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
东北石油大学,简称“东油”,坐落在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伴随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高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和黑龙江省四部共同建设高校。
东北石油大学源于清华大学石油炼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大庆油田,是大庆油田大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
学校前身东北石油学院创建于1960年5月,1975年7月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多位总裁、副总裁毕业于此,被誉为石油界的“黄埔军校”。
东北石油大学以工学为主,工、理、管理、文、经济、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开办64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
东北石油大学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了以王玉普、傅成玉、沈殿成、胡文瑞、何树山、刘合等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时代英才,被誉为“石油工程师的摇篮”。
历史沿革
石油工业部商讨成立石油学院的批文
东北石油学院
1960年,第一代东油人,在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简陋、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为国争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该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作激情,靠着捡粮、种地、干打垒、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伴随着大庆油田的产生创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东北石油学院。
东油四季大庆石油学院1975年10月,东北石油学院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1978年10月,大庆石油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8年大庆石油学院在沿海开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秦皇岛校区。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秦皇岛校区成立。2000年2月,大庆石油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0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学校由安达市迁往大庆市。2002年10月,学校一次性完成搬迁。
2005年7月,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大庆石油学院正式签定协议,大庆艺术学校并入大庆石油学院,9月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院正式揭牌。
2007年,大庆石油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8年,大庆石油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
学生毕业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4月1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
2010年9月,东北石油大学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和黑龙江省签署共建协议,由省属大学划转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2011年9月29日,东北石油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底,东北石油大学被有关部门批准为74所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之一,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2015年11月13日,艺术学院整体迁入校本部。2018年2月9日,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2018年4月18日,秦皇岛分校更名为秦皇岛校区。大学诞生
60年代校门60年代的校门(安达故园)2010年9月,学校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和黑龙江省签署共建协议,由省属大学转为四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大庆油田的发现,点亮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火。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在大庆油田建一所培养高级石油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从1960年5月开始筹建,校址选在当时的松辽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安达,学校于1961年9月正式开学,定名东北石油学院。建校初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全体师生发扬大庆精神,用“拣粮、种地、干打垒”的创业精神,形成了“三宝”和“九风”,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以与油田紧密结合方式,为该国的特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祖国的石油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初具特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校门(安达故园)全国恢复高考,大庆石油学院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1978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学校渐渐地步入了持续、稳定、长足发展的轨道,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态势。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学校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思想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大庆石油学院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时代英才,被誉为“石油工程师的摇篮”。跨越发展世纪之交,大庆石油学院经历了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体制划转。2000年2月,大庆石油学院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为和省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学校党委果断做出了向大庆整体搬迁的重大决策,全校师生以“创业、科学、奉献”的迁建精神,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成为该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搬迁后的大庆石油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学校继续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严谨务实、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发挥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东北石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国石油工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走向辉煌2007年,东北石油大学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8年,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2010年4月1日,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并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了共建东北石油大学协议,由省属大学转为四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正式跨入省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行列。共建协议的签订,是东北石油大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必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东北石油大学下设21个二级教学院(部)和6个科研单位,开办64个本科专业。教学院部
