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学校座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1952年始建于北京,1956年为配合国家重工业基地建设迁至洛阳,更名为洛阳工学院。
1998年由机械工业部划转至河南省。
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组建了以工为主的河南科技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科技大学始终秉持“一切以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校以来,培养了16万名高级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人高等教育评估、艺术教育评估中均成绩优秀。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河南省高校前列,招生就业形势连年看好。
被评为2008“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2009“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 2010年度“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现设26个学院,有77个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MBA、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兽医学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
学校有4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矿山重型装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17门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接收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留学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各类学生50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1940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8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35人;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212人;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7个。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凝练特色,发展优势,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机械研究具有传统优势;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通过军工研究的保密资格认证;应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特色。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16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1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37.51万册。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
体育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
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
学校有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常年聘请美、英、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今天的河南科技大学,正扬帆远航,朝着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
河南科技大学(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河科大)是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直属的中央部属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第三所综合性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现代化工业城市??洛阳,截止2015年12月,学校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其中专业实验室面积3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61.8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200多种,18万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体育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学校具有开展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洛阳工学院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1956年4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部分专业迁入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1956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1958年8月30日,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升格洛阳工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6月28日,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3月,洛阳工学院、洛阳医专、洛阳农专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洛阳医学院创建;1962年,洛阳医学院(部分)分建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1970年,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更名为洛阳地区卫生学校;1978年,洛阳地区卫生学校升格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1992年,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并入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975年,岳滩农学院(筹)创建;1978年,岳滩农学院(筹)改建豫西农业专科学校;1992年,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车辆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先进连接技术(2013年)、机械基础件先进制造(2013)、高性能铜合金及先进制备加工技术(2014年)、牡丹生理生态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2014年)、网络技术与服务计算(2014年)省级教学团队(6个):信息技术教学团队(2013年)、控制技术教学团队(2011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车辆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设计教学团队(200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07年)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2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质量工程截止2013年10月,学校有1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1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培养计划。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8个洛阳市人文社科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二批)、金属材料工程(第六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第六批)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3年)、法医学(2012年)、动物医学(2012年)、机械电子工程(2011年)、市场营销(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年)、自动化(2009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09年)、车辆工程(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金属材料成型基础、电工学、机械制造基础、车辆构造、数控技术、法医病理学、机械设计、食品工艺学、C语言、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测试技术、大学物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人体系统解剖学、高等数学、药理学、机械工程材料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机械制造技术基础FundamentalsofManufacturingTechnology、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Composite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成果据学校官方统计,至2013年10月,学校已累积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0项,省级奖励332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学校连续高位入选“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校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设有河南科技大学外事处,是执行涉外政策、开展和协调本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至2013年,先后选派160多名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科研合作,接受各国留学生120多名,学校还常年聘请美、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2003年学校开始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和东伦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学生。
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1个部级、3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节能与低排放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低风速风电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车辆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装备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智能技术与系统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环境与畜产品安全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草食动物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铸锻件成型制造技术实验室、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验室、材料损伤与摩擦学实验室、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材料磨擦学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高温材料研究院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市重点实验室:洛阳市车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市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洛阳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洛阳市草食动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洛阳市骨修复医学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洛阳市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下一代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项目43项,省、部、市级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572项,横向科研项目257项;发表学术论文3354篇,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11篇,出版著作、教材339部,申报国家专利125项,授权专利52项。截止2013年,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2项,三等奖36项。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农业机械、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大型铸锻技术、发动机节能与环保技术等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在国防军工研究方面,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是河南省首家获得军工研究保密资格的高校。在应用数学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术论文被SCI论文引用累计达963次;学校在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特色。在牡丹栽培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分列全国高校第59和第67位,并获河南省高校第一个全国“挑战杯”自然科学类论文一等奖。
馆藏资源
河南科技大学截止2013年,学校图书馆分布在4个校区,拥有纸质文献总量239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15台服务器、60TB存储阵列,引进数据库4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是豫西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学术期刊学校主办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有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其中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社科学报”。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博学”:典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践行。又见《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天天更新,日日进步,弃旧图新,既意蕴创新进步,又蕴涵每天以最新的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笃行”,出自《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即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充实而有恒。“笃行”也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校风:和谐自强,严谨求实
河南科技大学学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校徽: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鑫设计。图案是个九龙鼎,代表洛阳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校歌:《河南科技大学校歌》河南科技大学校歌河南科技大学校歌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踏过商周遗迹,追逐汉唐明月,传递华夏文明,放飞希望之歌。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我们日新笃行。我们明德博学,我们励志图强,我们成才报国。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为我民族振兴科技,振兴科技。
河南科技大学校友会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河南省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在学校指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联谊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由河南科技大学及其前身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海内外校友自愿组成。
党委书记:严全治校长、党委副书记:孙金锋党委副书记:闫纪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杜遂渊副校长:周志立、宋书中、谢敬佩、李友军、雷方工会主席:李漪副校级调研员:郑斌
华汰(1956年12月?1958年8月任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杨立功(1958年10月?1968年5月任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院长)王益年(1979年8月?1985年3月任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8月25日任洛阳工学院院长)王汝耀(1985年3月?1987年3月任洛阳工学院院长)龙锐(1988年7月?1997年7月任洛阳工学院院长)董企铭(1997年8月?2002年3月任洛阳工学院院长)王清义(2000年?2002年3月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董企铭(2002年3月?2004年7月任河南科技大学校长)孙天华(2004年8月?2006年9月任常务副校长,期间科大无校长)王键吉(2006年10月?2013年6月任河南科技大学校长)孙金锋(2014年1月--任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学校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西苑校区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占地495.81亩,以西苑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至今在该校区有学校党政机关及机电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法医学院等教学单位。西苑校区地处洛阳市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有公交103路、60路、8路、12路、14路、17路、19路、25路、27路、63路、69路、31路、21路、29路、46路、50路等数十条线路从此处发车或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46路、50路、14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新开通的75路公交车由洛阳龙门站发车经过该校区。乘坐25路与31路可到达开元校区,乘坐31路公交车可到达周山校区。乘坐103路可到达景华校区。开元校区位于洛阳市开元大道263号。北侧为开元大道;东侧为学府街,毗邻洛阳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瀛洲路,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工业园相邻;南侧为关林路。该校区建设工程是河南省、洛阳市的重点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学新区之一;校区总用地面积3416亩,已建成的一期首批工程包括公共教学中心组团、三个学生公寓组团、学生食堂及学生浴池组团计20栋楼,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至今在该校区有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新校区管委会等行政单位,有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教学单位,有部分学院大一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开元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5、路公交车从西苑校区发车,直达开元校区;34、57路公交车从学校始发,68、39、35路公交车经过该校区。景华校区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31号。占地108亩,以安徽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至今在该校区有医学院等教学单位。景华校区地处洛阳市商业繁华地段,生活、购物、医疗、交通十分便利,有公交103路、60路、12路、17路、19路、8路、25路、27路、63路、69路、6路、50路、11路等十数条线路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50路、11路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周山校区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南35号。占地356亩。至今在该校区有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三个教学单位。周山校区南与周山森林公园毗邻,西与五三四医院紧邻,向北可俯瞰洛阳市貌,环境幽静,风景怡人。是由火车站始发的4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由火车站始发的11路和谷水西始发的31路公交车途经该校区,紧挨洛阳534医院。[1]
洛阳中考信息
洛阳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