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学院
白雪皑皑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公布成立东北林学院的决定。1954年1月 第一届党员大会开幕。王禹明作《改进党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了新的党委会,经市委批准王禹明任党委书记。东北林业大学
1955年7月 刘成栋任命为中央林业部副部长,仍兼东北农林学院院长。
1957年12月 国务院任命刘成栋为东北林学院院长,免去东北农学院院长的职务。
1958年2月 建立凉水林场。
1958年10月 带岭分院正式成立。
1968年10月,各系师生上山搞"政治野营"。实际是迁校,校址设在带岭,哈尔滨设留守处。
1973年7月 通知哈尔滨有关单位,学院从7月10日起在哈办公。
1985年6月 林业部在该校召开全国林业院校(系)教育改革座谈会。
东北林业大学1985年8月 林业部林教字335号文批准该校改为东北林业大学。1985年8月 该校与美国耶鲁大学林业环境研究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今日签订。
1985年9月 召开全校大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988年8月 国际林联北方森林经营和管理学术会议在校召开。
1992年1月 学校实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批共8人,他们是:王凤友、王政权、杨国亭、刘家顺、郭建平、曹军、杨传平、赵学增等。
1992年3月 国务委员陈俊生为该校建校四十周年题词:"为振兴中国林业培养人才"。
1992年5月 由朱国玺校长主持完成的"CM-Z-1型智能化磁敏转矩速仪"课题通过林业部教宣司组织的鉴定,结论为该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5月国务院田纪云副总理为该校建校四十年题词:"树人四十载,树木绿万山"。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1992年7月 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在省展览馆召开,该校8个项目参加展出和交易。期间,该校与企业签订各类同5项,达27万元,两个项目获大会颁发的金、银奖,包学耕教授主持的《E1级刨花板用DN-6号低毒脲醛树脂胶》获金牌,朱国玺教授的《PBT型程控全制动传动测试系获银牌。这是该校首次在国家级展览交易会上获奖。1992年8月第一个以珍贵树种红松为研究对象的“东北林业大学红松研究所”,在该校凉水自然保护区召开成立大会。
1992年9月 学校有30年专业已面向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本科20个专业、专科10个专业,录取了1235名新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东北林业大学1992年10月 该校8项成果被林业部评为1992年科技进步奖。
1992年10月 该校又有11个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6项和25项获得青年基金和举行学术交流。
1992年2月 经林业部批准该校原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所更名为东林大工程勘察设计院。
1992年12月 该校的生态学、森林保护学、野生动物学、林业经济及管理、森林采运工程、木材加工与人造板、林业与木工机械,7个专业被评为林业部部级重点学科。学校率先进入哈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区的全国第一家木材干燥企业--哈尔滨北方木材干燥新技术开发公司开业。师范学院主持研究的"金针菇保鲜技术",通过了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林业部批准该校成立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林产工业学院和林业工程学院三个学院。由骆介禹教授主持研制、加格达奇航站协助进行的"航空型高长效森林灭阻火剂"通过林业部鉴定,该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1993年7月教师李凯夫主持研制的E1级麻屑板获哈尔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添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被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党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司司长刘于鹤、森工司司长蒋崇辉等一行来该校视察,徐部长要求该校抓住"211工程"机遇,办成世界一流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东北林业大学双子图书馆野生动物学院院长马建章教授、副书记吴建平前往北京参加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10周年纪念表彰大会。该校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受到了表彰,马建章教授被授予先进个人。
该校1993年度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列全国第一。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该校的野生动物、林业与木工机械两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汽车运用工程、林业自动化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11月 经林业部批准,在原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1996年6月 中国黑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支持该校争进“211工程”协议书在该校签订。
1996年11月林业部批准了该校“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7年1月 林业部“211工程”建设项目部门审定专家组对该校的“211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定,该校以全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了审定。同年8月 根据林业部林人批字[1997]66号文件,林业部同意在该校社会科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997年7月 成人教育学院受到国家教委表彰被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称号。
2002年9月3日 根据《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教高[2002]9号),该校与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获得批准首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东北林业大学地处哈尔滨市,与实验林场、马家沟河相毗邻,占地面积约100hm2。全校以主楼为中心,大致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场区、宿舍区、产业园区。校园作为教学、科研与文化交流的载体,良好的环境规划将有助于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有助于文化的体验。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展区面积10800平米,它从森林的起源、森林的演替、森林群落与生态系统、森林的功能等方面对森林进行收藏展陈。馆内以复原的真实森林景观、实体动植物结合声光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森林进行了真实的展示,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同时以走出森林、知识森林、走近森林、保护森林等单元阐述了人类对森林以及一切生命体的尊重和情感,人类与森林相濡以沫、密不可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有化石标本、腊叶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昆虫标本、岩石标本、文物标本等珍贵实物近3000件,包括1亿5千万年以上的硅化木、古鱼化石和华南虎标本等。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毛皮标本室以木头本色为装饰,与毛皮相互映衬,这里有150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1700多件毛皮标本,囊括了所有中国产的珍贵毛皮,包括猫科、灵猫科、鼬科、犬科的所有物种。还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等罕见标本,珍藏的北极熊皮更是有百余年的历史。该馆不仅使东北林业大学的毛发形态学研究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且对开设毛皮学、野生动物产品学和野生动物物证鉴定等特色课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将继续发扬“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继续坚持和丰富办学特色,到2032年(建校80周年)把东北林业大学建设成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大学。