编号 | 简称 | 全称 | 编号 | 简称 | 全称 | 01地科院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02油工院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03化工院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4机械院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05土木院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06电气院东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07计算机院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08经管院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电子院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10数学院东北石油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11外语院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12人文院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13体育部东北石油大学体育教研部14艺术院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15软件院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学院19马克思院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教科院东北石油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继教院东北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际院东北石油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部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秦校区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
科研单位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非常规油气研究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研究院复杂系统与先进控制研究院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本科专业(1)按学院划分:
学院 | 开设专业名称 | 地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资)地球化学专业(地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技)地球物理学专业(地物)地质学专业(地)-油工院石油工程专业(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储运)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海油)化工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环境工程专业(环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材)应用化学专业(应化)化学专业(化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能源)机械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自)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装备)工程力学专业(力学)工业设计专业(设计)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电气院自动化专业(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通信工程专业(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电网)-计算机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物联网工程专业(物工)-土木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动)城乡规划专业(城乡)经管院市场营销专业(营销)工商管理专业(商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贸)工程管理专业(工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会计学专业(会)财务管理专业(财管)经济学专业(经济)电子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新能源)-数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数)应用统计学专业(统计)外语院英语专业(英语)俄语专业(俄语)-人文院行政管理专业(行管)社会工作专业(社工)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管)--艺术院环境设计专业(环设)舞蹈编导专业(舞蹈)音乐表演专业(表演)软件院软件工程专业(软件)--
(2)按学科划分:
序号 | 学科门类 | 二级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招生年度 | 01经济学经济学类020101经济学经管院201302经济与贸易类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200303法学社会学类030302社会工作人文院200404教育学教育学类040104教育技术学计算机院200405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01汉语言文学人文院201106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01英语外语院200107050202俄语201008理学数学类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院200909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200110物理学类070202应用物理学电子院200311化学类070301化学化工院200212070302应用化学200013地球物理学类070801地球物理学地科院200214地质学类070901地质学201315070902地球化学200316统计学类071202应用统计学数学院201417工学力学类080102工程力学机械院200218机械类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96119080205工业设计20012008020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96121080207车辆工程201222仪器类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院199523材料类080405金属材料工程机械院19992408040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工院200425080414T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院201726能源动力类080501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院201127电气类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院200128080602T智能电网信息工程201729电子信息类080701电子信息工程电子院199830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200031080703通信工程电气院19963208070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院201433080714T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院200234自动化类080801自动化电气院197835计算机类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院198736080902软件工程软件院201037080905物联网工程计算机院201238土木类081001土木工程土木院19873908100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9994008100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0341化工与制药类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院196142081304T能源化学工程201143地质类081402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科院197944081403资源勘查工程196145矿业类081502石油工程油工院196146081504油气储运工程200147081506T海洋油气工程201148环境科学与工程类082502环境工程化工院200149建筑类082801建筑学(五年)土木院200050082802城乡规划(五年)201751安全科学与工程类082901安全工程机械院201452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院200353120103工程管理经管院200454工商管理类120201K工商管理199455120202市场营销200156120203K会计学199557120204财务管理200258120206人力资源管理201059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管理人文院201260120402行政管理200161旅游管理类120901K旅游管理经管院20036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130201音乐表演艺术院200463130206舞蹈编导200664设计学类130503环境设计2006
学科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截至2017年5月,学校共有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含26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9个硕士学位点;具有工程领域、工商管理(MBA)、会计、社会工作4个类别共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领域类别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学2016年进入世界ESI前1%。
