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天津 >>天津市 >>红桥区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电话 : 022-26564051,26564023
地址 : 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8号
中考网 : 天津 | 天津市 | 红桥区
高考网 : 天津 | 投票
学校简介 :   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建设的河北省属骨干大学。
  学校坐落在天津市,并在河北省廊坊市设有分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1929 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0年改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2001年4月、2006年6月分别通过国家“九五”、“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是我国最早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之一,创办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具有“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已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
  我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先驱黄爱、陕西渭华起义领导人卢绍亭、抗日英雄洪麟阁、毛泽东主席亲书挽联的杨十三、冀东暴动领导人赵观民,以及教育家魏元光,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潘承孝,核工业专家、学部委员姜圣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均为在学校不同时期工作和学习的杰出校友代表。
  而更多的是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他们以“敬业和奉献精神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深受社会的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占地3400余亩,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6亿元,图书文献21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0万册,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及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化,各校区实现了网络互联。
  总面积2500亩的新校区已有33万平方米建筑竣工投入使用,近1.5万名学生在那里学习、生活。
  学校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13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和3个教学管理学院,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品牌特色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强势特色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权、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授予权。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6人,博士生导师86人,硕士生导师45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河北省“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4人;有70余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5万余人,研究生3500余人。
  另有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1.5万人。
  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予以确认、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创立的独立二级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设有4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万人。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共有1005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649项;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计划。
  在2002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
  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校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在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个校级实验室(中心)。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91项,其中863、973等国家级项目62项;承接横向课题577项,科技经费2.76亿元。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8项,获省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励49项,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43篇,获专利授权117项。
  2005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之一。
  2006年10月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113个,并与唐钢、保定天威等80多个省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技术合作与成果推广,创直接经济效益55亿元。
  以河北工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的宁晋单晶硅高科技园区,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3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正在实施的项目12项。
  学校建立了国际交流教育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了对外合作和交流。
  近三年,学校共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聘请国外专家讲学200余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5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抢抓机遇,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早日把河北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简介

学校坐落在天津市,并在河北省廊坊市设有分校。学校 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0年改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2006年、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项目验收。[1] 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具有“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学风,形成了“工学并举,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已先后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中国现代工人运动先驱黄爱、陕西渭华起义领导人卢绍亭、抗日英雄洪麟阁、毛主席亲书挽联的杨十三、冀东暴动领导人赵观民,以及教育家魏元光,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潘承孝,核工业专家、学部委员姜圣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均为在学校不同时期工作和学习的杰出校友代表。而更多的是工作在该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他们以“敬业和奉献精神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深受社会的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已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36项,省级建设项目123项,在河北省 高校中名列前茅。教育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1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以来,学校已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余人、EMBA学生200余人,招生数均位居省内高校首位。学校占地4000余亩(约合2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万余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9亿元,藏书180万册,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及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化,各校区实现了网络互联。总面积3000余亩的新校区已有近40万平方米建筑竣工投入使用,2万余名学生在此学习生活。

历史沿革

前清阶段

1903年1月,天津知府 凌福彭受袁世凯委派,筹建北洋工艺学堂(学校最前身),选址天津东南角贡院。1904年,北洋工艺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民国时期

1912年8月,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监督改为校长,由邢端担任。1913年2月,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8年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校名改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升格学院,定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46年10月,中央教育部将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改名为河北省立工学院,路荫柽任院长。

建国初期

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文批复河北省立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学院。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定名天津大学,选址在南开区七里台。1958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批示,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1962年7月,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由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 学院合并组成),改称天津工学院,由天津市领导。1969年,天津工学院划归河北省领导。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天津工学院改名为河北工学院。

九五更名

1992年5月20日,河北工学院在廊坊设立分院。1994年6月2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同意将河北工学院设立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5年2月16日,国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江泽民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4月,通过国家“九五”、“211工程”整体验收。2006年6月,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学科设置

设有16个学院(理学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

河北工业大学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法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城市学院)设有46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 (电机与电器 、材料物理与化学 )1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机与电器、材料物理与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6个硕士 学位授权点,学校在9 个领域(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控制工程)获准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授予权。学校现已初步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硕士、工程硕士、MBA及继续教育、留学生兼有的多层次的开放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河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省电器实验室、河北省磁技术与磁材料研究中心、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北省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研究中心、河北省电器研究所、河北省电站装置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研究所,32 个校级研究所(室),60个实验室、实习基地,73个校外产学研基地。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共有1005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649项;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计划。在2002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校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在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个校级实验室(中心)。近三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91项,其中863、973等国家级项目62项;承接横向课题577项,科技经费2.76亿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8项,获省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励49项,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43篇,获专利授权117项。2005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之一。2006年10月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113个,并与唐钢、保定天威等80多个省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技术合作与成果推广,创直接经济效益55亿元。以河北工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的宁晋单晶硅高科技园区,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

