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西 >>桂林市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电话 :
地址 :
中考网 : 广西 | 桂林市 |
高考网 : 广西 | 投票
学校简介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位于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的尧山风景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人文学和社会学等各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高等工程本科学校。
  学校创建于1979年,2012年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历史悠久,曾先后隶属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国家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现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
  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历史沿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位于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的尧山风景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等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1978年9月,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党组决定在桂林建立一所学校为航天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在原越南军官学校旧址展开建校工作。1979年1月,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前身)正式揭牌。建校以来,学校曾先后隶属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国家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81年桂林经济管理学校更名为桂林工业管理学校;1984年桂林工业管理学校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4月,学院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3月29日,教育部下文(教发函[2012]50号),同意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同时,撤销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布局日趋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学校现有15个本科专业、39个高职高专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省部级优质、特色与优势专业11个、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特色课程14门。

科研成果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广西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科研项目、航天科技民用化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团队+学科+基地+项目”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了11个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工程中心和3个人文社科基地,积极培育了焊接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应用、空间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和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等3个创新团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3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8项,获国家专利31项,省部级、市厅级以上成果奖励38项,其中“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项目的研究成果,成功运用到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赈灾救灾工作中,被评为广西高校科技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之首。学校学报为先后荣获“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称号。

学术资源

各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7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1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8个。

师资力量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一角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15人(教授4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6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有2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7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有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各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77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1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8个。2013年来,学校获得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0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29项。学校曾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10年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人才培养

学校通过实施“三大融合、三大工程、三大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至2014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性赛事中共获国家级特等奖3个、一等奖17个,自治区级特等奖7个、一等奖35个。1名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暨国际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中摘得MOS Excel2007组别个人特等奖。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作为全国三所高校代表之一,学校在教育部召开的“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的就业工作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认可和许多兄弟院校的认同

