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
电话 : 0771-3903928
地址 : 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学校简介 :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创办于1953年10月,始称广西教师进修学院,之后几经变迁和更名,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
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3年1月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50年来,广西师范学院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重视的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学科专业设置较为合理、实力较强的高等师范院校。
近几年来,广西师范学院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明显跃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日益凸显。
2002年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赢得了专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两个校区,设有14个直属教学系(院),3个公共教学机构,26个研究所,是广西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广西远程教育基地。
学院现有近40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
有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拥有图书资料80余万册。
校园网已实现院内外联网,网络功能齐全。
在职教职工11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8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9人。
各类在校学生达到20000人。
学院的教学科研基础良好。
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广西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越南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
这些年来共接纳欧美、日本、越南等国留学生近1000名。
50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凭借着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品德、优良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评为全国和广西各地的优秀教师,成为出色的教学骨干和教育管理者,有的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展现了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的风采。
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开头在桂林市现广西师范大学本部王城设立,1955年从广西师范大学分出,迁南宁建校。
1956年曾办速成师范专科班,从高等学院统考中录取高中毕业生561人,学习1年。以后仍着重在职中学教师的短期培训。
1960年春,以广西教师进修学院为基础筹办南宁师范学院,由于贯彻调整方针,筹办中的南宁师范学院停办,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广西民族学院,原址交给广西艺术学院。
1961年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3年9月,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又从广西民族学院分出来,恢复单独设置,并接受停办的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的人员、财产,在该校原址(现明秀东路175号)复建。
广西师范学院 1967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易名广西教育学院,文革期间,有4年没有培训工作。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正式成立南宁师范学院,开始招收全日制师范专科、本科生,设中文、外语、数学3个系,招生258人。1985年经国家教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把南宁师范学院更名为广西师范学院。
1986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1993年起与兄弟院校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批准为硕士授权资格单位,并在文艺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个专业设立授权点。
2002年12月30日,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05年的前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教学楼 2010年,学校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五合大道建设新校区。
2011年,学校新增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共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学校获批为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2014年,学校被批准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正式启用。12月,学校获准进驻南宁教育园区。
2016年,学校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2018年12月5日消息:近日,教育部致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1]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34人,具有高级职称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230人。在职教师中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5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教师等6人,广西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八桂学者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广西青年科技奖3人,八桂名师2人,广西优秀教师5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首届杰出科技人才称号1人,广西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4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16人,广西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3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7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 教学名师
类别 | 姓名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魏文展 杨东甫 --- 广西优秀专家 魏文展 --- --- 八桂名师 胡宝清 唐高华 --- 广西教学名师 胡宝清 元昌安 崔建国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黄初升 李仰智 元昌安 胡宝清 唐高华 廖超明 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李仰智 曾令辉 --- 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于? 2008年 教育学教学团队 钟海青 2008年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 崔建国 --- 自然地理教学团队 胡宝清 --- 代数学教学团队 唐高华 --- 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 郑小军 ---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6个教辅单位,43个科学研究机构和1所附属实验学校,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开设普通本科专业66个。 二级学院 大外部) 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公体部) 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 专业设置
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师范类专业标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 公共事业管理(非师范) 四年 --- 市场营销 四年 ---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 文化产业管理 四年 ---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金融数学 四年 ---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S 应用统计学 四年 --- 政法学院 法学 四年 --- 社会工作 四年 ---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S 历史学 四年 S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四年 S 学前教育 四年 S 应用心理学 四年 ---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 四年 S 教育科学学院 特殊教育 四年 S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S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四年 S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S 秘书学 四年 ---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J 泰语 四年 --- 越南语 四年 ---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S 翻译 四年 --- 日语 四年 --- 商务英语 四年 J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 四年 --- 广播电视学 四年 --- 广告学 四年 J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 四年 S 舞蹈学 四年 --- 美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 四年 S 书法学 四年 ---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 环境设计 四年 ---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 动画 四年 --- 新闻传播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空中乘务方向) 四年 ---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 四年 S 应用化学 四年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 四年 S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四年 ---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 地理国情监测 四年 ---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 四年 --- 环境工程 四年 --- 生物科学 四年 S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机械工程 四年 J 自动化 四年 J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四年 ---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J 通信工程 四年 --- 物理学 四年 S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四年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J 软件工程 四年 --- 物联网工程 四年 --- 教育技术学 四年 S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四年 J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物流管理 四年 职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 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 四年 --- 测绘工程 四年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四年 --- 注:师范类专业标注“S”,师范兼非师范类专业标注“J”。
教学建设
五合校区教学楼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9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42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广西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广西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广西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2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物流管理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类校外实践基地 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小学教育、化学、应用统计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实验教学中心? 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等 广西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协同与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过程与资源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广西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管理类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资源与环境科学类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广西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资源环境类、经济与管理类? 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应用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小学教育、旅游管理、英语、物流管理 广西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资源与环境专业群、教育学(群)、英语类专业群 精品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广西旅游资源概略 自治区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 班主任工作艺术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教学论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 教育学 自治区精品课程 有机化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化教学设计与操作 课程与教学论 自然地理学 土地规划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代数学 人文地理 VB.NET课程 旅游资源与开发 思想政治理论 英汉翻译 公共体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文艺理论 计算机文化基础(二)??Visual Basic 中国古代文学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备注:自治区精品课程资料不全,故列举部分 部分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类别 | 在小学阶段加强字理教学提高语文素养传承汉字文化的研究 黄亢美 2014年基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小学德育课立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曾令辉 2014年基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欧启忠 2014年基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职师资定制化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王屹 2014年职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8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学科,3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学科。 重点学科 广西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软件工程、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物理、区域经济学、英语语言文学 广西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民俗学、教师教育?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计算物理 学位授予 一级硕士点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地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公共管理 --- 二级学科硕士点及交叉学科硕士点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名称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名称 |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政治学 政治理论学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区域环境学* --- 汉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 --- --- 备注: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带“*”的为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硕士点 硕士专业学位点 法律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教育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学校荣誉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等荣誉。?
