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西 >>南宁市 >>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电话 : 0771-3260410
地址 :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中考网 : 广西 | 南宁市 |
高考网 : 广西 | 投票
学校简介 :   学校创办于 1952 年 3 月,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 1953 年改称广西省民族学院, 1958 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 2006 年 2 月 14 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是国家民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十一五 ” 重点建设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1958 年在南宁人民公园,毛泽东主席接见学校各族师生代表; 1990 年 11 月,江泽民在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陪同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和校园环境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2001 年 3 月,胡锦涛同志出访东南亚三国时,亲切接见了学校在越南、老挝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朱德、陈毅、阿沛 ? 阿旺晋美、赛福鼎、李铁映、尉健行、司马义 ? 艾买提、李兆焯、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校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3 年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 “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 ” 称号, 2005 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 “ 全国文明单位 ” 称号。
  先后 2 次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 “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 称号,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 称号。
   1998 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 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 “ 良好 ” 等级。
   学校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分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 132.2 万平方米( 1983 亩),其中东校区建筑面积 377153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58.14% ,2006 年 3 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 “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西校区正在动工兴建。
   2006 年底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350.31万元,有图书资料 125.45 万册,电子文献资料 120.24万册(篇、件)。
   现设有 15 个学院,有 2 个一级学科和 40 个二级学科(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涵盖的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53 个本科专业; 1 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5 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3 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4 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自治区高校人才小高地。
  此外,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学校确定为全国 10 个 “ 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 ” 之一, “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 ” 和 “ 汉语水平考试( HSK )高等考点 ” 。
  教育部将学校确定为 “ 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资助项目执行学校 ” 。
   1997 年至今,已有来自 42 个国家的 1500 多名考生在我校参加了汉语水平考试;长期承担对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汉语教师的培训任务,为这些国家培训了 100 多名汉语教师。
   学校现有研究生 860人,本科生 12565 人,专科生 1772 人,函授生 8898 人,预科生 1098 人,留学生 458 人。
  在校教职工 1214 人,专任教师 698 人,其中正高 106 人,副高 209 人。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331 人(其中博士 83 人),有不少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2001 年到 2006 年,学校共投入 2992 万元用于科学研究。
  高层次课题立项增多,科研成果突出。
  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 28 项,省部级项目 144 项;出版各类著作 289 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论文 117 篇;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302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 76 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进入中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3 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004 年 “ 人类学研究 ” 栏目被确定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 名栏建设 ” 第一批入选栏目; 2006 年成为教育部 “ 名刊工程 ” 第二批入选期刊。
   学校先后与苏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等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64 所学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了交流和合作协议;与多个国家互派留学生。
  截至 2007 年上半年先后招收了来自 24 个国家的 3312 名留学生,累计派出留学生 2215 名。
   2006 年 4 月,由我校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获得国家汉办批准。
  多层次的开放办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优化了办学模式与特色。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 9 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
  不少毕业生已成为颇有 成就的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党政军领导干部。
   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特色创优为基础,以不断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突出 “ 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 ” ,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构建并逐步完善以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独立学院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
  
学校概况
广西民族大学(原名广西民族学院)创办于1952年,占地面积1079亩(另有新校区建设用地902.27亩),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齐全、师资力量较强、基础设施较好、特色优势明显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学校是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的高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普通高校之一,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广西民族大学现有16个二级学院,9个研究中心,34个硕士点,46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564人。在职教职工109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33人,其中正高职称9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05人。2003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建校50多年来已培养了650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2006年5月18日,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基础设施

学校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分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132.2万平方米(1983亩),其中东校区建筑面积36883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8.14%;西校区正在动工兴建。2006年底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15万元,有图书资料116万册,电子文献资料98万册(篇、件)。199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364万元,有图书资料112.66万册,电子文献资料81.49万册(篇、件)。图书检索、查询实现电脑化管理,设有电子阅览室和专业虚拟图书馆,师生可通过校园网在馆外查阅图书资料。
历史沿革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 年3月,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改称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58 年在南宁人民公园,毛泽东主席接见学校各族师生代表;1990 年11月,江泽民在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陪同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和校园环境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2001年3月,胡锦涛同志出访东南亚三国时,亲切接见了学校在越南、老挝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朱德、陈毅、阿沛 ? 阿旺晋美、赛福鼎、李铁映、尉健行、司马义 ? 艾买提、李兆