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 所含二级学科名称(代码) | 领军带头人 | 校内带头人 | 后备带头人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油气井工程(082001)苏义脑闫铁李士斌、李玮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2)王德民宋考平刘义坤、吴文祥油气储运工程(082003)王玉普刘扬魏立新、成庆林
省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 带头人 | 所含二级学科名称 | 后备带头人 | 石油与化学工程技术(学科群)刘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刘扬油气井工程李士斌、李玮油气田开发工程刘义坤、吴文祥油气储运工程魏立新、成庆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吕延防矿产普查与勘探张云峰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李雪英地质工程付晓飞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戴光工程热物理王志国热能工程刘晓燕动力机械及工程刘巨保流体机械及工程蒋明虎制冷及低温工程吴国忠化工过程机械李伟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王宝辉化学工程陈颖化学工艺宋华生物化工刘淑芝应用化学王俊工业催化王鉴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段玉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任伟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邵克勇系统工程李艳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高丙坤导航、制导与控制董宏丽工商管理(1202)邵强会计学李绍萍企业管理杨晓龙旅游管理王瑞华技术经济及管理林向义
学位授权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油气田机械工程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石油与化工防灾减灾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固体地球物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油气田机械工程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安全技术及工程材料学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石油与化工防灾减灾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外国语言教育学体育教育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应用数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工商管理会计社会工作---
博士后科研站
类别 | 科研站名称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03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07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09年)化学工程与技术(2009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东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2006年)
教学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规模,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工程截至2017年5月,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19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有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室)42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58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重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石油工程专业(第一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第二批)自动化专业(第二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第三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第四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五批)地球化学专业(第六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第六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第二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第二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三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三批)自动化专业(第三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批)省级重点专业地球化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精品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所属院部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大庆精神创新与发展宋玉玲、杨晓龙马克思院先秦诸子的理想人格李德民人文院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2门)石油工程刘永建油工院渗流力学刘义坤油工院省级精品课程(24门)石油地质学卢双舫地科院毛泽东思想概论宋玉玲人文院沉积岩石学马世忠地科院化工原理张海燕化工院C程序设计衣治安计算机院钢结构张文福土木院自动控制原理任伟建电气院过程流体机械戴光机械院技术经济学巩艳芬经管院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宋延杰地科院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袁满计算机院大学物理实验王明吉电子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付光杰电气院VB程序设计刘华蓥计算机院微观经济学赵俊平经管院工程热力学刘晓燕土木院健美操袁红体育部数字信号处理高丙坤电气院化工分离工程陈颖化工院压力容器安全工程戴光机械院管理学邵强经管院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刘吉余地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李精华人文院工程材料毕凤琴机械院
实验教学中心
类别 | 实验中心名称 | 所属院部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教学中心油工院、地科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油工院、地科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物理实验中心电子院化学实验中心化工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气院石油工程实验中心油工院油气资源勘查实验中心地科院计算中心计算机院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序号基地名称学科门类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学2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理学
教学团队
类别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所属院部 | 评选年度 |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团队刘永建油工院2010省级教学团队(4个)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卢双舫地科院2007油气田开发工程教研室教学团队刘永建油工院2008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戴光机械院2009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马瑞民计算机院2010