院系概况

工商管理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1月。该系开设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会计、会计(税务筹划方向)、会计(中澳合作)、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六个高职高专专业(方向),全系在校学生合计2000余名。2013年,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市场营销(中美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中美合作)两个本科专业。该系历来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推销实务》、《基础会计》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工商企业管理》、《薪酬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实务》4门。《网上购物实务》课例获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比赛二等奖。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为广西区级优质专业,并获得首批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势专业建设点)。以王蕴教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团队为广西区级优秀教学团队,以李光明教授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该系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素质拓展实训基地、ERP实训室、会计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化)、市场营销实验室等十余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并与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八○一研究所、湖南航天磁电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微笑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水精之恋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该系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以岗位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工作技能高、职业素养好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华为、比亚迪、海信科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LG电子、TCL公司、桂林福达等每年都到学校招聘相关专业学生,近三年该系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3%以上。信息工程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一角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原计算机系)成立于1994年,现开设有“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软件技术(IT服务外包方向)”、“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七个专科专业(含专业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7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立项建设项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于2011年被广西文化厅确立为“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授予“设计创意教学中心”,获得欧特克系列正版软件捐赠,2013年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立项建设项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院级优质专业。信息工程系实验中心拥有两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网络技术综合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组成原理、微机接口、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综合应用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影视动画特效合成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数据恢复、组装、维护、外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室、定格动画制作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实训室,其中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2个。该系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10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职称25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4人。该系教师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自治区级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40余项,获得2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共计60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4篇,出版教材10多部。该系教师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历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和“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历年来,该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优秀奖1项,自治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8项,自治区一等奖14项,在“国信蓝点标”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项,自治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该系长期与新加坡优软游戏开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企业需要为目标,注重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确保学生毕业能迅速适应岗位。由于成绩突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机械工程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拥有一支团结进取、业务过硬,能够较好地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全系现有教师8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讲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全系教师的41.25%,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40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在读6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以上教师占全系教师的61.25%。此外,还从企业中聘有一批高级工程师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该系的兼职教师。该系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3个、实训基地3个,其中数控实训基地、模具技术实训基地是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有中国航天电子165厂、万向钱潮(桂林)汽车底盘部件有限公司、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16个,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模具桂林点”。可进行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模具工、冲压工等中级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该系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有《工程力学》、《数控工艺编程及操作》两门自治区级精品课;《液压与气动》等四门校级精品课程。全系2013年6月前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1461人。2013年计划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科专业招生。电子工程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一角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从1988年开设无线电专业开始,走过了二十多年富有成效的办学历程,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载入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科教育的史册。该系拥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三个高职高专专业。通信技术专业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G网络组建与维护》、《单片机技术》课程被确定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电子工程系具有较强的科研、师资力量。现有教师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29人,其中博士2人。广西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人,通信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学团队。每年承担了十多个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每年发表科技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十余篇。电子工程系拥有门类齐全的电子信息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设备资产高达2000多万元。其中以3G移动通信系统为平台的通信工程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级“用户通信终端设备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站,以无人机为平台的航测与摄影实验室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无人机项目研发中心、遥感遥测人才培养中心。同时,该系也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人才订单培养基地。该系现有学生917人,侧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毕业生每年就业率高达98%,就业方向集中在大型电子信息研发、制造、应用企业及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历届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曾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一等奖十多项。汽车工程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成立于2012年12月,其前身为动力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4月)。开设有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等两个专科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广西区教学改革与建设试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广西区教育厅评为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被列为广西区级精品课程。该系现有教师27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10人,博士两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全系教师总数的37%,7名教师具有高级技师、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为适应国内外汽车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以及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该系教师编写并公开出版《汽车美容》、《汽车电控技术》等多部教材。教师制作的课程课件荣多次荣获国家级、区级奖励。该系教师还积极进行科研活动,获多项自治区级项目,并自行研制“自动变速器教学模拟装置”、“自动变速器模拟故障排除”等多种教学仪器设备。该系拥有11个专业实验室、1个校内实训基地、1个专业多媒体教室,设备总值1300万,实验室占地面积3600m2。根据各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该系建成了较完善的由专业教室、实训室和专用实验室组成的校内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于2006年获得自治区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于2010年获得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在校外建有桂林市公交公司汽车修理厂、桂林真龙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桂林大宇汽车制造厂等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设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站,能够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该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系学生党支部是“广西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系团委被授予桂林市“五四红旗团委”、学院“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系学生会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是“广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获得“汽车维修工”等多种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历届毕业生以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得用人单位好评,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有限公司和桂林客车集团等区内外知名企业多年连续在该系招聘毕业生,全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外语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一角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始建于2001年,教职工47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3人(教授2人),常年聘请2名以上外籍教师来系任教。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54.1%。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为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有区级教改、科研等课题12项,校级课题多项。该系主要承担商务英语专业及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设有商务英语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教研室,拥有《大学英语》、《综合英语》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现有5个数字语言实验室,2个多媒体口语实训室,1个商务英语实训室,1个计算机实训室,3部英语教学调频电台,完善的设施、先进的设备为外语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可靠保证。该系现有商务英语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60多人。该专业人才培养素以基础教育扎实、实践突出、素质过硬为宗旨,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率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四种能力(即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近几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院学生在历年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中通过率一直名列全区同类院校前茅。在区内外各类英语竞赛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绩,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等殊荣,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10余人。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47.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2.7%。另外,聘请了多名社会知名人士和学者作为客座教授。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为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系设有航空服务与文秘、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三个教研室和实验实训中心、航天旅游研究所。设有航空服务、文秘、旅游管理、旅游策划和酒店管理等5个专业,其中文秘专业创办于1989年,是广西区首批优质专业,《公共关系学》是广西区级精品课程,《导游理论与实务》是校级精品课程。《旅游学概论》教材获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教学成果(教材专著类)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系正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完善实验室建设,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有效对接,拥有航空模拟舱实训中心、形象设计实训室、形体训练实训室、航空服务专项实训室、文秘办公实训室、旅游策划实训室、旅游管理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场所,还与国内航空公司、五星级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教育教学和实验实训提供了可靠保证和良好平台,积极实施“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制度,围绕相关专业开展高级秘书证、导游证等培训认证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能力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加强教学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航天系统培养输送了高素质的文秘、航空服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类专业人才,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经济与贸易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一角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成立于2006年1月,本系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教研室和国际贸易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和物流管理实训室、港口与国际货运实训室、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实训室。现有专兼职教师36人,高级职称及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均超过了30%。截止2013年2月底,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213人,开设了物流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和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工商企业管理(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方向)四个专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超过90%。该系始终坚持“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专业建设注重强化应用型特色,教学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致力于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教学条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该国航天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自动化系自动化系招生专业有自动化(本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和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航天电子方向)(专科)3个专业。并和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联合开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该系拥有一支由博士、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9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科带头人李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广西优秀专家,自治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第二层次人选。该系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参与项目研究20多个,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核心论文近百篇,出版教材10余部。承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0多项,课程《单片机技术》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广西赛区一等奖,《通信与信号》软件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一等奖等。本系有较完善、先进、实用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有电工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PLC实验室、EDA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RFID实验室、DSP实验室、楼宇智能控制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基地等大类共20多个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基地和2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为广西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实训基地。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站。自动化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和实践教学改革。在各项教学环节中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联系。突出“加强基础、注重能力、拓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历届学生初次就业率都达到98%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航空航天所属军工企业、电子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机电一体化应用行业、自动化生产工程的企事业单位等。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开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工程造价(专科)、制冷与冷藏技术(专科)、建筑设备工程(专科)、室内设计(专科)等5个专业。其中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为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现有学生近1200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一角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专业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20人。广西自治区教学名师1名,职业技能考评员3名,职业技能培训师4人,广西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1人,外聘企业高级以上职称的兼职教师10人。本系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3项,校级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承担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项,获得广西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EI收录论文10余篇,核心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7部。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制作的《中央空调》网络课程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中央空调风管制作安装课例》获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算量软件大赛荣获广西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三名;《热工基础》网络课件、《房屋建筑学》等课件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备总值400多万元。拥有热工及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中央空调、工程测量实训室,造价电算化实训室,室内设计装饰材料展示室等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拥有制冷与冷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该基地在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热工及流体力学实验室和制冷与冷藏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专项项目。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与桂林市空调机厂、漓泉啤酒厂、桂林大成冷气空调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中宇空调有限公司、天立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建信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桂林中翔行装饰公司、桂林百年之家装饰公司、桂林筑木室内设计公司等20余家建立了长期校外实习基地。设有制冷设备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开展制冷设备维修工、装饰装修工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考证工作;定期进行建筑企业“关键岗位”资格的培训考证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获得“预算员”、“施工员”、“制冷设备维修工”、“装饰装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大多到格力、海信、美的、各种建筑及其设备工程公司、室内设计装饰公司等企业工作,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传播与设计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以培养“精神坚毅、思维开放、知识广博、技能扎实”的现代传播与设计人才为目标,围绕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技术、艺术设计构建专业群和学科发展方向,已逐步形成鲜明特色及优势。传播与设计系设有传播策划、设计艺术学、数字媒体和美术基础四个教研室;广告设计与制作【1996创办】、营销与策划(广告方向)【2003年创办】、装潢艺术设计【2005年创办】和影视多媒体技术【2009年创办】四个专业。传播与设计系聘请该国著名广告人邬永柳等专家兼任客座教授、专业发展顾问。全系教师分别来自于厦门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等高校,80%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传播与设计系现建有专业的图书资料室、苹果电脑制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形编辑室、丝网印刷室、电脑喷绘与刻录室、专业画室等实验实训场所,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总值180余万元;此外,还建有多个校外实践实习与毕业生就业基地。传播与设计系重视学生知识素养、专业理念和技能的综合培养。与以独具创意能力闻名广告界的桂林华顿广告公司等创意与设计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并以传播与创意、艺术设计等行业发展和业界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毕业生素质全面,实践操作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已有多位毕业生任职于BBDO(上海)、广东省广告公司等知名企业,近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执行涉外政策、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的职能部门和教学机构。该们主要职责包括:起草全校国际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协调全校外事活动,为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和联系服务;受上级部门委托,负责重大外事接待活动的策划、实施;校际交流计划的统筹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协议的拟订、交流项目的实施和运转情况的跟踪管理、服务;合作办学项目生、外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归口管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参与招生、外事和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外国专家的聘请、报批、外事和生活管理;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学生因公出国(境)护照、签证(港澳通行证)的办理;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事务。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归口管理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承担了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管理工作,多年来,先后开设了会计、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酒店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30余个专科和本科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现有成人教育在校生3000余人。学院在发展专、本成人教育的同时,适应广西人才发展需要,与长安大学开展了本科函授成人高等教育。经广西教育厅桂教高教[2004]147号文批准,该校自2006级学生开始在成人教育所有专科专业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各专业学习期限为2.5-6年。学员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由该校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1123亩,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融山水人文为一体。校舍总建筑面积352060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39610平方米。固定总资产3.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47.3万元。纸质图书98.4万册,中外报刊1304种,数字资源2.5TB。校园网络系统完善,建有千兆线路38条,布设超过13000个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校园文化

