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主要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招生。
她的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3年。
学院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中央、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3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广泛影响,先后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学院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历史沿革
学院综合大楼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图书馆都林教学楼1953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成立;[1]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1955年,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和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合署办公; 1955年,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创建;1957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分校办学;1958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中专部,原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改建为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1960年,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1961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仍称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62年,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并入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81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中专部,原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改建为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1981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再次分立,师范类专业独立建校,称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 2012年9月,教育部决定由中央民族大学对口支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3年,经自治区教育厅学位办审核,学校被批准为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截至2016年11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机构;开设29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其中27个本科专业以蒙汉双语教学为主。[3]
教学机构蒙古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系传媒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教育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管理系经济系法律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环境工程系马列教研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专业设置本科专业系部专业代码专业美术系130401美术学(油画方向)美术学(版画方向)美术学(中国画方向)130502视觉传达设计130503环境设计130502视觉传达设计130503环境设计130504产品设计(民族工艺装饰设计方向)音乐系130202音乐学音乐学(马头琴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教育系40106学前教育体育系40201体育教育(足球方向)体育教育蒙古语言文学系50261翻译40107小学教育(蒙古语言文学方向)5010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传媒系130309播音与主持艺术50301新闻学130404摄影管理系120402行政管理120210文化产业管理120502档案学计算机系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方向)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蒙文信息处理方向)经济系120204财务管理120204财务管理20301金融学20202税收学外语系50201英语50207日语(服务外包方向)40107小学教育(英语教育方向)汉语言文学系小学教育(汉语文教育方向)50101汉语言文学50103汉语国际教育数学系40107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方向)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马列部30503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系30101法学30101法学30401民族学环境工程系82507水质科学与技术82502环境工程专科专业系部专业代码专业经济系630302会计(文史类)会计(理工类)630701市场营销(文史类)市场营销(理工类)环境工程系52080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汉语言文学系670201汉语(对外汉语方向)管理系670301文秘640101旅游管理
学科建设
沃德教学楼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建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
师资力量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579人,其中博士27人,在读博士28人;二级教授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有专任教师349人,蒙古族教师316人,占专任教师的90.5%;蒙、汉双语授课教师223人,占专任教师的64%;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63.3%,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6.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草原英才工程”2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各2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1人;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教学团队5个、教坛新秀5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阿拉坦仓草原英才工程。
阿拉坦仓自治区教学团队:汉蒙翻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新闻学教学团队。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学教学科研蒙汉双语教师团队。
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包赛吉拉夫。
教学建设
据2016年7月中华网信息显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设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6个,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个;获教学成果奖3项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项;获批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个教改平台。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与制作、美术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会计、语文教育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汉蒙翻译基础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头琴、汉蒙翻译基础、中国画、领导科学、新闻学概论、电视节目制作基础、汉蒙翻译基础(优质精品课程)、环境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教改平台: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改平台: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地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美术馆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基地1个、国家民委第二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机构6个。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基地(1个):蒙古语文基地。国家民委第二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研究中心(3个):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培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语言与翻译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6个):蒙古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所、草原环境与生态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电化教育中心、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3年,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215篇(其中核心期刊33篇),出版专著9部;学院共组织申报了14类院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请总数达到133项,成功立项27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25项),立项率达到20.3%,共获得223.5万科研经费;同时,实现了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零的突破。此外,《哈撒儿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等四部成果专著已出版发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等7部教材也已纳入全国大中专蒙古文教材出版计划。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1月,图书馆针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新专业以及硕士点所需的数字资源建设,续订了8个数据库,引进随书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37万余册,蒙汉文纸质图书70万余册,馆藏文献总量107.5万册,其中特色文献收藏3182册。收集整理学校112名师生的224册著作,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文库》学术期刊
