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设立的本科层次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面向全国15个省(区、市)招生。
学校实行湖南省与长沙市共建、以长沙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由省会中心城市主办,主要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多科性城市大学。
学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现有占地面积2130亩,其中1600多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08万元,图书馆藏书82.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7亿多元,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体育馆以及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校园网已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
学校设有一所附属中学。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71人,其中专任教师522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8人、副教授152人,博士22人、硕士2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26人。
有4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等奖项。
另外,聘有客座教授4人。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成教学生4800余人。
现有教学系部16个,设有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日语、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等 2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管为主,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01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3项,省级教改教研课题18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由我校主持完成的国家重点教改项目《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于2005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水平考试、专升本考试、“专本沟通”考试通过率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英语演讲与大学生运动会等竞赛,均获得好成绩。
特别是在2005年湖南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我校以17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位列本科学院组的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并荣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混合团体总分三个第一名。
在2005年中国定向冠军赛上,我校荣获该赛事长距离项目冠军。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成立了长沙文化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及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等专门的科研机构,其中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是长沙市委宣传部授牌的市级重点研究基地。
2001年以来,学校教师主持、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资助青年专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88篇,其中,被SCI、EI收录69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5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
在狠抓学风、教风建设的同时,注意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尤其注重贫困生的帮扶,建有完善的帮困保学资助体系。
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开展就业指导与推介,建立和扩大就业基地。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发展的机遇。
长沙学院正秉承“德求崇、学求悟、体求健、艺求精”的校训,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立足长沙,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把学校办成高水平的多科性城市大学而努力奋斗
长沙学院的发展有三个源头。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是湘江师范学校及其长沙市革委会师训班、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及其前身长沙基础大学和作为职业大学的长沙大学。
湘江师范学校
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
1974年1月,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
1974年8月3日,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
1975年2月7日,市委决定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由雨花亭迁往长沙县高塘岭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长沙市四中分校校址(现属望城县)。
1978年,中央批准恢复望城县,因湘师迁高塘岭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县县委所在地,湘师面临再次搬迁。
1978年3月,湘江师范临时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学分校(现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过渡。
1981年11月,湘江师范学校搬到长沙市北郊洪山庙新校址,至此,结束了学校历时十年搬迁七次的历史。
1994年8月,决定将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湘江师范并入职业技术师专后,特殊教育师范部转至浏阳师范举办。
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原长沙基础大学)
1978年7月,长沙市决定开办湘江师范大专班,首批面向长沙地区招收物理、化学、英语师范生,学校借用长沙市少年之家(现为长沙市少年宫)作为临时校址。
1979年1月11日,根据长沙市革命委员会长革组[1979]1号文件批准成立长沙基础大学筹建处。筹建办设在湘江师范大专班的临时校址内。
1979年2月7日,学校首批招收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
1981年底,长沙基础大学新校舍建成。学校地址定为长沙市洪山庙21号。
1982年初,湘江师范大专班与长沙基础大学职工和学生迁入洪山庙新校址,3月1日学生开始在新校址上课。