1环境生态绿化以生态为中心。2教学质量以产业科研为重心。3学术氛围以培养人才为目标。
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校园“学参天地”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可以参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此儒者之学,必至参天地,赞化育,然后为功用之全也”(《白鹿洞志》)。
“学参天地”古意为“治大学问者可了解天地间的规律,参与天地生化不息的进程。”可以解释为“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道”的自然状态。老子原文的古意有两层:第一是说天、地、人都有其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第二是说天、地、人、物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这里其实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境界。“德合自然”字面的含义为道德要符合自然规律,可以引申解释为:“不断进取,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
截止2014年3月,学校下设16个专业学院和1个教学部,在63个本科专业招生。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业资源利用、交通运输工程、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覆盖)、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林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业工程: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二级学科 植物学、生态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物学、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材料工程、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药学、企业管理、会计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林学、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园林、森林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和生物技术。
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735人,其中专任教师1273人(教授293人、副教授526人);有中国工程东北林业大学主楼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6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8名、讲座教授1名。
馆藏资源截止2012年,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总量453万册,其中纸版图书205万册,电子图书248万册,纸版期刊4000多种,电子全文期刊近2万种,数据资源44个。
学术期刊《林业研究》(英文版)
《森林工程》
《植物研究》
《野生动物》
《中国林业经济》
《绿色财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机构
学校主道截止2014年,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5个,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森林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材料
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东北森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 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木质资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阻燃材料分子设计与制备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实验室油田工业区生态恢复与治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
2006年至2014年,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56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90项、省部级奖励113项(其中一等奖20项),获得国家专利900多件。
学校连续1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至今连续被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先后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3年,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5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校 长:杨传平
党委书记:吴国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文慧
党委副书记:胡万义孙正林
副校长:曹军孙正林赵雨森李斌李顺龙
万钢,汉族,1952年8月生,上海人。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1978年毕业东北林业学院,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曾任上海同济大学校长。
马建章,中国野生动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全国林业高等院校野生动物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
学院院长,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SSC)委员、熊类专家组成员。
李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际木材学会联合会(IAWPS)执行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农林工程教指委副主任暨林业工程分指委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
副会长、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暨林业委员会理事长等职务。主持完成19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重大科技效益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7项。
哈尔滨中考信息
哈尔滨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