教学成果东北石油大学省级一等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览(2009?2013年)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度 | 1石油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改革与实践刘永建等省级一等20132石油勘探类拔尖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王雅春等省级一等20133社会工作专业“一化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文喜等省级一等20134基于“四轮驱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吴雅娟等省级一等20135石油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刘永建等省级一等20116石油高校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段玉波等省级一等20117以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为特色,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张云峰等省级一等20118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刘扬等省级一等20119公共管理类创新型人才“664”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颜冰等省级一等201110行业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马瑞民等省级一等201111石油石化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刘扬等国家级二等200912石油石化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刘永建等省级一等2009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东北石油大学有教职工210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3人;具有博士学位450人,具有硕士学位627人,博士生导师92人;双聘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4人、青年学者1人、讲座教授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4人、后备带头人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模范教师4人、优秀教师7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4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贾承造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王德民、苏义脑、王玉普、胡文瑞、周守为、刘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闫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刘扬、刘永建、李伟、王明吉、关丽杰、王宝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陈章明、王惠德、翟云芳、杨敏嘉、黄匡道、王子文、崔振华、陈抡元、陈淼鑫、张和光、张协隆、吴继周、张建群、罗光熹、刘扬、段玉波、吕延防、王宝辉、崔海清、戴光、闫铁、刘永建、蒋明虎、汪怀远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汪怀远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汪怀远、董宏丽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董宏丽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董宏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董宏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卢双舫、姜涛、刘继承、汪怀远、王淑彦全国优秀教师(3人):王宝辉、蒋明虎、颜冰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卢双舫、王宝辉、戴光、闫铁、卢祥国、付晓飞、刘义坤、吴文祥、宋华、汪怀远、刘晓燕、王淑彦、赵立新、董宏丽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李栋龙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吴玉树、郭柏云、曹云伟、侯正猛、白宝君
国际交流
东油与美国新墨西哥矿业大学签署协议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中国教育部首批批准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自1996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专门成立了对外汉语教研室,作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基地。2005年开始招收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学校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美国新墨西哥矿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德国、加拿大、美国、比利时、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并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东北石油大学与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东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截至2017年5月,学校有科研平台35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研究室8个,中石油研发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个。
东北石油大学重点科研平台一览表
类别(数量) | 科研平台名称 | 获批年度 | 所属院部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2010地科院、油工院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高效钻井破岩技术研究室2010油工院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2005油工院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2004油工院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2005地科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重点实验室2006化工院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重点实验室2007电气院、电子院网络化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2017电气院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2017机械院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 国际联合共建实验室(2个)声发射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实验室1983机械院石油井架检测实验室(海洋平台结构与装备检测评价实验室)1994机械院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实验室(1个)石油和化工行业钻采装备再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2016机械院中石油重点实验室研究室(8个)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 - 油气藏改造试井与评价研究室2000油工院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室2003地科院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 天然气封盖机理研究室2003地科院地面工程试验基地 - 节能降耗研究室2010油工院HSE重点实验室 -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室2010机械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 断裂控藏研究室2010地科院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 - 高效钻井破岩技术研究室2010油工院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 - 寒区油气管道输送研究室2016油工院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2006地科院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2006电气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重点实验室2006化工院化工过程机械重点实验室2006机械院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重点实验室2010土木院中石油(部级)研发中心(1个)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993机械院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个)石油化工技术研发中心2006化工院电子信息工程研发中心2006电气院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发中心2006机械院管材防腐技术研发中心2006化工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研发中心2011电子院油气钻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11油工院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庆精神研究基地2013马克思院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06经管院大庆精神研究中心2010马克思院
科研成果
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1项。“十二五”及以后,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5项,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1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2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社科项目11项;科研总经费1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9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4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专利授权2175件;出版科研著作及教材299部,发表论文724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216篇。[2]
