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
电话 : 0559-2546619,2546568
地址 : (南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稽灵山路9号 ;(北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
学校简介 : 黄山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其前身是始创于1978年的徽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7年12月,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黄山学院。
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校园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5万册。
学校拥有一批设施先进的综合实验室、分项实验室,并拥有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语言实验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形成教学、科研、实验、阅览、运动、娱乐、生活等配套完整的建筑群体。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并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全校教职工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教授、副教授160多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
在现有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超过30%。
学校拥有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
此外,学院还聘有名校名师72人为兼职教授,并长期聘有多名外国文教专家。
学校现设有5个二级学院和6个系,共有5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27个。
涉及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等学科门类。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12000余人,招生面向全国,包括安徽、浙江、河北、山西、云南、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宁夏、四川、贵州、陕西等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我校已与瑞士、德国、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具备相应条件的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我校学生可通过这一渠道赴国外留学深造;2006年开始,我校接收了首批来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
学校自建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0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2004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94.73%,2005年年终就业率达到96.37%,06年最终就业率达到94.2%。
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机关领导还来我校进行了专题调研。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规范办学,民主管理,精心育人,办学成绩显著,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省高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高校、省花园式学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实行本、专科教育并存,师范、非师范教育兼容;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根本,突出结构优化,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托丰富的黄山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秉承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资源,以强化地方特色、打造优势品牌为努力目标,提出了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用三至五年时间,苦练内功,夯实基础,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第二步,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重点和特色学科,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第三步,在实现前两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经过更长一些时间,将黄山学院办成综合性黄山大学。
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财务管理、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园林、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社会体育、美术学、艺术设计、日语、音乐学、土木工程等
专科专业: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旅游英语、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数学教育、会计、物理教育、应用电子技术、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计算机教育、初等教育、体育教育、艺术设计、音乐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系统维护等。
历史沿革
徽州师范大学 1965年,安徽省屯溪师范学校创建,主要担负培养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及轮训教育行政干部的任务; 1970年,学校更名为徽州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3月,经 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 徽州地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安徽劳动大学徽州师范专科班,正式承担高等学校招生任务,学制二年,由省、地双重领导; 1979年9月,改称安徽师范大学徽州专科学校;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徽州师范专科学校,为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学制三年,在校学生规模暂定为1200名,以培养初中师资为主要任务; 1997年12月,成立于1986年10月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徽州大专班与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黄山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9月,成立于1958年10月的黄山林业学校并入黄山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2月,学院名更改为黄山学院。
办学规模
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思政部和大学外语教学部),57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中法4+0)、旅游管理(中韩2+2)、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 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 化学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林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 信息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理学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乡规划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 文化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学院 音乐学、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师资力量
徽州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891人,其中专任教师763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9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12人。拥有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有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此外,学校还聘有名校名师为兼职教授,并长期聘有多名外国文教专家。
省级教学名师(2个):胡善风、唐鑫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胡善风)、园林教学团队(汪小飞)、大学物理教学团队(谢国秋)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1个):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物理学教学团队 吕海江 植物学教学团队 潘健 “英语师范教育”教学团队 胡一宁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杨旗 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左铁峰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潘定武 校级法学教学团队 刘铁红 文化史教学团队 韩宁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芮常木 经济学教学团队 吴文浩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汪俊祺 徽派建筑与新徽派建筑研究教学团队 黄炜 应用数学教学团队 谢歆 公共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项明寅 无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王溪溪 园林教学团队 汪小飞 师范教育教学团队 余南宁 应用心理学教学团队 胡志海 电子信息教学团队 宁仁霞 计算机公共教学团队 官骏鸣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焦铮
办学规模
徽州师范大学 1985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试验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理论、改革师范教育”试点学校,1988年受原国家教委表彰,1991年省教委号召全省师范院校学习徽师,1994年和1999年全省中师办学评估均进入前三名。建校来培养培训人数近5万人。
教学建设
该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旅游管理、林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化学、环境科学、市场营销、建筑学 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园林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自动化、英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生物技术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烹饪与营养教育、艺术设计、财务管理、新闻学、英语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技能实训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5个):基础英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学、中共党史、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国古典文献学
教学建设
该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旅游管理、林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化学、环境科学、市场营销、建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 园林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 自动化、英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生物技术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烹饪与营养教育、艺术设计、财务管理、新闻学、英语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技能实训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5个): 基础英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学、中共党史、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术科研
该校建有校级研究所7个。 校级研究所(7个):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生物资源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徽文化研究所、世界遗产研究所、经济管理研究所、徽州方言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02年-2013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课题共计400余项,发表论文19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美国数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收录。 学术资源
徽州师范大学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13日,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180.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6.7万册,电子图书54万册;徽州文书80000余份;徽州地方志、谱牒、地方古籍等6000余种,1.4万余册(件);在订中文现刊1186种,报纸94种。引进了超星数字图书馆、 超星学术视频、超星移动图书馆、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12个中外文数据库,资料类型覆盖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刊物 《黄山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黄山学院主办的 综合性学术刊物。曾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等。
发展思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进“ 人才强市”工程,促进师范教育调整,蓄势进入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行列。坚持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坚持规范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培养培训并举,师范非师范一体;实施素质教育,强化综合培养,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质量,构建和谐、人文、绿色校园,立足黄山,辐射全省,为社会培养有教师素质的就业面宽、适应性强的各类人才。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 校徽的标志设计整体为圆环形,象征着功德圆满、学业圆满以及育人成事的圆熟、圆通和圆满。寓意着古与今、天与人、人与人通贯融合的时代风貌。标志整体呈蓝色调,蓝色代表着沉稳、理智、科学、未来、博大的胸怀。很好的将学校的文化气质展现出来。 标志的外环部分为学校的中英文名称对照,体现了学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其学校积极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内环部分上面以负形的形式展现了学校的拼音简称“H”,“S”,“U”,进一步展示了学校的名称,强化其视觉效果。标志的核心部分为古代钱币的形象,说明学院以财经学科为主的特色学科,和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分开的钱币形象犹如学校名称的拼音简称“H”其间划过的优美流线为“S”设计师将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匠心独到。整个图形又如山川、流云、河水。组成一幅天然的风景画,代表了学校的名称特色和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特色。 [1]
校训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院长 汪建利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吴邦贵 党委委员、副院长 樊嘉禄 党委委员、副院长 胡家俊 党委副书记 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