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原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山川秀丽、风光优美、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其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
学校占地1006.5亩,建筑面积2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81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2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41.88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34个,多媒体教室60个,语音室13个。
图书馆纸质藏书75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中外期刊1200多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等网络资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原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山川秀丽、风光优美、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其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学校占地1006.5亩,建筑面积2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8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2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41.88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34个,多媒体教室60个,语音室13个。图书馆纸质藏书75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中外期刊1200多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等网络资源。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1912年更名为热河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17年更名为热河(特)区立师范学校,1930年更名为热河省立师范学校。1934年更名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1938年更名为热河省立承德师道学校,1945年更名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1946年参与合并组建承德联合中学,1946年承德联合中学原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部分改建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热河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热河省承德师范学校,1956年热河省承德师范学校更名为承德师范学校,1958年承德师范学校、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承德分院)合并升格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61年承德师范学院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承德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承德师范学校,1978年承德师范学校升格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承德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承德民族师范学校、承德地区教育学院(部分功能与资源)并入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2013年9月,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协议,争取到中央民族大学的对口支援。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798人,其中专任教师573人,教授64人,副教授19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7%。博士硕士313人,占专任教师54.6%。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9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承德市优秀教师12人、承德市新世纪学术带头人20人、承德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中文、法政、数学与计算机、物理、旅游管理、化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初等教育等11个系和信息中心、社科部、公共课部3个教学部(中心)。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凝聚态物理、植物学)。
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绿化五百家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50多项(次)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批科研课题34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5项,市厅级课题159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7部,作品集6部,参展发表艺术作品50余件,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84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2篇,获国家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市级以上奖励32项。编写出版《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8部民族方面教材共300多万字。挖掘、收集、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成立了教师教育、避暑山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承德地方资源、旅游资源等5个研究中心,组建了少数民族体育和满族音乐舞蹈、生物资源开发研究室、凝聚态物理研究室、避暑山庄研究室、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室、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室、钒钛材料实验室、基础教育研究室、软件研发中心、避暑山庄文化国际推广研究中心、承德本土作家研究室、满族音乐舞蹈研究室、纳兰性德研究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室、基础教育研究室、承德文化旅游规划研究所、承德旅游区土地生态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学校音乐系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2013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学术刊物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在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优活动中,多次获得“河北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为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库来源期刊,并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及检索机构。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1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达12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1.28万册,电子图书29万册,学科门类涵盖工、商、文、理、管、教育等多种学科领域。每年连续订购期刊1200种,报纸120种。有中国知网、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新东方多媒体等电子资源。馆藏中有较为珍贵的古籍及特藏文献,共有线装古籍5000余册。
学校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斯坦、波兰、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
党委书记:刘曙光 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建党委副书记:王铁纪委书记:孙宝惠副院长:苏国、王军、张力涛、郅建国、李军、周子光、张淑玲、赵翠华
曲谱[10]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院学生会作为院党委领导下的学生自治组织,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学生会下设主席团,秘书处、宣传部、学习部、体育部、生活监察部、外联部、文艺部等部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广播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广播站是院党委和院团委领导下的宣传机构。广播站实行站长负责制,设站长一名,副站长两名,下设播音部、调音部。实行每周七天工作制,自办节目播音时间为每天早晨7:00?7:30,中午12:10?12:40,下午18: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