图书馆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新馆于2003年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13年10月在南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1楼建成报刊阅览室并向全校师生开放。 图书馆结合学校以工学为主,管理学、人文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馆藏文献以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文献为主,覆盖所有学科,并引进了大量的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文献资源入藏总量达135.01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97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形成了能够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藏书体系。图书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阅览部、流通部等6个部门,实行全开架借阅和计算机管理,提供外借、阅览、文献检索、读者教育、参考咨询、文献复制等多种服务。目前有工作人员2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研究生6人,86%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图书馆设有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4个阅览室和1个自习室。每周开放时间达100小时以上。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

学校与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芬兰屈米拉克索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开办了中澳会计国际班,与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合作开办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两个本科专业,更好地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与东盟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首批招收了34名泰国留学生。

校企业合

校企合作成绩显著。学校是教育部“承担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任务”的院校、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无人机项目研发中心”和“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遥感遥测人才培养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在广西的唯一代理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2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桂林考察期间,对学校的“校企合作”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李幼平党委副书记、院长:易忠党委副书记:罗延忠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旷永青副院长:郝德温 罗国湘 詹皖生 李智

学院荣誉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园效果图学校是教育部“承担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任务”的院校;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无人机项目研发中心”和“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遥感遥测人才培养中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在广西的人才测评代理机构;是广西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汽车维修工、营销师、秘书、公关员、广告设计师等14个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鉴定站(点),面向在校生和广西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校始终秉承“艰苦奋斗、自强日新”的桂航精神和“尚德博学 慎思笃行”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各专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经过选拔和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直接升入本科院校相应或相近专业学习。2008年以来,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数控技术、电子设计、大学英语等全国全区性比赛屡获佳绩,共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组织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29项。学校毕业生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九年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三所广西高校之一。2011年11月21日,学校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唯一代表,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引起了《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桂林中考信息

桂林学校大全

桂林市财贸中专学校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