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坐落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学院渊源于1938年的茂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坝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阿坝师范学院,属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截至2015年5月,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024亩,建筑面积约22.60万平方米,有15个教学系(部),专任教师405人,全日制在校专科学生6867人。
开设有文、理、工、管、法、艺术、教育、历史8个学科门类40个专科专业,2015年首批设置6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5年5月,学院设置15个教学系(部),开设工、管、文、法、理、艺术、教育、历史8个学科门类40个专科专业;2015年首批设置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音乐学、环境设计、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5年5月,学院开设工、管、文、法、理、艺术、教育、历史8个学科门类。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院正构建以教育学科为基础、艺术学科为特色、应用型学科为重点,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截至2015年5月,学院共有4门四川省级精品课程、25门校级精品课程。有四川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一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有教学用计算机1518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6991座,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48个,校内实训基地3个、实训室7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学院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建有教师教育实验区6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68个。
截至2015年5月,学院共有15个科研机构和1个校级科研基地,其中实体性科研机构3个,非实体性科研机构12个。有四川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7个。科研机构分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中国语言文化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民族体育科学研究所、藏羌造型艺术研究中心、文献情报研究所、藏汉双语教育研究所、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所、藏羌舞蹈艺术研究所、旅游信息化与产业发展研究所、藏羌医药研究所、数学研究所以及“藏羌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省级科研团队:数论和编码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团队(何波)
2010?2014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委托项目1项、子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和四川省社科规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等各类省级项目24项,厅州级科研项目152项、校级科研项目40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50余篇,64篇被EI、SCI、ISTP(CPCI)收录;出版教材、专著85部,45项成果获国家相关部委、省级、厅州级奖励,8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截至2015年5月,学院科研人员在各类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被SCI、EI、ISTP(CPCI)三大检索收录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0余篇、核心期刊发文800余篇;先后出版了《羌族释比经典》、《羌族萨朗文化研究》、《神圣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羌族体育研究》、《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藏汉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李贺研究》、《思想政治环境学》、《现代过程教育学》、《开源魅力?面向Web开源技术整合开发与实战应用》等著作55部;出版《16位单片机及语音?入式系统》、《心理学教程》等规划和学校自编特色教材80部(含参编);“一种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语义服务自动组合方法”等18项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馆藏资源截止2014年11月,阿坝师范学院图书馆共收藏中外文图书、期刊合订本95.86万册,共计295726种图书资料;镜像电子图书16.2万种;中外文报刊2683种;所有文献资源(包括古籍、特藏文献)全部向读者开放,实行藏、借、阅、检一体化管理。学术期刊《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阿坝师范学院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创刊于1983年,为季刊,大16开。2003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四川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四川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藏羌文化研究);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2007年首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名栏奖(羌学研究);2008年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四川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二等奖;四川省高校社科期刊优秀栏目奖(羌学研究);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羌学研究);四川省高校首届特色科技期刊奖。