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绵阳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及省立绵中代办的简易师范合并为四川省绵阳学校(原绵阳师范学校前身)。196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今绵阳市石塘乡成立四川省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复组建绵阳师资培训中心(原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前身)。1994年,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绵阳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并组建绵阳师范学院。2006年5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07年10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良成绩。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工程硕士(工程领域为环境工程,侧重生态环境方向),获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将列入2012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实现了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绵阳师院现有北校区(本部)和磨家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北校区地处游仙区,学校依山傍水,清凉幽静,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北校区历史悠久,建筑大都建于上世纪,沧桑古朴,风格简约,硬件设施齐全,部分宿舍楼室内没有卫生间,使用公共卫生间。宿舍大都分为六人间、七人间不等,统一价格约为1000元每年。磨家校区地处高新区,尚在建设中,现已经初具规模,能够容纳万余学生入住。磨家校区各类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住宿条件也得到了大大改善,现建有九栋现代化学生公寓,1、2幢为套间,无独立卫生间,使用公共卫生间。3??9幢环境最好,空间足够大,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器,每天提供热水、有网络。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39人,专任教师981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称教师332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75人,硕、博士研究生生导师27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层面)入选者1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
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生物学学科、化学学科三个学科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现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等),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历史学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程18门。学校有兼职研究生导师27人,与西南大学、西华大学等六所国内高校的6个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硕士研究生47人。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四川省精品课程《生态学》(苏智先教授)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大学心理学》(吕建国教授)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李超教授)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热学》(刘国跃教授)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高级英语》(李学术教授)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素描》(李兵教授)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保护生物学》(傅之屏教授)2007年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冯新灵教授)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财务管理》(徐鹏教授)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普通逻辑学》(资建民教授)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周明圣教授)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现代汉语》(傅远碧教授)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边清泉教授)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四川省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郭兴吉教授)2008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杜先云教授)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声乐》(付国庆教授)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史学概论》(廖胜教授)2010年四川省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唐再良教授)2010年四川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阮期平教授)2010年四川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杜漪教授)2010年四川省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罗明华教授)
学生培养:
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70000余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中涌现出了大批的科学家、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他们以良好的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享誉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实行学分制,开展弹性学习制度的研究和探索;设立大学生研究基金、创新人才基金等,鼓励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学校学生成才率高,2004年、2006年学校学生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第六、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全省只有两所学校获此殊荣)。学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敬业求实而著称,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和欢迎。除四川省外,江苏、浙江、广东、重庆、海南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不少用人单位纷纷来学校遴选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荣誉:
绵阳师范学院 -校园风光2011年,中国创造学会、亚洲机器人联盟为学校授予“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和“亚洲机器人联盟教育培训基地”,充分肯定学校在创新育人模式和创新实践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2011年8月,在全国VEX机器人锦标赛暨亚洲区2012年VEX世界锦标赛选拔赛中,学校代表队力克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劲旅,包揽第一、二名,实现VEX机器人比赛国内比赛三连冠,并获得2012年世界锦标赛参赛资格。2012年在学校承办的亚洲机器人大赛中,学校两支机器人代表队分别获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大学组冠军、亚军。获得参加2013年4月在美国举行的VEX世界锦标赛的资格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100佳单位、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四川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第八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学生成才率高、2004年、2006年该校学生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第六、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高校”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是爱国亲民的好干部、有的是爱国爱民的商界精英、更多的是基础教育战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为西部普及基础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坚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800余项,每年申报国家专利达200余项,学生在参加国际及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400余项。2009-2010年,学校大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VEX机器人大赛冠军,2010-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大学生VEX机器人锦标赛冠军和科学技术工程(STEM)冠军。2010年,学校大学生合唱团斩获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两项,代表四川省参加中宣部组织的首届中华红歌会一举捧得大赛最高奖??“黄河杯”奖。学校积极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6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节,有各类学生社团77个。学校生源质量连续8年稳居四川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8万余人,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全国唯一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国家基地??全国千县工程信息员培训基地;建立了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立了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化研究中心2个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龙门山地震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以及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34个。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院”。 还建有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师范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建有教育实习实训基地148个,非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基地76个。
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0项,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35项。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77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0余篇,SCI、EI、ISTP收录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90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120余项。
办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干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校训: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管理模式:分层管理、逐级负责、信息反馈、责任追究办学模式:“三座立交桥”学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教风: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生)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毕业生)邓平:商学博士,美国马里威尔大学终身教授。汪明义:宜宾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毕业生)贾波: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生)冯志全:济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教工支部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生)何江明: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体育科研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明: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成都市十佳文明教师,2005年四川省十佳文明教师。刘东:字天长,笔名流云虹东,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世界华文书刊编委。已出版诗集《生命历程》,散文集《岁月留痕》等。王学义: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人口学博士,企业管理博士后。杨江源:笔名江兰。现任绵阳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江兰工作室主任,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生)欧阳明:现任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卢俊卿:工商管理博士,天久伟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长,世界杰出华商大会执行主席、《发现》杂志社社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委,华人亿万富翁俱乐部主席,北京市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孵化器创始人,高效激励体系创建人,中国美丽经济理论奠基人。曾获得“2005华商影响力100强”、“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财富人物”、“2005中国十大管理英才”、“中国文化传媒业新坐标人物”等荣誉。杨学军:现任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总经理。王祥兵:现任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李亿中,现任富临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李德超:现任绵阳市物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北京华青国际投资公司副董事长。雷文勇:现任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绵阳市工商联名誉会长。张钧: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韬: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侯昌武:中国服装业著名企业经营及品牌战略专家、本土杰出品牌策划代表人物。马礼文:现任北京瑞和国际演艺总经理。张恒: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工商国际助理总裁。仲卫东:深圳市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方尼:现任绵阳市嘉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韬:德阳玖鹏贸易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