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文法科。校长由王永江兼任,学生480余人。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并成立东北大学筹委会,1923年颁发“东北大学之印”,东北大学宣告成立,王永江为首任校长。19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正式开学。
1925年9月,理工大楼、教授住宅、学生宿舍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在新校址竣工,形成南北两校区。1928年8月16日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继任东北大学校长,并提出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的办学宗旨,东北大学从此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当时,学校设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较为齐全的学科,各学科学会迅速发展起来。文法科成立自治会、夏声社、社会科学研究社;工学院成立矿学会;理工预科成立英语研究会;孙国封院长为促进科学进步,发起科学教育协进会。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纷至沓来,进驻东北大学讲学与交流。
1927年11月,奉天省省长刘尚清继任校长,踵事增华,历有建设。1928年8月16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刚过两个多月,张学良继任东北大学校长。提出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为办学宗旨,采取了系列新措,东北大学从此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1929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张学良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往英、美、德等国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北陵校区。张学良校长重金礼聘,广招良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恂、刘先州等一批名师执教东大。1928年8月,结束欧洲旅行考察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张学良校长邀请来东大,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张学良校长上任伊始,便极力倡导男女同校。1928年9月,各科共50名女生走入东北大学校门。张学良出任东大校长之后对体育教育异常重视,增聘体育教员,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1929年第14届全国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东大破8项全国纪录,夺得男子田径赛第一名。东大足球队、篮球队还远征日本进行比赛。东大学子以其强健的体魄驳斥了“东亚病夫”的谬论。到1930年秋,东大有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师生先后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一路求学,一路斗争。
东北大学1932年7月,张学良校长出资8000现洋资助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运会,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1933年,著名爱国人士冯庸创办的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1935年12月9日,东北大学成为“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接着又举行了“一二?一六”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青年爱国运动走向新的历史时期。
1936年初正在西安任职的张学良将军,筹资15万元,修建东北大学校舍,并在礼堂基石上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九一八”,?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1936年“一二.九”运动周年之日,东北大学举行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为中心内容的请愿游行,高呼:“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等口号。1937年1月东北大学迁到开封,同年5月改为国立东北大学。同年6月又迁回西安。
1938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北大学被迫由陕入川。1938年7月,奉国民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40年,著名学者金毓黻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历史研究所。1942年,东北大学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东北集刊》、《志林》收录了师生数百万字的论文。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大学60位师生,被授予烈士称号。1946年东北大学迁返回沈阳。1948年6月东北大学再次迁北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大学终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50年4月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东北大学校长,学生12936人,教师2428人。1952年至1980年先后有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的学科和系,包括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类系(科)、外国语言系、金融系等并入东北大学。
1953年末东北大学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1955年初,东北大学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同年,召开了学生科学报告会,产生了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院长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东北大学谢绪恺教授的《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获大奖,并被编入《一般力学》大学教材,被命名“谢绪恺判据”。1958年国庆前夕,东北大学创造了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196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78年,成立研究生院。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东北大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7年在秦皇岛设立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并迅速得到发展,成为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毕业证、学生证和学生档案等统一著名“东北大学”。1989年,东北工学院创建中国大学第一个科学园。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学校聘请张学良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1996年东北大学进入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秦皇岛分校也随之进入211工程行列。1998年,东北大学进入首批985工程大学行业,并划入教育部直属,秦皇岛分校也同步划入教育部直属。2006年,秦皇岛分校开始承担“985工程”建设项目,并同步进入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2001年5月,东北大学科技园被首批认定为“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0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自动控制学科名列第一,计算机应用学科名列第九。2002年1月23日,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重点共建该校协议。2002年10月25日,东北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设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有18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博士研究生3445人,硕士研究生7073人,普通本科生29248人。
