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
河北地质大学(Hebei GEO University)简称河北地大,是国土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其前身为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始建于1953年。
学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地质矿产部直属地质院校。
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转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以河北省管理为主。
2013年5月,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协议”,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2016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区域地质学家李廷栋任名誉校长。
河北地质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从建校之初塞外古城的筚路蓝缕,到搬迁河北省会后的奋发图强。
60余年来,一代代地大人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刘路、邵克忠、杜汝霖、刘光亚、牛树银等名师薪火相传;培育出一大批省部级领导、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企业家、地勘楷模,以及在各行各业一线默默奉献的地大学子。
校史发展
宣化地质学校
河北地质大学1953年,建立宣化地质学校。1954年,由华北地质局领导改为由部直接领导;同年举行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1955年,学校法定名称由“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改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56年,水文地质专业改名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1957年,学校组成体育、数学、语文、政治、化学、物理、制图、工程力学、勘探技术、普通地质、构造矿床、工程地质、专门水文地质、建筑工程学与地貌学、普通水文与水力学、地质机构会计核算、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与政治经济学18个学科委员会;增设统计专业。1960年,增设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探矿机械两个专业;成立函授科。1961年,撤销探矿机械专业。1962年,撤销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简称石油专业),留下矿产地质勘探(简称矿产地质专业)、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计统财会(简称计财专业)3个专业;停开函授教育。1965年,归属河北省地质局领导。1970年,学校校名改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改办河北地质学院,学院以省管为主,党的关系隶属院所在地市党委。
河北地质学院
1972年,学院建立地质经济管理系,设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973年,原政治教研组改为马列主义教研室。1974年,成立探矿工程系。1976年,学院增设地震专业。1977年,学院成立岩矿分析系,1980年撤销。1978年,改为实行地质总局、河北省双重领导,以地质总局为主。1979年,建立了4个研究室。1981年,将地质经济管理系的地质经济管理专业划分为地质财务会计、地质计划统计两个专业。1982年,学院成立德育教研室;探工系撤消。1984年,将水文专业改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水文系改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系)。1985年,地矿部决定:河北地质学院迁至石家庄市。1986年,院党委讨论将“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八个字正式确定为本院校风。1987年,地质经济研究室升格为地质经济研究所。1988年,“成矿学与预测找矿方法研究所”正式成立;举办高等函授教育。1989年,89级新生在新校举行开学典礼。
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1996年,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199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中我院为合格学校。2000年,全面试行学分制管理办法。2001年,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管理研究所。2003年,成立了18个学院,2个中心、1个部、4个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企业管理、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学科成为我院首批硕士点。2006年,获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地质工程,会计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MBA)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石家庄经济学院协议”,学校成为省部共建大学。2014年,获得会计硕士和金融硕士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河北地质大学
2016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1] 2016年4月,河北地质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2016年5月,温家宝同志委托地质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顾晓华将他本人亲笔题字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予河北地质大学,表达了对河北地质大学的关怀之情。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61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理论重大突破”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校教师张振利、田立富、方勇勇、吴新国、董守杰等承担该项目的重要子课题《西藏1:25万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幅(国内部分)区域地质调查》的研究。近五年,学校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0余篇,被SCI、EI、CPCI收录250篇;出版学术著作11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90余项。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该校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当代经济管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平台基地
截至2016年4月,学校建有泥河湾地质环境研究院、地质调查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地球动力与应用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8个科研机构,水资源环境实验室、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实验室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是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原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学报》被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当代经济管理》原为《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中旬出版。2008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主要栏目设有:“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经济与法”、“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与借鉴”等。《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冠名为《河北地质学院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河北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系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设有“教学工作会议专栏”、“课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管理”、“高校管理与改革”、“德育教育研究”、“实验教育研究”、“高校后勤改革”、“学生工作”、“图书资料”等10余个栏目。刊物每期印刷600本,院内发放150余份,向兄弟院校赠阅、交流400余份。馆藏资源河北地质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4年,其前身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1987年随学校由河北宣化迁至省会石家庄。据2016年7月图书馆官网显示,纸质馆藏14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电子数据库16个。1980年代购得的全套上海书店影印版《申报》为馆藏珍品。根据学校教学与科研需要,订购的中外文数据库有CNKI、万方数据库、人民日报电子版、国研网等16个。另外还有随书光盘、研究生毕业论文等自建数据库。图书馆与河北省省内多个高校馆签署了文献互借协议,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2010年与国家地质图书馆深度合作,实现与该馆的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
