文化公园、宁波帮博物馆隔墙相望。学生可以充分共享其中丰富的图书资源、文体设施和优质师资,感受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及商帮文化。
直通宁大和省内名校的推优机制
从2004级起,学院每年从二年级在籍学生中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保送进宁波大学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成为宁波大学的在籍学生(一本),推荐名额为当年在籍同级学生数的2%。从2005年起,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参加浙江省统一组织的“2+2”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转入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重点专业学习。
多元化的奖助政策
学院推行“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助理、助教、助研等勤工助学、奖助学金为重要手段,困难补助、政府和社会资助等为辅助办法”的多元化资助政策。各类奖学金覆盖面达达37%,特等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十佳学生”每人10000元,年均奖助学金总额达300余万元;设有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IP)基金,用于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设有创业基金并向成熟团队免费提供场地,鼓励学生创业。
专业设置
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生命医学学院、机械与建筑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等7个下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近万名。
学院??专业???人文学院??英语
翻译
商务英语
日语
汉语言文学
广告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物流管理
会计学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法学?设计艺术学院??手工艺
环境设计
工业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动画??生命医学学院?临床医学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应用化学
环境工程??机械与建筑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土木工程
?
工程管理
建筑学
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学院?
校园文化
校训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怀虚涵育修己立人
知识渊博,人格高尚的人,总是怀虚涵育、凝明洞照的。
惟虚,能够无往而不通;心境澄澈透明,就没有什么不能浊照的。是涵育以养深,浑厚以养大。
修己,是道德上的自我涵养,是立人的前提,是基础。
立人,在达到修己之后,要推己及人,通过个人努力,让真诚与宽容的理念得以发扬,将文化价值系统社会化、具体化、体制化,为社会整体的维护与发展提供整合力量。
科技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将具备这样的品质:博涵,豁达,志远,立世,勤思。
精神
“追日”和“唯实”
“追日”取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凡古之成大器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唯实”是一种不讲空话,不务虚名,但求实际的行为方式。
作为学院追求的精神气质,“追日”和“唯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果说,“追日”要求学生敢于“好高骛远”,那“唯实”则要求学生能“脚踏实地”。学院希望每一个学生经过(四)五年的大学生活后,都能摒弃浮躁虚夸之风,杜绝眼高手低之质,真正具备勤勉踏实、崇尚实干的精神品质。
现任领导
行政领导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职务 姓名 院 长陈君静 党委书记邓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