机构设置
河北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组织部 宣传部 纪委监察处 老干部处 学生处 保卫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研处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财务处 审计处 规划与建设处 后勤管理处 外事办 校办产业管理办 211办 研究生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图书馆 现代化教学中心 团委 工会 科技园 统战部 北辰校区综合办 后备军官选培办
院系设置

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理学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法律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部

学术科研
河北工业大学

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具有“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学风,并首开“工学并举”的工程教育思想之先河。学校现已初步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硕士、工程硕士、MBA 及继续教育、留学生兼有的多层次的开放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内涵发展,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首位,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模式,注重教学基本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坚持从严执教、从严治校,严格教学管理,着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业务学习氛围、素质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严谨管理氛围,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国革命史、理论力学、化工原理、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及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等课程,在参加全国或省、市统考或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96.26%。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近年来,在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和建筑设计竞赛等比赛中,河北工大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8项,国家级佳作奖1项,省级特别创新奖1项,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二等奖12项,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挑战杯”竞赛中,获三等奖3项。学校先后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河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以“工作踏实、实干,敬业和奉献精神强,为人诚实,善于团结合”,“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在社会上广受欢迎和好评。2001年本科一次就业率蝉联河北省属高校之首,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7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科研机构,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具有了国家军工保密资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河北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北省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10个):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实验室、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制造业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电磁场与电气可靠性实验室(省部共建)、生态环境与信息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北工业大学电站装置工程研究中心、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天津市社科基地)、河北省机电一体化研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省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4个园区):邯郸科技园、天津北辰科技园区、沧州科技园区、邢台市产业园区

科研成果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通过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共获全国和省市各种竞赛的奖励282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有2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九五”、“十五”期间,学校两次获国家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历来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43项,学术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数一直在全国高校百名之内,获授权专利数量位居京、津、冀高校前列。学校“工学并举,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得到弘扬,现有校外产学研基地73个,并与唐钢、保定天威集团等20个省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之一。

学术资源

图书馆截至2014年5月,图书馆馆舍面积17078平方米(其中丁字沽校区图书馆8100平方米,北辰校区图书馆6500平方米,廊坊校区图书馆2478平方米),阅览座位1632个。另外,在新校区将建设45000平方米的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截至2014年5月,图书文献总量达404.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63.5万余册,中文电子图书240万册,外文电子图书1万册,累计收藏中外文过期期刊4000余种,共12万余册。定置了包括CNKI、SDOS、PQDD、EI、ACM、IEEE、ASME、SCI、英国《Nature》杂志、美国《Science》周刊等30余中外文数据库和自主考试学习资源服务系统以及随书光盘下载服务系统--博云光盘云系统。学术期刊《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17年创刊。该刊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ZBlMATH)、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航空航天数据库》(CSA-Aerospace)定期收录。该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数学文摘》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和河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2201名教职工,其中有专任教师929人,正高职教师165人,副高职教师39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人,博士生导师 45人,年薪10万元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岗位2个,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3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318人,还有几十名青年教师在国内外定向攻读博士学位。共有102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骨干教师称号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特色专业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其最基础的部分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充满活力的材料类学科,其工业和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

河北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3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正在实施的项目12项,接收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70余名,派出学生160余名。学校建立了国际交流教育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了对外合作与交流。近三年来,学校共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聘请国外专家讲学20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5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早日把河北工业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荣誉

2001-201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天津市绿化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获得省内高校唯一的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时还获得了空缺2届的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1月18日,化工学院李春利教授主持完成的“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及其在化工节能降耗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领导

校党委书记李强校长展永校党委副书记郭健副校长檀润华、王延吉、戎贤、张建畅、段国林、刘兵纪委书记李延涛

知名校友

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学军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任学锋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天津市副市长柯俊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广相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王成怀天津市第十二届安振东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刘文藩天津市会原副主任王述祖天津市原副市长、天津市人大原副主任周绍熹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何少存河北省副省长、省白润璋河北省十届王建忠河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陈秀芳河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崔江水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文化传统

学校校训

“勤慎公忠”释义:勤:勤以治学;慎:慎以立身;公:公以对人;忠:忠以处事。

学校校歌

百年的沧桑百年的风霜最艰苦的岁月你逆流而上百年的成长百年的辉煌 最荣耀的时刻我与你分享带着美丽梦想走入神圣殿堂永远告诉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心坚似铁河北工业大学稳步向前走向世界

校园文化

“教授论坛”系列讲座相声小品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社团展示活动知识竞赛化装舞会

天津中考信息

天津学校大全

天津市医药职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农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