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成立。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医学院内迁到四川成都华西坝办学。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回南京。
1949年,中央大学医学院改名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先后改名华东军区医学院、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
1954年,撤销第五军医大学建制,部分参与合并解放军第六军医学校(后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又并入东南大学),大部分并入第四军医大学。[1]
重新设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1941年,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成立。1942年,学校更名八路军晋绥军区卫生学校。
1946年,晋绥军区卫生学校又更名西北人民医药专门学校。
1948年11月,学校进驻西安,西北人民医药专门学校升格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
1951年,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院。
1952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一军医学院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
合并建校1954年,原第五军医大学由南京迁至西安,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合并成立新的第四军医大学。
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3]
2017年,因中国军队改革,第四军医大学转隶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4]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5]
2018年11月24日,空军军医大学与西安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机关设四部、8个专业院系和研究生院,下辖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是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是全军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
院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基础医学部 基础医学专业 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 生物学 航空航天医学系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生理学、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心理学、航空航天临床医学、航空航天卫生与卫生勤务学、航空航天卫生装备学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 --- 军事预防医学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营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康复与疗养医学 药学系 药学 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学、生物制药学、药物基因组学、药事管理学 中药学 护理系 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人文护理学 医学心理系 医学心理专业 --- 全科医学系 --- --- 学科建设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其中基础医学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另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2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4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2个,覆盖6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基础医学 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 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传染病)、外科学(骨外)、外科学(神外)、外科学(胸心外)、皮肤病与性病学、口腔临床医学、军事预防医学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整形)、口腔基础医学 博士后科研究流动站 心理学、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特种医学 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 、 生物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药学、 心理学 、公共管理 、特种医学 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 、 生物学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药学、 心理学 、公共管理 、特种医学、护理学 师资力量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全校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近80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973”首席科学家7名,“长江学者”22名,博士生导师433名,硕士生导师57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还聘请了周光召、杨振宁等3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主系列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43.4%,教师平均年龄41岁,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91.7%?,其中博士占71.9%。被总后授予“一代名师”称号的13名,被总后评为“伯乐奖”的12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鞠躬(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樊代明(专职)、陈志南(专职)、张生勇(专职)
教学建设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学校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获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7]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实验基础、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诊断学、口腔修复、学外科学、人体解剖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李云庆)
口腔修复学教学团队(负责人赵铱民)
教学成果
1989年
1、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基一综合”教学法
2、军队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医学基础机能学科专题综合实验教学法、军事医学学习教学法
3、军队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学科建设的规律认识运用及成效
1993年
1、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高校系列教育评估指标系的构建
2、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大学英语“两化、三习、四不变”教学法
3、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4项):军医大学临床实习基地正规化建设与管理构建五大实践教学模式;确定学员德育新体系;按专业分层次的流行病学课程建设;寓德育于专业教学全过程的研究
4、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四等奖(1项):部队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97年
1、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培养献身国防卫生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2、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狠抓五个环节,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流人才
3、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两环融合、三段实施”军事医学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放射影像学》光盘教材及其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口腔医学形象化教学的建设与实践;人体解剖学教学体系改革
4、军队级教学成果四等奖(2项):外科理论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一校两网”开放协作,探索提高佃学效益之路
2001年
1、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新体系
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分子生物学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
3、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寓创新理念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中;大力培养军队卫生事业创造型人才外科学课程组合教学模块和网络教学应用研究
4、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创建医学学生毕业前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方案及其应用;医学课程电视教材系列化建设
5、总后优秀教学成果(1项):全方位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高标准培养新时代教学人才
2005年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与实践;军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创“四新”促“三进”?铸牢学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念
3、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围绕学员“三大能力”培养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
4、总后优秀教学成果(2项):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创建有军事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2009年
1、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研究与教学实践
3、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政治理论教学四大升级系统,铸就军校学员的军人核心价值观
4、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生物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眼科学现代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SP、PBL、模拟人相结合”为核心的军医大学外科临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5、总后优秀教学成果(1项):军医大学理工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4年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临床医学专业军医本科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军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创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大学文化“化育”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构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新模式
3、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创新型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架构与实践、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需求,构建军队流行病学“五维”教学新模式
2015年
1、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平战一体,以战为主”的战现场急救防护教学训练体系
2、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教材)
3、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4项):军事口腔医学人才“四位一体”本科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与实践、陆军航空医学课程创建与实践、“实验基础医学”课程的创建与实践、军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创新型本科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学校成功研发高原单兵增氧仪、非接触式生命探测仪、高性能战机飞行员生理心理检测系统等一大批新型卫生装备。截至2017年,连续五年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颌面战创伤救治、军人心理选拔、心脑血管保护、胃癌治疗、疼痛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980年至2017年,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6项(其中一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7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7项。