广西民族大学、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校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年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称号,2005 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先后2 次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
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定位:自治区重点建设的普通高校。立足广西,面向民族地区,以普通本科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稳步发展民族预科教育,力争把学校办成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学校办学思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为目标,以特色创优作为巩固学校发展的基础,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以不断创新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学校发展空间,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国际性”,逐步构建以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国际教育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利用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

广西民族大学发展民族学、东南亚语言学特色学科,推进学科渗透,着力于开拓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突出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校毕业生大多数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成为当地各条战线的骨干。其中,东南亚语言学科成为广西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四个支撑条件之一。办学目标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特色创优为基础,以不断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构建并逐步完善以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独立学院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
机构设置

学校下设管理机构包括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纪检监察、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综合档案室 、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工作处、发展规划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工会、财务处、保卫处、设备实验管理处、基建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离退休管理处等。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政法学院、文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艺术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相思湖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广西民大附中、人民武装学院、科研处、学报编辑部、科技史研究室、民族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社会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现代教育与技术研究中心、壮学研究中心、壮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等。

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科、理科、工科5个学科门类,其中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科等3个学科门类是学校的主要学科; 现有硕士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及授权点申报工作正在全面推进;50个普通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定点单位。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25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310人,占教师总数的43.6% 。有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教育部确定的高校骨干教师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4人,入选自治区“十百千人才工程”3人,广西跨世纪人才1人,入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8人,一批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及“广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科研
广西民族大学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成果丰富。1999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31项,省部级项目136项;出版各类著作26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33篇,其中被SCI 、EI 、ISTP 收录论文96 篇(部);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2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在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得二等奖3项。2001年到2006年,学校共投入2992万元用于科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进入中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4 年“人类学研究”栏目被确定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一批入选栏目;2006年成为教育部“名刊工程”第二批入选期刊。

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质量较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2001年、2005 年自治区级教学成

广西民族大学果评奖中,学校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类竞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在1999 ? 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校共有2人获特等奖,9人获一等奖,26人获二等奖,51人获三等奖;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口语大赛中,学校共有2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学校获得声乐专业组二等奖1项,舞蹈普通组二等奖1项; 在2005 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获得哲学社会科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经济组三等奖1项。在2005年全国高校珍珠球比赛中,学校男、女珍珠球队分别获得了男子珍珠球比赛冠军和女子珍珠球比赛亚军;在2005年天津国际大学生龙舟赛中,学校龙舟队夺得男子组500米第四名;在2005年港城中越龙舟邀请赛中,学校龙舟队获得男子1000米直道竞速比赛冠军。学生在校期间发表了大量作品,公开出版了一批文学作品集、调查报告集。
学校荣誉

学校1993年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

广西民族大学高校”称号,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先后2次荣获国务院和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学校确定为全国10个“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教育部将学校确定为“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资助项目执行学校”。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苏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64所学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了交流和合作协议;与多个国家互派留学生。截至2007年上半年先后招收了来自24个国家的3312名留学生,累计派出留学生2215名。2006年4月,由我校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获得国家汉办批准。多层次的开放办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优化了办学模式与特色。

就业情况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9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不少

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已成为颇有成就的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党政军领导干部。广西每个市、县(区)都有广西民族学院毕业生担任县处以上领导职务。更多的毕业生能长期坚持在民族地区和基层工作,他们以较强的能力、较高的素质,突出的贡献,为母校争得了荣誉。200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5.29% ,2004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2.42% (其中,有176人被中直单位录用)。截止2005 年8月31日 ,2005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3.78%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进行了报导。
校园风景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校友风采

蒋耀平:男,汉族,1952年9月生,江苏武进人,1974年7月加入,1976年广西民族学院外语系毕业,现任商务部副部长。蓝天立:男,壮族,1962年10月生,广西宜州人,1985年6月加入,1980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十届委员,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工委主任、书记(兼),1983?1987在广西民族学院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罗黎明:现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1976?1979在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荣仕星:广西壮族自治区会副主任,1975?1978在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

南宁中考信息

南宁学校大全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大学

邕江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建筑职工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海宏电脑会计培训中心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