学校在以下方向形成了优势与特色:油气资源评价技术石油生产系统仿真及运行优化技术稠油水热裂解提高采收率技术化工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新技术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油气藏改造试井理论与评价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高效廉价驱油剂的研制开发油田电网优化及综合节能技术信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防震减灾技术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学校在以下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油气生、排、富集控制因素研究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地质基础研究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催化反应机理与新型催化剂研制深井、超深井岩石力学基础研究机械零部件性能分析及失效机理研究天然气制合成气机理研究绿色、新型铁系超高能电池材料研究POSC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防灾和抗震基础研究-
东北石油大学国家级(含教育部)科技奖励一览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排名 | 奖项名称 | 年度 | 1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第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2高应力强水敏深层井筒稳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第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3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第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04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第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5高含水期油田整体优化工艺、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第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6水驱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环识别与治理技术第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7油田地面生产运行系统智能优化设计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8翻转板式水力振荡套管鞋-教育部专利奖二等奖20069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510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第五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11桥式偏心分层开采及挖潜配套技术研究-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312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外围盆地的应用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013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节能配套技术-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三等奖199714煤成油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15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716油田掺水高频防垢应用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5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10月,藏书255.05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学术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东北石油大学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创刊于1977年9月,是以石油、石化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同时被美国《石油文摘》(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国内外检索期刊及数据库列为刊源。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二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高等教育研究》由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负责编辑出版,是学校内部学术刊物,主要为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学研究、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的园地,设有高教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栏目。
校园环境
校园风景东北石油大学占地面积169.14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3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51万平方米,学生实验室(含实习场所)面积20.34万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所面积15.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98万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2.99万平方米。万兆级校园网与教学区、办公区及师生生活区的所有主要建筑物相连。
图书馆图书馆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2005年新馆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家具、设备总资产超过4000万元。图书馆有员工45人,下设办公室、采编、流通、阅览、信息、技术、教研、综合等8个部门。学生公寓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学生公寓分为厚德、启智、博闻三个学区。厚德学区:2001年开始建设,2002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13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73390.28平方米,学生住宿房间1982个,其中2人间465个,4人间1517个,可住宿学生7780人。学区内主要住宿石油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男生)等5个学院的本科生以及全校各学院的研究生。二、四、五、八、九、十、十一、十二公寓为男生公寓,三、六、七公寓为女生公寓,一、十三公寓为男女混合公寓。启智学区: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4组8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52125.92平方米,学生住宿房间1464个,其中4人间600个、6人间864个,可住宿学生7582人。学区内主要住宿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软件学院等5个学院的本科生。1A、1B、3A、4A、4B为男生公寓,2A、2B、3B为女生公寓。博闻学区: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4组8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43096平米,学生住宿房间1168个,其中4人间1072个,6人间96个,可住宿学生4836人。学区内主要住宿地球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人文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女生)等4个学院的本科生。1A、1B、2A、2B为男生公寓;3A、3B、4A、4B为女生公寓。食堂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共有三个食堂,分别为一食堂、二食堂和三食堂。其中,一食堂和二食堂位于厚德学区,三食堂位于启智、博闻学区。校医院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是一所一级综合医院,位于学校二号门内。截至2013年1月,医院有职工3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1人。医院设内科、外科、急诊科、妇科、儿科、防疫科、中医科(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口腔科、眼耳鼻喉科、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是大庆市医保定点机构,承担着校内近2万名余师生员工及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并对周边社区服务。体育设施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有400米标准跑道的室外田径场地3块(全封闭塑胶田径场1块、煤渣田径场1块、火山岩田径场1块)、足球场3块(其中人工草坪1块)、篮球场57块、排球场26块、网球场12块、手球场3块、滑冰场1块、轮滑场1块、综合投掷场1块、室外健身区1块。室内场地有乒乓球室、武术室、健美室、体育舞蹈室、体育活动中心和专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室。运动场馆面积15.7万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馆面积7.8平方米。