1994年8月,长沙市湘江师范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1996年4月,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与长沙大学合并。
长沙大学(专科)
1983年9月18日,长沙大学(专科)正式开学。
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专科)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
1995年6月13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专科)。
1996年9月25日,合并后的长沙大学(专科)举行挂牌庆典。
2000年4 月10日,该校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本沟通"教育。
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要求将长沙大学改版升格为本科学校。
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学校用地1624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30亩。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该校实地考察长沙大学(专科)申本的有关事宜。 2004年5月19日,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
2004年9月,首批8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008人入校。
2005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2017年11月,长沙学院新增为 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
截至2017年7月,学校现有15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26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
院系 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功能材料 法学院 法律实务、财税法实务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翻译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音乐学院 音乐学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截至2017年7月,学校已形成拥有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市文化研究基地1个、市工程技术中心的学科建设格局。
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应用化学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企业管理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等教育学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结构工程、行政管理学、计算数学
截至2017年7月,学校现有教职工998人,其中专任教师750人。教职员工中正高职称教师9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10人,省教学奉献奖2人。
创新团队
省级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光催化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高通量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校级创新团队 长沙学院科学研究创新团队 长沙学院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截至2017年7月,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87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40项、二等奖69项。2013年、2014年学校数学建模队连续两年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5年学校艺术设计系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以全国总排名第二的成绩荣获"全国优秀院校组织奖"。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连续7届获全省学院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3年获全国高校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32%,居湖南省二本院校前列。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先秦文学 建筑材料 英汉翻译 化工原理 电磁学 公共管理学 旅游经营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翻译教学专业教学团队 翻译教学专业教学团队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心 艺术实践教学中心特色专业
教育部特色专业 日语 --- --- 省级特色专业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 金融管理与实务 行政管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 铁道车辆 公路运输与管理 物流管理铁道车辆 动漫设计 ----学校积极开展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30余所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实施学生互派等形式的合作教育。学校与湖南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浏阳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开展专业共建,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根据2014年8月官方网站显示,学校设有省级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基地18个,1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1个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
省级研究基地
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湖南省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水产生物工程饲料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校级研究基地
截至2017年7月,学校鼓励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170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5912万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9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06项。 获科研成果奖励163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8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9项。
省级科研成果