学报《蒙古学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A级学术期刊,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名单。“蒙古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立项为自治区高校“名栏建设”项目,“民俗学研究”、“蒙古思想史研究”2个栏目分别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与“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奖。
文化传统
校徽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徽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徽徽标图案和蒙、汉、英三种文字组成的校名以及建校年数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徽标图案的造型以英文字母“H”和“M”为主要造型结构(分别代表呼和浩特和民族学院),并借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蒙古包”“苏力丁”“火炉”“马”的造型和代表学校教育的“书”“笔”等象征物造型元素,用现代设计抽象语言,以简约、夸张、寓意、构成等手法,进行艺术处理,把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寓意巧妙融入在徽标整体造型当中,凸显学院族院校特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充满生机的生命力和力量,也象征着和平和永久。[4] 校训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训:崇正、尚智、务本、传承 社团文化
体育馆学院有学生会社团部、礼仪队、苏尼尔艺术团、街舞社、hiphop社团、爱心社、义工协会、跆拳道协会、社会实践社、魔方协会、shoume动漫社、环保协会、演讲社、box+话剧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学院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巡礼节等大型系列活动。举办校内"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组队参加"挑战杯"全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迟耀君党委副书记、院长白长明党委副书记胡春梅巡视员白布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雅勒其其格党委委员、副院长阿拉坦仓,徐福全,韩猛,贺希格吉雅副巡视员阿民,布和温都苏,哈斯朝鲁[5] 历任领导
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时期:[6] 职务姓名任期名誉校长哈丰阿(自治区副主席兼任)1953-1955校长特古斯(自治区文教部副部长兼任)1953-1955副校长额尔敦陶格陶1953-1955 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和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个牌子)时期:职务姓名任期书记\校长崔宝1955-1956副校长罗布桑1955-1956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分校时期: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 职务姓名任期书记\校长崔宝1957-1959书记额尔敦其其格1960-1961校长莎音乌力吉1960-1961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 职务姓名任期书记\校长罗布桑1957-1958校长色丹1958-1959副校长呼群1958-1959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改为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时期:职务姓名任期副校长呼群1960-1961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为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时期:职务姓名任期书记\校长莎音乌力吉1965-1966副校长呼群,额尔敦其其格1965-1966主任额尔敦其其格1967(革委会成立)主任刚敬宗1968-1969(军宣队进驻学校)副主任额尔敦其其格1968-1969(军宣队进驻学校)主任刚敬宗1969-1970副主任黄裕科1969-1970主任额尔敦其其格1971-1973书记/主任王业喜1973-1976副主任额尔敦其其格,孙汝范1973-1976书记/校长王业喜1976-1981副书记额尔敦其其格1976-1981副校长莎音乌力吉1976-1981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分立为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时期: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职务姓名任期校长莎音乌力吉1981-1983书记乌恩奇1983-1986校长吴玉生1983-1986副校长巴雅斯古楞,德力格尔仓,刘文魁1983-1986书记乌恩奇1986-1989校长阿迪雅1986-1989副校长巴雅斯古楞,德力格尔仓,刘文魁1986-1989书记乌恩奇1989-1993校长阿迪雅1989-1993副书记布日诺1989-1993副校长德力格尔仓,贺其业勒图,呼和满都呼1989-1993书记包赛音1993.10.5-1997.2.17校长阿迪雅1993.10.5-1997.2.17副书记布日诺1993.10.5-1997.2.17副校长贺其业勒图,刘文魁1993.10.5-1997.2.17书记/副校长包赛音(主持工作)1995-1997.2.17副校长贺其业勒图,刘文魁1995-1997.2.17书记白布和1997.2.17-2000.6.26校长乌兰1997.2.17-2000.6.26副书记蔡广志 (1998.2.13任职)1997.2.17-2000.6.26副校长杜古尔,朝克图 (1998.2.13任职)1997.2.17-2000.6.26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职务姓名任期校长王业喜1981-1984副校长吴长海,段其贵1981-1984书记/校长照纳斯图1984-1990副校长旺钦,拉希,丹巴1984-1990书记/校长岩峰1990-1996副校长旺钦,丹巴1990-1996校长阿民1996-2000书记岩峰1996-2000副校长丹巴,徐福全1996-2000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时期:书记白布和2000.6.26.-2002.7.2校长乌兰 (2002.2月离任)2000.6.26.-2002.7.2副书记阿民2000.6.26.-2002.7.2副校长岩峰,杜古尔,丹巴2000.6.26.-2002.7.2书记白布和2002.7.2-2004.12.14校长白长明2002.7.2-2004.12.14副书记阿民2002.7.2-2004.12.14副校长岩峰,杜古尔,丹巴2002.7.2-2004.12.14书记白布和2004.12.14-2009.3.26校长白长明2004.12.14-2009.3.26副书记阿民2004.12.14-2009.3.26副校长布和温都苏,徐福全,胡春梅,哈斯朝鲁2004.12.14-2009.3.26(2009.3.26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因为升格后的院级领导班子没能及时组建任命,原班子继续工作至2010.9.28。)[7]
知名校友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院演播厅学院那达慕大会学院学生公寓夏日,1967年毕业,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8] 伏来旺,1973年毕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乃登,1958年毕业,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云嘎,1968年毕业,作家,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博?格日乐图,1957年毕业,内蒙古大学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家;莫?阿斯尔,1953年毕业,国家一级作家;阿拉腾奥勒,1962年毕业,国家一级作曲家,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呼格吉勒图,1976年毕业,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阿尔泰,1975年毕业,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满都乎,1955年毕业,内蒙古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敖力玛,1958年毕业,内蒙古民航局一级飞行员;宝山,1968年毕业,著名蒙古文书法家,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高?拉希扎布,1957年毕业,作家,锡盟政协副主席;巴雅斯古楞,1959年毕业,新华社主任记者;宝音贺希格,1957年毕业,内蒙古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白音那,1959年毕业,内蒙古文联作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布和,1955年毕业,内蒙古大学蒙学院教授,“蒙古语族语言”学家,硕士生导师;乌?那仁巴图,1958年毕业,语言学家,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玛希毕力格,1968年毕业,内蒙古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特?额勒恒格,作家,锡盟文联主席;贺希格陶高,1975年毕业,女诗人,《花的原野》杂志副总编;乌雅岱,鄂尔多斯市文联主席;
明堂(白音查干),1960年毕业,儿童文学作家,民族高专副教授;巴?孟和,1960年毕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龙梅(草原英雄小姐妹),1975年毕业,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宝音满达胡,1964年毕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哈斯劳,1993年毕业,奥运会金牌得主,鄂尔多斯市体委;千龙山,1985年毕业,抗洪英雄,霍林河市民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