科研建设
广西师范学院?
截至2013年,学校共获纵横向科研项目974项,总经费11312万元,年均科研经费2828万元。
获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4项,厅级和校级项目430项。该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共4777篇,其中被SCI收录184篇,EI收录206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26部。
获得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获得广西社科一等奖3项、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培育建设中心3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校政、校企共建优势特色实验室(基地)6个,广西人才小高地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重点实验室
类别 | 名称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 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广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学科实验室 应用化学技术与资源开发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 科学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新型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混合与缺失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实验室 校政、校企共建优势特色实验室 智能物流特色实验室 海洋药物开发实验室 气象GIS实验室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基地 精宇监控安全软件开发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资源与环境科学创新团队 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创新团队 海洋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合成研究创新团队 --- 校级科研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 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华文文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城乡社区教育研究所 广西地理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城乡生态文化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城镇社区文化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乡村民族文化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创作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东南亚语言与文化培训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传媒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社会工作师培训中心 数学教育与数学奥林匹克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培训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软件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外语培训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 广西师范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桂台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中心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 2016年,物电学院宁锋和数统学院杨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急管理项目立项,获批经费17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4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资助经费63万元;地区基金11项,资助经费433万元;青年基金2项,资助经费40万元。总计获资助直接经费536万元。 2011-2015年,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总计1.78亿元,年度科研项目经费3560万元,其中,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4037万,平台经费1480万。国家级课题总数7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38项、广西社科一等奖3项、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99项。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48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71篇,EI收录174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97部。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1月,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由明秀校区图书馆、长岗校区图书馆和五合校区临时图书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78.3万册,电子图书146.8万册,光盘资料2.3万多盘,订有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0多个。? 学术期刊 学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前身为《南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由广西师范学院主办,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83年分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广西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首届中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广西高校文科学报一等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是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2015年,学校与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空中乘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中科曙光联合探索大数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际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中马华侨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桂台幼教发展中心等,与香港高校合作举办“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 2015年7月,学校与南顺化外国语大学、泰国川登喜大学互派实习生共30人,开展跨国教育实习、交流活动;9月,选派学前教育专业20名学生赴台湾首府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
“十一五”期间,广西师范学院先后接待了30多个国外大学的代表团,与美国、英国等10个国家近40所院校签订了国际教育合作协议,成立了泰国语言文化中心、韩国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卡布兰语言培训中心、印尼汉语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扩大了学校在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影响。?
学校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合作开设“1+2”本科项目,与越南太原师范大学开设“2+2”本科项目,与越南顺化外语大学开设“3+1”,与谅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2+1”、“3+2”等项目。?
文化传统
校徽
1.圆形校徽寓意和谐。大小圆之间,是手书繁体“广西师范学院”及英文校名“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2.中间外圆内方图形是中国传统图形,表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寓意严谨、求实的学风;正方形右边开口,寓意开放、创新的精神。“1953”表示学院创办时间。 3、方形之中,“SH”是“师”字的汉语拼音声母,两个字母组成一个象征太阳的小圆形;“太阳”下面,是“院”的汉语拼音首个字母“Y”,形状像展翅飞翔的鸿雁。寓意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象征学院盼望学子们早日成才、展翅高飞。 校园文化?
校训:德才并育,知行合一 释义: 德才并育:就是要培育人的美德、培育人的才能,美德和才能要辩证统一;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尚、美好、和谐的人格。 知行合一:就是要注重知识、注重实践,知识和实践要合而为一;要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校歌 《芳华人间-广西师范学院校歌》 作词:辛夷坞 八桂千里书香,风光独好行知园。 师道巍巍,德才并育,唱响云天。 学子莘莘,知行合一,群芳争艳。 正少年时光,意气风发,览群书,立宏愿。 浩瀚学海无涯,展雄帆,何惧艰辛? 求知问道,至真至善,志存高远。 硕果三分,二分辛苦,一分执守。 待青春梦圆,郁郁桃李,芳华人间。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李丰生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传起 党委副书记 伍先华、侯代忠 副校长 李兰荣、李仰智、赵伟、彭宁 纪委书记 李敏智 总会计师 梁家斌 副厅级调研员 常军胜
知名校友
姓名 | 备注 | 阿丘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任《社会记录》节目主持人。 辛夷坞 内地女作家,代表作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蒙旭文 广西金太阳教育集团董事长。 黄武海 ? 广西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飚? 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康? 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主席。 沈北海? 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胡存智?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汤敏?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副理事长汤敏。 韦永丽? 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女子100米、4x100米接力冠军、200米亚军。
学校就业
50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凭借着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品德、优良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评为全国和广西各地的优秀教师,成为出色的教学骨干和教育管理者,有的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展现了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的风采。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各种规格和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5万余名。绝大部分毕业生战斗在广西教育战线,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为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国家、省级、市级优秀教师,成为出色的教学骨干和教育管理者,有的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展现了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的风采。其中,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自治区刘新文、莫永清,南宁市副市长郑军健等是学校校友,他们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2004年在全区高校排名第一,2005、2006年排名第二,2007年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