文化传统
学校精神
德识并重,求是创新;慎思笃行,和谐进步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
校训
艰苦创业,严谨治学
校风
严谨,朴实,勤奋,创新
校徽
校史记忆东北石油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内圆中间为左右排列的校名简称“东油”两个篆字,下方为东北石油大学创建年份“1960”。两圆环相间部分上方是英文“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下方是毛泽东字体中文校名。颜色以蓝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学校徽章为镌刻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徽解读东北石油大学校徽(标识)按照设计惯例,以国内外高校校徽比较通用的表现方式圆形结构为整体造型。三个同心圆,从内到外其寓意分别为:至善、和谐、学无止境。①最里面的圆代表“至善”,是核心内容,是大学的根本,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就是要“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②中间的圆代表“和谐”,体现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内涵,出自《左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意为融洽、调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国学的核心价值所在。③最外面的圆是三个圆中最大的圆,圆内部分意指“东油”学子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圆外是学子们毕业后需要继续探求的未知世界,警示学子“知识无边,学无止境”,出自古希腊哲学故事《大圆圈和小圆圈》中古希腊哲学家捷诺对学生的精辟阐述: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接触到的无知范围就越大。校徽中心部分,形似石油钻井钻头,又像坚实的盾牌,也如倒放的油滴,体现了大学的石油特色。①钻井的钻头,意指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寓意为东北石油大学诞生于“松辽石油会战”之中,与大庆油田相伴而生,与油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彰显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②坚实的盾牌,寓意为东北石油大学的创建者与大庆油田的开拓者一起创造的大庆精神,是力量之盾、精神之盾,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制胜法宝,是“东油人”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③倒放的油滴,油滴上方的凹凸部分状如长城,意指“油为国脉”,寓意为“东油人”肩负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史使命和振兴国脉的时代责任。校徽主体字为左右排列的校名简称“东油”两个篆字,数字“1960”表示东北石油大学的创建年份。校徽圆环的上半圆内为英文校名,下半圆内为毛泽东字体的中文校名。代表学校秉承历史、开放办学,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理念。校徽以蓝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蓝绿色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崇尚科技、尊重自然”的文化品格和“创新、开放、发展”的人文内涵,象征东北石油大学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及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给石油能源带来的希望。纯白的底色代表了纯洁、朴实、远大,意在体现东北石油大学“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
校旗
东北石油大学校旗的主色调为红色,上下各一条白线,旗中间左侧为校徽的主体反白标识,右侧上下分别为用毛泽东字体标示的“东北石油大学”中文校名和印刷体的英文校名。
校歌
校歌名称 | 发布时间 | 作词 | 作曲 | 演奏 | 演唱 | 录音缩混 | 《拥抱太阳》2010-07-19孙彦彬张宏光、王宝军亚洲爱乐乐团亚洲爱乐合唱团陈庆
歌词 | 曲谱 | 叩响荒原,唤醒油藏,唤醒油藏,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艰苦创业,严谨治学,严谨治学,大学精神在干打垒中孕育生长。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采撷地火,创造太阳,创造太阳,我们点燃青春理想。严谨朴实,勤奋创新,勤奋创新,大庆精神为东油学子插上翅膀。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爱在远方!东北石油大学校歌《拥抱太阳》曲谱东北石油大学校歌《拥抱太阳》曲谱
校歌解读校歌《拥抱太阳》,文字凝练且蕴意深刻,风格清新而质朴大气。歌词以不足百字的语言涵盖了东北石油大学的成长历程和办学特色,表述了校风和校训,昭示了大学精神和大庆精神的内涵。整首歌曲意境深远、气势恢宏、雄壮豪迈、浑厚绵长,给师生及校友以无尽的回味和催人奋进的力量。歌曲分为两段,两段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述史,后半部分则意在言志,前后相互照应,两段上下贯通、一气呵成。第一段意指“东油”建校之初,“拣粮、种地、干打垒”的创业史,说明东北石油大学诞生于“松辽石油会战”之中,建立在大庆油田之上,遵循大学精神的内质,建成了一所“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新型大学,并形成了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在学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这成为“东油”核心精神内涵的主体。第二段展示了东北石油大学以“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高举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旗帜,点燃万千学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激发学生孜孜努力、奋力成才的办学育人特色;肩负着“创造太阳”即用科技开创油气能源新希望历史使命。歌中两段的言志部分意在指出,“东油”学子秉承大学精神,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积蓄了献身石油的力量,发扬大庆精神,用先进思想激励自己,插上了报效祖国的翅膀。歌唱了“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的“东油”学子,身怀报国之志,在学有所成后,不惧艰苦,不择环境,不贪享乐,赴西北、漂海上,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国门、走世界的壮丽人生,用大爱书写人生,用挚爱践行理想。校歌获奖在2012年6月27日举办的黑龙江省首次高校校徽、校旗、校训展及校歌展演活动总决赛中,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合唱的校歌取得一等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孙明学党委副书记:蒋明虎(校长)、刘景顺、张斌党委常委:宋考平(副校长)、王树森(纪委书记)、付晓飞(副校长)、高洪峰(副校长)、牟海维(副校长)、于长青(副校长)、郝丽红(工会主席)[3]
历任领导
任职年限 | 党委书记 | 校长 | 1961-1963杨继清焦力人(兼)1965赵复成-1970.09-1972.10李宝柱李宝柱1972.10-1976.06李荆和(兼)李荆和(兼)1976.06齐征冯兆麟1977.10-1980.12刘继文-1980.12-1985刘继文陶景明1986-1989.11龙乃昌陶景明1989.11-1992.11金国梁李云鹏1992.11-1994.11李云鹏李云鹏1994.11-1999.03姜淑卿郑广汉1999.03-2002.07孙彦彬郑广汉2002.07-2011.02孙彦彬刘扬2011.02-2016.07杨晓龙刘扬2016.07-2017.03李海红刘扬2017.03-2018.06李海红蒋明虎[4]
社会评价
李鹏总理题词东北石油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在前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过程中都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总理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200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学校时,也对学校47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出版的《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书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用大庆精神哺育献身石油事业的一代新人》、《发扬大庆精神,办一流石油高校》、《我为祖国献石油?记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层的故事》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学校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优秀校友
企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