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心、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坑面女”、罕见“缺面男”颌面修复再造术,国内首例心、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等高难度手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2016 国家科技进步奖 创新团队 第四军医大学消化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心脏病微创外科治疗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2015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XX损伤与防护研究及应用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中国军人精神障碍流行特征和防治新策略的建立与应用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关键修复机制及临床救治新策略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肿瘤分子生物治疗新靶位、新策略、新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机理与诊治新技术应用 2008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特殊军事作业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应用 2007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战伤烧伤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 2005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肝癌放射免疫靶向药物及其靶分子HAb18G/CD147的研究和应用 2005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ER01-02项目 2004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颌面战创伤基础及临床救治研究 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活体肝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方剂与证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胸部战创伤基础和早期救治研究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晚期周围神经损伤退变与修复后再生实验和临床研究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全口义齿固位的研究 1999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人原发性肝癌病因及发病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在人体的分布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颅脑创伤机理与临床救治研究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重组合异种骨的系列研究与应用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医学数据交互式统计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十指完全离断再植全部成活 1987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以早期肌力平衡为主的手术治疗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4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与系列装备 2000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在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1999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免疫PCR新技术的建立及其在胃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1999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及其铑催化剂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199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XH-超短波皮肤整形手术仪及临床应用 198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新型微球重氮乳的研制及应用 198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口腔多用电测仪及Y型牙科探针 1987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等奖 石刻艺术品复制工艺和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奖:
1999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四等奖 内脏初级传入中枢联系的系统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寒冷损伤机制与防治策略 2014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航天飞行重力生物效应医学防护关键技术 2013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次声损伤机制与医学防护研究 2012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XXX危害与医学防护研究 2011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中国军人精神障碍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研究 2010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颌面部战伤缺损仿真修复及功能重建 2009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用于战创伤救治的组织工程皮肤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008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征兵心理检测系统与标准 2007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GQFSS-A项目 2006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高氧液对战创伤救治及缺氧治疗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006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我国应征公民体质调查与征兵体检新标准的制订 2005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初级军官胜任特征及心理选拔研究 2003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牙种植体研制及在颌面缺损功能修复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2002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慢性痛外周调制机制的研究 1999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酪氨酸蛋白激酶Btk在细胞内外与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的研究 1999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延髓内脏带概念的提出及其结构机能的研究 1998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肝癌单抗Hab18导向研究及应用 1998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饰及其催化作用 1997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完全气化的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及临床应用 1997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实验研究 1997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及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1996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神经损伤后背根节神经元递调质和受体变化与慢性痛 1995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era基因表达调控及其产物特性研究 1993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外伤性脑水肿发生机理(血脑屏障、钙通道改变)与临床救治研究 1992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口腔粘结技术的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1991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医学数据的交互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1990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 1990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骨形成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研制与临床应用的综合研究 1989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抗胃癌鼠和人单克隆抗体系列的制备及临床初步应用综合研究 1987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十指完全断离再植全部成活 1985 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先天性马蹄足手术治疗的研究 科研平台根据2017年学校官网显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4个,全军医学中心11个,全军医学专病中心3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5个;学校同时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西京医院、秦都口腔医学院 国家“863” 重点实验室 西安细胞工程中心 全军医学专病中心 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唐都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 全军医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消化内科研究所、骨科研究所、骨肿瘤研究所、神经外科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口腔医学研究所、优生优育围产医学研究所、整形外科研究所、皮肤病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全军医学专科中心 西京医院中医内科中心 西京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医学... 西京医院烧伤中心 西京医院器官移植中心 西京医院麻醉中心 西京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 西京医院风湿病诊治中心 唐都医院胸外科中心 唐都医院传染病诊治中心 唐都医院神经内科中心 唐都医院超声医学中心 唐都医院呼吸内科中心 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 全军脊髓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 全军转化医学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 全军病原微生物防治基础重点实验室 全军航空航天医学重点实验室 全军医学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全军军事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全军电磁辐射损伤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全军肿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全军危重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全军骨科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全军脑应激与行为重点实验室 全军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学术资源综合资源
根据2017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占地1.44万平方米,藏书76余万册,有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馆学校和下辖的三所附属医院教学、医疗、科研设备先进,拥有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双源螺旋CT、3.0TMRI、直线加速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显微CT、高压氧舱和低压舱等大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学术期刊
学校风景 学校主办有《医学争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心脏杂志》等11种刊物,其中《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为中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EMBASE等数据库收录期刊,《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版)》(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医学争鸣》:刊物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收录。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于2003年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版)》(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在国内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指定的统计分析源期刊,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源期刊。
《心脏杂志》: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具有?ISSN/CN标准刊号的学术期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以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该刊也是PubMed/MEDLINE/IM、《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EMBASE、WHO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Japan?Science?and?Technology?Agency,Chinese?Bibliographic?Database)等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国内已被国家科技部选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中国科学院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源期刊。
《神经解剖学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基础与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IP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收录期刊。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
学术交流1978至2017年,学校先后共派出4500多人次到64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医疗或研究机构留学和学术交流;接待9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其中18位是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截至2017年6月,学校已与美、英、日、法、德、澳等国家的近3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整个图案以圆形为基本结构,以明黄为基本色调,穿插红、绿、蓝等色彩,典雅庄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意境深邃,体现了空医大人崇尚阳光、追求精品、团结奋进、报国为民的精神风貌。
校训团结、求实、创新、献身
校歌《空军军医大学校歌》
作词:苏博
作曲:印青
太行之神,钟山之韵,铸就了我们的风骨。
两华精神,模范大队,铭刻下无限的忠诚。
光荣啊,四医大,军魂矢志不变,
我们的旗帜永远鲜红(啊),永远鲜红!
德学谐进,知行合一,凝聚成我们的校风。
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熔铸于钢铁长城。
辉煌啊,四医大,人民军医摇篮,
我们的队伍永葆青春(啊),永葆青春!
团结求实,创新献身,弘扬着我们的校训。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锤炼出激昂的雄心。
奋进吧,四医大,征服艰难险阻,
我们的队伍永攀高峰(啊),永攀高峰!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坐落在古都西安,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前身是1939年延安抗战岁月里诞生的中央医院,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截至2015年底,医院先后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总后先进师旅团单位和总后先进党委等殊荣。在2015年国内权威部门发布的全国医院综合排名中,医院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五强,院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9]
第二附属唐都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创建于1939年,前身为延安中央医院,1958年经总参批准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二,1984年经总后批准对外称“唐都医院”。唐都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10]
第三附属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坐落于古城西安,创建于1935年,前身系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已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集教医研为一体的口腔医学高等学府(2017年7月官网显示)。[11]
西安中考信息
西安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