获奖成果名称 奖励等级 获奖年限 负责人 颁奖单位 备注 论文《学习型社会教育范式的转变与学习创新》 一等奖 2012 屈林岩 湖南省委、省政府 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物流流程再造:集成化模式与应用》 二等奖 2012 邹安全 湖南省委、省政府 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洞庭湖水系名贵鱼类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其在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三等奖 2012 鲁双庆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多粒级高效节能粉磨系统的研制 三等奖 2011 陈蕾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纳米TiO2纤维的合成机理、性能及应用基础研究 三等奖 2010 张世英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自然科学奖 建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效率提升与物流流程优化技术研究 三等奖 2010 邹安全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市级科研成果
获奖成果名称 奖励等级 获奖年限 颁奖单位 备注 著作《辛亥革命与长沙(丛书)》 一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文《论中西艺术美学精神内核的异质同构》 一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英汉翻译事件教学法》 二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理论探源??以冷战后中国形象的西方解读为视角》 二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著作《湖南传统花鼓戏研究》 二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基于Delphi法的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二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人际交往.话语得体.语用距离》 三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文《保障性住房私人融资的不足性及弥补对策》 三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文《湖南经济发展法治环境调研报告》 三等奖 2012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文《略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 一等奖 2011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物流流程再造:集成化模式与应用》 一等奖 2011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文《美国新保守派的崛起》 二等奖 2011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著作《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二等奖 2011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湖湘文化与电视湘军的繁兴》 二等奖 2011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著作《民国旅业回眸:中国旅行社研究》 三等奖 2011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系列论文《中国近代企业管理研究》 一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 一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美国新保守派外交思想及其影响》 二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系列论文《因果句的功能与翻译研究》 三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系列论文《对新农村建设十大关系的辩证思考》 三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种鳜鱼(siniperca)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一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等奖 桩顶荷载对负摩阻力性状影响的现场试验 一等奖 2010 长沙市委、市政府 长沙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等奖专利成果列表
专利名 专利类型 专利号 授权日期 发明人 贯流风机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发明 CN200910043252.1 20100519 刘辉;庞佑霞;唐勇;许焰;梁亮;朱宗铭;谢明华 淡水鱼类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发明 CN201010022007.5 20100609 褚武英;张建社;蒙涛;周瑞雪;赵发兰;陈敦学 淡水鱼类肌球蛋白调节轻链mRNA表达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发明 CN201010022004.1 20100616 张建社;褚武英;周瑞雪;蒙涛;赵发兰;陈敦学 一种染料敏化制备可见光活性光触媒的方法 发明 CN200910226766.0 20100714 张世英;许第发;李云龙;游洋;林中信 一种用于粉末微注射成形的粘结剂及其应用方法 发明 CN201010143849.6 20100811 夏卿坤;刘煜;肖燕芳;张昊;何浩 叶轮用有机复合涂层 发明 CN201010133264.6 20100818 庞佑霞;张昊;黄东胜;唐勇;许焰;朱宗铭;梁亮;刘辉 多单片机协同工作方法及多单片机协同工作系统 发明 CN201010200548.2 20101013 王新辉;王梓全;马凌云 一种重力调节自动开合阀及含该阀的灭火器、喷雾器 发明 CN201010207128.7 20110119 朱有为;何习达;王三顺;邓毅 彩纸拉炮生产自动穿线机构 发明 CN201110098315.0 20111019 庞佑霞;唐勇;朱宗铭;刘辉;梁亮;张昊 一种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酵母菌及其构建方法 发明 CN201110143399.5 20111123 鲁双庆;刘臻;谢帝芝;张建社 一种菌肽活性蛋白饲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发明 CN201110143400.4 20120118 刘臻;鲁双庆;张建社;谢帝芝 面向人体内腔细小管道的微型机器人及其运动方法 发明 CN201110204825.1 20120215 梁亮;唐勇;陈柏;庞佑霞;胡冠昱;刘煜 一种草鱼肉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CN201210040682.X 20120704 褚武英;张建社;刘希良 一种阻燃硅气凝胶绝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CN201110428148.1 20120704 周祥发;高庆福;郭文明;胡湘仲;胡伟民;李伟交 一种电壁炉用暖风机性能测试装置 新型实用 CN200920063940.X 20100210 刘辉;庞佑霞;许焰;唐勇;谢明华;梁亮;朱宗铭 一种有害气体检测电话报警器 新型实用 CN200920064462.4 20100310 王新辉;张景哲 配网侧静止无功发生器 新型实用 CN200920065845.3 20100512 刘亮 配网侧静止无功发生器的IGBT驱动装置 