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乃至清末时期。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理工学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学整体迁入广州石牌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办学;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简称“工专”)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广东工艺局,“工专”几经变迁,历经?勤工学院(1933年)、?勤大学工学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于1943年夏复办。
建国时期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筹建华南工学院;[1]1952年,华南理工大学(前华南工学院)正式组建,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武昌中华大学(现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等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汇集了当时中南地区所有最为优秀的工科院系,奠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深厚的工学学基础。
1952、1953年经院系调整,华南工学院的水利学科、专业、师生和设备调入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热力发电厂装置专业、电机工程系的发电厂配电网及配电系统专业、水利工程系的中小型水力发电站专业、电机系发电站变电所电机专修科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
1953年,华南工学院铁道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组建合并成立中南大学)。
1954年,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至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
邹鲁亲笔题写老校训石1954年,华南工学院水利系(科)调至武汉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5年,华南工学院测绘专业的师资、设备调往武汉组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6年,由当时的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三所院校的电讯工程专业合并在四川成都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同年,华南工学院分割成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1960年10月,华南工学院被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著名的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2年,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十年文革学校在文革期间教学科研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并被拆分成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1978年2月,华南理工大学(当时为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均位列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俗称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
改革开放后华南理工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56所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2] 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展现了华南理工大学敢为人先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首批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首批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5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2010年,教育部、广东省决定继续重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2011年12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与兰卡斯特大学合办的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3]
2013年4月15日,华南理工大学和国家汉办、美国爱达荷大学合作建立的爱达荷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2014年9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的联合推动下,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4]
2017年1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与天河区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天河医院(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2月27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一家直属附属医院;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一流大学强强联合,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新标杆;[5] 2017年5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和奥迪汽车公司、因戈尔施塔特市政府、因戈尔施塔特工业技术大学合作共建的德国奥迪因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2017年5月25日,华南理工大学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6] 2017年6月22日,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广东唯一高校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7] 2017年6月2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二家直属附属医院。[8] 2017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9] 2018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位列其中。[10]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1]
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华南理工大学三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分别是“中央空调末端环境温度与冷源负荷远程调控方法及系统”、“一种低噪声窄线宽高功率的单纵模光纤激光器”和“一种微细沟槽管多级拉拔制造方法”。
2012年专利申请量为172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54件(排名全国高校第七);2009-2013年共获13项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被授予“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事业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这是学校获得的第3个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使得学校成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单位。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还有17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成为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最多的单位。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数字代表贡献排名)
奖项等级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一等奖1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建筑学院何镜堂 肖大威 郭卫宏 倪 阳冒亚龙 张振辉 吴中平 黄 骏包 莹 郑少鹏 丘建发 窦建奇陶 金 梁玮健 何炽立2脑信号分析算法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远清(1) 吴 畏(2) 龙锦益(3)潘家辉(5) 余天佑(6) 俞祝良(7) 顾正晖(8)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改性及其催化应用基础研究化学与化工学院李映伟 李 忠 傅志勇 肖 静刘宏利 马德运 袁碧贞 尹标林4高白度日用玻璃陶瓷制品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彭 诚(2) 王少华(10) 吕 明(11)5中草药活性多糖快速筛选、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赵谋明(2) 游丽君(8)林恋竹(10)6钢桥面高性能铺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土木与交通学院(2)张肖宁(2) 徐 伟(5)二等奖1热能储控过程多尺度热质传递现象及机理化学与化工学院汪双凤 饶中浩 胡艳鑫 林梓荣 何钦波张艳来 李 炅 何 奎 张先锋2高性能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装备产业化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杨永强(1) 王 迪(2) 宋长辉(3) 李 阳(4)3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土木与交通学院韩小雷(1) 季 静(2) 李耀琨(4)戴金华(5) 赵 颖(6) 贺锐波(7)彭樵斌(8) 李建乐(9) 林 哲(10)4智慧银行设备安全可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电子与信息学院(3)陶大鹏(3) 金连文(5)5Hilbert-Huang变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经济与贸易学院(3)李合龙(5)三等奖1面向Web的软件性能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陆 璐(1) 徐 浩(3) 唐韶华(4) 黄 颖(6)2集成智能驱动系统的超大功率白光LED照明模块封装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文尚胜(2) 姚日晖(3) 吴玉香(5)3爆破振动智能监测体系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高 英(2)4天然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离纯化集成系统及应用(PLEESIT系统)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孙大文(1) 蒲洪彬(3)5耐久防紫外吸湿排汗聚酰胺纤维及高档面料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严玉蓉(3)6酒精酵母固定化多尺度优化与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3)截至201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文科国家级平台、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7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2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31个。[12]
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植入医疗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乐百氏-华工大植物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材料成形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城市空调节能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农产品资源绿色加工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表面功能结构先进制造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照明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道路工程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气污染控制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所c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研究咨询中心技术创新评估研究中心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约695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360万册,电子文献约335万册,有各式数据库总库164个,自建特色库累计42个。学术期刊
番禺大学城校区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教育部科技司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57年,原名为《华南工学院学报》。1993年以前以季刊形式出版,1995年起以月刊形式出版。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ControlTheory&Applications)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教育部主管,由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一级学术刊物,1984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文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9年,现为双月刊,全年共6期,每逢双月15日出版。
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季刊)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主管、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刊物,主要刊载教育理论、教学改革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
现代食品科技
《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于1985年创刊。
南方建筑
《南方建筑》杂志1981年创刊;2008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全新改版,2011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JOURNALOFCONTROLTHEORYANDAPPLICATIONS[14]
截至201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有28个学院。[15]
五山校区学院本科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信息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类,信息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工程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轻化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科技英语),日语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类(数学与信息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大学城校区学院本科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跨媒体新闻方向),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方向)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舞蹈学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知识产权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公开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食品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授权批次07理学0701数学110703化学110710生物学110714统计学11-108工学0802机械工程9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70808电气工程9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10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9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9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0813建筑学90814土木工程10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7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70823交通运输工程11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100831生物医学工程10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90833城乡规划学11-10834风景园林学11-10835软件工程11-1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71202工商管理11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授权批次01哲学0101哲学10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1103法学0301法学10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1004教育学0401教育学110403体育学1105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100503新闻传播学1107理学0701数学100702物理学100703化学100710生物学100711系统科学100714统计学11-108工学0801力学100802机械工程9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7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00808电气工程9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10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9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9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813建筑学90814土木工程100815水利工程11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7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70823交通运输工程100824船舶与海洋工程10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100831生物医学工程10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90833城乡规划学11-10834风景园林学11-10835软件工程11-1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11-1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71202工商管理101204公共管理1013艺术学1302音乐与舞蹈学11-11305设计学11-1博士后流动站
截至201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有数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商管理、软件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级特色专业
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建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城市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工商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电站方向)、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18]
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19]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轻工与食品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20]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制浆漂白新技术、机械设计、结构力学、化工原理、计算机网络。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2]
广州中考信息
广州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