2011年-2014年12月,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882项,获各类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一等奖34项;顺利完成军工科研生产四大资质认证,并作为课题首席单位,申请并获批军工973项目2项。获得国家专利732项,其中发明专利60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2776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487篇。主(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71次,其中国际会议39次。学校科技经费自1995年突破亿元以来,连年攀升。1999年东北大学的全口径科研经费为2.04亿元,居全国高校第六位;2000年达2.72亿元,人均科研经费19.22万元,是“九五”初期的2倍;2002年全口径科研经费为3.28亿元,人均22.69万元。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月7日,东北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263万册,订购外文现刊367种,中文现刊2048种,初步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采矿、冶金为特色,包括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藏书体系。近十年图书馆加大文献资源结构调整力度,购入了SCI、IEL、Elsevier、EiVillage、SpringerLink、CNKI、超星、万方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
学报期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每期15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Compendex核心期刊。本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7家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15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112页。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据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2010年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052,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673种)中排名22;期刊影响因子为0.406。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设有东北大学基础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理学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东北大学体育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白山黑水是学校校标的主题。校标的原设计是中国国徽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教授于1929的作品。现在的校标在此基础上做了个别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张学良老校长1992年为东大题写的校名。
校色
C100M70
东北大学采用蓝色作为标准色。蓝色代表理智和科技感。
校训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校风
“献身、求实、团结、创新”是我校的校风。
校歌
词刘半农曲赵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党委书记:孙家学
校长:赵继
学术委员会主任:柴天佑院士
党委副书记:熊晓梅、李文宪(兼秦皇岛分校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明
副校长:刘积仁、姜茂发、左良、陈德祥、
汪晋宽(兼秦皇岛分校校长)?、王福利、张国臣、孙雷
总会计师:芦延华
王永江,1923年4月至1927年11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
刘尚清,1927年11月至1928年8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
张学良,1928年8月至1937年2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1993年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
臧启芳,1937年2月至1947年4月任东北大学校长
刘树勋,1947年冬至1949年2月任东北大学校长
靳树梁,1950年9月至1964年7月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康敏庄,1977年11月至1981年5月任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81年6月至1983年3月任党委书记
毕克桢,1981年5月至1984年1月任东北工学院院长
陆钟武,1984年1月至1991年1月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仲乐,1991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93年任东北大学校长,1995年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赫冀成,1995年3月至2011年1月任东北大学校长
孙家学,2002年8月起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丁烈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任东北大学校长
赵继,2014年6月起任东北大学校长
两院院士
闻邦椿张嗣瀛陆钟武柴天佑王国栋王淀佐傅鹰师昌绪蔡方荫刘仙洲刘承钊刘崇乐左铁镛干勇孙传尧周廉于润沧张懿杨荣国柳诒徵赵飞克靳树梁张捷迁石志仁刘宝琛钱鸣高黄崇祺刘炯天雒建斌徐德龙黄文熙梁思成李先闻马在田徐旭常纪育澧窦士学逯高清余艾冰邱竹贤方肇伦钱临照庄长恭肖公权梁思成章士钊林徽因宁恩承张捷迁冯祖荀王卓然刘仙洲何育杰王翰宸方永蒸阎述诗艾勒戡石志仁刘风竹刘承钊刘崇乐江之泳赵厚达庄长恭马宗芗黄侃刘永济宋君复肖公权吴贯因余泽兰汪兆?张冀军陈植关承烈孙国封纪育澧杨毓桢李先闻李树棠罗文干金毓黻周守一周传儒柳诒徽柳国明郝更生赵飞克赵明高赵鸿翥聂恒锐高亨高惜冰凌达扬傅鹰童隽曾运乾蔡方荫臧启芳薛桂轮梁漱溟翟绍先企业家何文波张晓刚靳伟朱继民刘积仁才让郭为张志祥张继平赵周礼赵昆柴志勇刘兴亮贾子俊李海平张春明刘秉强马鸿烈张建国史生文阿皮孜?尼牙孜李礼善刘京喜于天忱陈寿同关壮民光治学张安康张树学孟祥锁颜学柏穆范敏卢铿祝剑秋李若平刘载望王永光王秀峰施设庄志刚敖宏张程忠陈向阳毕志超田福泉姜小凯董林蒋宏邵殿祥刘丛生杨志强李国富李春龙武建强刘维国赵宗波张鹏党政领导
1986年11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东北大学,并题词:“坚持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东北大学建校70周年题词“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9年8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吴邦国、曾庆红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东大,在参观了软件园之后,江泽.民同志说:“看了东大软件,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00年4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视察东北大学。
2002年6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视察东北大学。
2003年6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东北大学。
2003年8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东北大学。
2004年~2007年,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曾多次亲临东北大学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东北大学。
2005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视察东北大学。
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东大,与东大的寒假期间留校学子共度除夕之夜,温家宝总理称赞道:“爱国是东大的传统”。
2008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东北大学。
201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视察东北大学东软集团。
2013年9月11日,在东北大学90周年校庆庆典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程来到东北大学视察。
沈阳中考信息
沈阳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