新型实用 CN200920065846.8 20100512 刘亮 文件安全软件保护器 新型实用 CN200920065876.9 20101006 许向阳;武坤 往复式便携缓降器 新型实用 CN201010223827.0 20101027 朱有为;王三顺;何习达 一种IGBT功率模块的散热机构 新型实用 CN201020148388.7 20101201 刘亮;龙英 用于无功发生器的直流电容及均压电阻模块化结构 新型实用 CN201020148411.2 20101201 刘亮;龙英 一种IGBT功率模块的驱动控制单元盒 新型实用 CN201020148370.7 20101201 刘亮;龙英 一种贯流风机性能测试装置 新型实用 CN200920259075.6 20101215 唐勇;庞佑霞;刘辉;梁亮;许焰;朱宗铭 一种可拆卸式模型桩承载力测试仪器 新型实用 CN201020246152.7 20110112 唐依民;聂重军;雷鸣 一种重力调节自动开合阀及含该阀的灭火器、喷雾器 新型实用 CN201020234233.5 20110119 朱有为;何习达;王三顺;邓毅 往复式便携缓降器 新型实用 CN201020254950.4 20110126 朱有为;王三顺;何习达 一种无线自助点餐系统 新型实用 CN201029092037.6 20110126 刘辉;梁亮;谢明华;朱宗铭;周志英 叶轮用有机复合涂层 新型实用 CN201020142271.8 20110316 庞佑霞;张昊;黄东胜;唐勇;许焰;朱宗铭;梁亮;刘辉;刘美 彩纸拉炮生产自动穿线机构 新型实用 CN201120115954.9 20111102 庞佑霞;唐勇;朱宗铭;刘辉;梁亮;张昊 恶性负载智能识别控制器 新型实用 CN201120084705.8 20111116 刘辉;周志英;刘兵;胡久松 基于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多媒体控制器 新型实用 CN201120138824.7 20120104 刘辉;刘兵;胡久松 面向人体内腔细小管道的微型机器人 新型实用 CN201120259064.5 20120208 梁亮;唐勇;陈柏;庞佑霞;胡冠昱;刘煜 接触电流测试仪 新型实用 CN201120277176.3 20120321 周志英 一种单片机控制的脉搏计数仪 新型实用 CN201120277183.3 20120418 周志英 一种藻类治理低含铜蚀刻废液装置 新型实用 CN201120395633.9 20120530 廖兴盛;罗晓 一种识别空间动作的手指鼠标 新型实用 CN201120377646.3 20120530 刘辉;周志英;谢双 鞭炮饼装药机落料斗料位控制装置 新型实用 CN201120305230.0 20120530 刘辉;唐勇;梁亮;朱宗铭;陈锦;高继明 一种车压储气净车装置 新型实用 CN201120314383.1 20120613 吴超 一种高容量立体停车库 新型实用 CN201120415621.8 20120627 吴超 脚踏式便于清理的垃圾箱 新型实用 CN201120401324.8 20120704 李靖;刘赞;胡鹏;陈利甫 一种鞭炮饼下线自动堆放装置 新型实用 CN201120317265.6 20121010 唐勇;刘辉;庞佑霞;朱宗铭;许焰;梁亮;张昊 一种能减少负摩阻力的预制桩体 新型实用 CN201220097045.1 20121024 夏力农;吴良;王磊;涂亚兵;胡玉平;严振兴 功率管互补功率放大器 新型实用 CN201220057061.8 20121107 元增民;郭承恩;张跃勤;徐建英;元旭津;刘伟;林琪;欧红波;尹俊峰;张劲辉 旋锥磨 新型实用 CN201220187065.8 20121114 陈蕾;夏纪勇 一种滚珠轴承 新型实用 CN201220187389.1 20121114 陈蕾;夏纪勇 太阳能充电装置 新型实用 CN201220124533.7 20121114 刘亮;刘敏;陈浩 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定位系统 新型实用 CN201220124532.2 20121114 刘亮;陈浩;刘敏 便于装卸式汽车防滑链 新型实用 CN201120430230.3 20121205 唐文彪;袁泽峰;于涛;何习达 新型多功能多栏文件框 新型实用 CN201220308047.0 20121226 杨志峰;黄谦;樊娟;周腾;邹文斌;曾晓林;刘俊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2月,该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26.41万册,拥有数字资源容量超过10T,可以使用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系统等60多个,并与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学术期刊
《长沙大学学报》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自然科学“三优”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其中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文化研究 (重点特色栏目)、经济管理、政法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自 然 科 学 版:基础研究、工程与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体育研究。
2006年该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学报主编薛其林教授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重点栏目“长沙文化研究”获“特色栏目奖”;同年,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长沙大学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主打栏目“长沙文化研究”再度被评为“特色栏目”。《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台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入编期刊、《书生数字期刊》入编期刊、《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
设计说明:
校徽红色部分的整体形态是一颗心形,其体现学院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负空间是学院前身长沙大学的首字母C、D的组合。标志蓝色部分为翻开的书卷,表达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其形态也像一只飞翔的翅膀,喻意每个学子都能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标志的环形部分源于印章的形态,中文校名使用书法体体现古典美,英文部分则表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取向。红色和蓝色标志为非对称圆形,体现学术自由理念。标志选取赤红,源于凤凰的火焰的颜色,具有生生不息的含义,体现了学院办学宗旨的传承。标志的蓝代表严谨的治学态度,色相上偏深的蓝也给人以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
“力学笃行”
释义:"学"与"行",具有辩证关系,"学"是"行"的基础,"行"是"学"的归宿。"学"与"行"的统一,是哲学的基本命题,更是学校教育的要求。
歌词
长沙学院校歌浏河水,水泱泱,萦绕我巍巍大学堂。朝迎江日读经史,夜伴涛声赋华章。朝迎江日读经史,夜伴涛声赋华章!读经史,赋华章。读经史,赋华章。感悟人生多沧桑,感悟人生多沧桑!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栋梁!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栋梁。
湘楚地,地茫茫,托起我巍巍大学堂。春上层楼描图画,秋为大地试新装。春上层楼描图画,秋为大地试新装!描图画,试新装。描图画,试新装,装点壮丽好江山,装点壮丽好江山!湘楚从来多俊杰,敢为华夏铸煌!湘楚从来多俊杰,敢为华夏铸辉煌。
校歌背景
这首具有进行曲风的校歌,是由原长沙学院校长李峻先生填词,由音乐家徐乐华谱曲而成。
长沙中考信息
长沙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