河北地质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高校联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捷克、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学分互认、学历互授、学生互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第十三届、第十六届、第十八届凯洛林国际地质学术会议,第四届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创新与创业会议,第十届知识全球化国际会议,第七届工科和商科教育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国际会议。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国外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习。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到2016年6月学校有20个院系,包含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53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院系设置 | 专业名单 | 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河北地质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河北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造价河北地质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艺术设计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捷克语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河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工程方向)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找矿方向)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矿物加工工程、珠宝艺术设计河北地质大学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河北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河北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北地质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北地质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地质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基础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旅游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管理、环境工程、英语、广告学、法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地质工程领域)、会计硕士、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2个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河北省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2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1门省级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学术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学及水资源、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省级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2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94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20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25人。学校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三三三人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5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河北省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4人。兼职教授39人,客座教授134人,其中院士10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地质矿产类专业群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环境工程等国家示范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省级)、资源勘查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2个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河北省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2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1门省级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管理教育创新高地、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等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会计学、工商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质矿产类专业群、土地资源管理等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信息工程学院等1个河北省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资源管理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基地等2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拥有微观经济学、土质学与土力学、统计学、经济法学、行政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不动产估价、财务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薪酬管理、地下水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等20门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拥有地学实验中心、水资源环境试验中心、经管实验中心等3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河北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成果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2014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在96%以上。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和“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演讲、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1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49项。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80余篇。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和河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陈名利同学勇救落水儿童,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扫街男孩”唐建哲同学受到亲切接见。
文化传统
地大校徽
校徽释义:校徽选择山水作为主要元素,寓含地质大学的含义。图形组合上,直线喻山,挺拔向上,曲线喻水,柔和灵动。图形下方的1953,代表建校年份的1953。校徽颜色采用“战国红”的红色,“战国红”是一种我校建校之初所在地宣化出产的一种玛瑙。从“战国红”中凝练色彩,意在追溯建校之根本,展望发展之前程,展现河地大“依托历史,开创未来”的似火热情和饱满精神。校徽的主题寓意为:仰山之高,慕水之善,学成大器,行循大道。 地大校训
释义:语出东晋郭璞《注山海经叙》,原文为:“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作为校训,其含义主要是勉励师生:为学要高瞻远瞩,广智博识,见解通达,学伴终身;为人要胸襟博大,虚怀若谷,深明德义,淡泊名利。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军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凤鸣党委副书记刘耀辉副校长张伟良、毛磊、张小平纪委书记 南振兴党委常委 侯书文 历任领导
石家庄经济学院 (1996.5??2016.3)郝东恒党委书记1999.4- 2015.9校长1999.4-2007.11李军校长2011.03- 2016.3辛彦怀校长2007.11- 2011.03周振玲党委书记1994.4- 1999.4贾贵廷校长1996.7-1999.4河北地质学院时期 (1971.11??1996.4)杨昌明院长1994.4- 1996.7阎凤鸣院长1985.12- 1992.8党委书记1992.8- 1994.4周振玲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1991.5-1992.8马乾乐党委书记1984.1?1991.5王希尧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1980.8-1985.12郭思敬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2.6-1980.8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时期(1953.3??1971.11)冯呈瑞党委书记1963.2-1971.11革委会主任1968.3-1971.11印 通校长1960.9-1968.3李 明党委书记1959.6-1963.4刘林之党委书记1957.6-1959.4许砚田校长 书记1956.4-1961.3 1956.4-1957.6王竹林副校长(暂代校长职务)1953.8-1956.3书记1954.10-1956.4李庚尧校长(未到职)1953.7-王竹林建校筹委会主任1953.3-1953.8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徐德良回访河北地质大学六十余年来,培育出一大批省部级领导、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企业家、地勘楷模,以及在各行各业一线默默奉献的地大学子。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徐德明,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王秀峰,南极科考队队长李院生、吴根水,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全国工程勘察大师许再良,新华人寿总裁赵子良,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李一萌,著名学者侯增谦、毛景文、王光远、杨金忠等杰出校友光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