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学校,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倚风景秀丽、文化底蕴独特的千山风景区,西北望气势宏伟的四十里钢城。
学校始建于1958年, 1962年7月院校调整后停办。
1978年恢复建立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12月11日 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
2004 年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建校 50 余年来,鞍山师范学院秉承“博雅兼上 知行合一”的校训,在一代代鞍师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渐形成了“奉献 严谨 文明 创新”的优良校风,在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学校占地面积 73.1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28. 1 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83 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 5515 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 2 亿元。
现有教职员工 1207 人,其中教授 66 人,副教授 259 人,博士教师 64 人,硕士教师 368 人。
学校现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财经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等 11 个院系,公共体育教研部、马列教研部、德育教研部、计算中心 4 个公共教研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3 个分院,附属卫生学校和附属实验中学 2 个附属学校。
学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行政管理、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英语、日语、美术学、艺术设计、摄影、工业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图书馆学等 36 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 7 个学科门类,有高职专业 20 个。
各类在校生总数 19 , 398 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8748 人,高职生 3122 人。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弹性学制和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至今,学校已有省级精品课程 7 门,省优秀课程 2 门,国家级、省级教改课题 6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10 项,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200 余个 ,为社会培养的 4 万余名毕业生遍布祖国各条战线,他们在教育、科技、管理等各个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院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扶植学科、一般扶植学科及院系共建学科21 个, 6个学科与国内13所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 23人被聘为博、硕士生导师;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立项 436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 652篇,被SCI 、EI 、ISTP 收录 113 篇;承办了全国生物数学年会、有机质谱年会、王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百余场;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与辽宁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理论界》等学术刊物,与辽宁省文联合作出版《艺术广角》等杂志,省级科学研究机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设在学校,中国生物数学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编辑部也设在学校。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0 年以来,学校共招收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500 多人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 20 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开展了本科领域“ 2 2 ”联合办学项目、与韩国大邱大学开展了本科领域“ 2 2.5 ”双学士学位和专科升本科合作项目、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展了硕士领域合作项目等等。
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工作、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各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近五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荣获“全国外国专家聘请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鞍山市文明单位”、“鞍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鞍山市园丁创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展望“十一五”,鞍山师范学院正在积极创建特色显著、质量上乘、管理创新、校园和谐的现代化大学,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始建于1958年;
鞍山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建立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鞍山师范学院改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撤消;1970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鞍山五七师范学校;1978年鞍山师范学校升格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2004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2011年成功“申硕”并成为了全国本科办学院校中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鞍山师范学院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等11个二级教学学院。学校有4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高职专业40个。
学校设有精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精品课网站、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技能训练、张士尊东北地方史精品课程、物理热学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基础英语精品课、高等代数课程、申报国家教学成果网上资源、波谱分析与综合实验、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与技能训练、公共教育学、公共体育课程、韩景连写作精品课程。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共招收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吉尔吉斯、喀麦隆等2
鞍山师范学院与韩国大邱大学交流1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多人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2003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600余篇。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并与辽宁省社科联共同主办了学术刊物《理论界》,与辽宁省文联合作出版学术杂志《艺术广角》,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及其国际版编辑部也设在学校。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鞍山市教育局主管、鞍山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理化、计算机、图书、档案、政治、经济、马列、历史、宋玉研究、千山文化研究、英语、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该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2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该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质量进步奖。
截止2011年5月底,图书馆共收藏各类纸质文献约826000余册;馆藏内容涵盖哲学、经法、教育、文史、理化等多门学科,形成了以文史、教育、古籍类藏书为特色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图书馆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丛刊》、《清实录》、《申报》、《古今图书集成》(1936年版)等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珍贵图书。
雅兼上、知行合一博雅兼上,不仅要做一个博学的人,也要做一个有雅致的人。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师范类学校,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规范师德行为,优化教育环境。努力让学生们成为博雅兼上之人。知行合一,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联系在一起。
奉献、严谨、文明、创新让明天的桃李香满人间青春和梦想,在这里相伴,生命和追求,在这里并肩。无悔地岁月,流传我们的故事,年轻的歌声飞扬在校园、校园。无悔地岁月,流传我们的故事,年轻的歌声飞扬在校园、校园。啊!鞍山师院,教师的摇篮。走进你的怀抱,畅饮知识的甘泉。让明天的桃李,香满人间,香满人间。友谊和春天,在这里相聚,理想和太阳,在这里升起。书海中读懂了博雅兼上,风雨里读懂了知行合一、合一。书海中读懂了博雅兼上,风雨里读懂了知行合一。啊!鞍山师院,教师的摇篮。走进你的怀抱,畅饮知识的甘泉。让明天的桃李,香满人间,香满人间,香满人间。
党委书记:李成刚院长:陈晓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尧副院长:刘力、侯冬岩、王健飞
鞍山师范学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工作、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各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外国专家聘请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鞍山市文明单位”、“鞍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鞍山市园丁创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鞍山,面向辽宁,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进步,主动配合并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办学方向,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发展的多科性、开放性、地方性新型师范院校。
建校 50 余年来,鞍山师范学院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在一代代鞍师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渐形成了“奉献 严谨 文明 创新”的优良校风,在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1]
2000年以来,学院推出的公共体育俱乐部制度、德育全程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普通物理多维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有三项教学改革项目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有两门课程获辽宁省优秀课程称号,2002年我院三个基础实验室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学院被评为“辽宁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工作先进单位”。学院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动了“实践创新学分实施方案”;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外语大赛、作曲比赛,均获得较好名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学生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提高,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75%,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创造发展优势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学院加大了面向基础教育开放、加强服务基础教育实践体系的建设力度,与鞍山市教育局合作建立了“鞍山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以进一步强化地方高校的办学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